清朗天空
感受法治新生态
本文划重点
【网上报名】2018年11月9日~14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高考考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账号注册、报名和缴费,逾期不予网上报名。
【现场确认】报考人员本人须于2018年11月16日~22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本人所选择的确认点进行现场确认。
报名时间、报名资格、网上注册等事项都清楚了,同学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一、等体检
申请报考高校的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体检信息将作为考生电子档案的组成部分。
体检时间:2019年体检时间暂未确定(往年时间参考:12月中旬开始,1月中旬前结束)
1高招体检的内容是什么?
答:高招体检主要设置了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以及肝功能的检验和胸片的检查。
其中,内科主要检查的项目有血压检测、心肺听诊、肝脾触诊,还要询问病史;
外科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有无重大的手术史,脊柱、四肢、关节功能的检查;
眼科检查的项目主要是视力,要记录裸眼视力、矫正的视力度数,校正视力的情况,还要检查有无色弱、色盲、眼病等;
耳鼻喉科主要是听力、嗅觉和耳鼻咽喉等;胸部摄片主要是检查有无肺结核。
2高考体检的主要程序
1.考生须在报名所在地参加体检,按照所在地高招办统一安排并公布的体检时间,到达指定的高招体检医院接受体检。凡考生不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医院体检或私自到非指定医院体检的结论一律无效。
2.体检医生按体检项目和工作操作规程对考生进行体检。考生家长、亲友及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体检场所。(温馨提示:高考体检主要设置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肝功能的检验和胸片的检查。在检查视力时,有带隐形眼镜的考生须摘除。)
3.主检医师做出总检结论。体检结论分三类:“合格”“合格(专业受限)”“不合格”。对体检工作有意见时,考生应通过领队进行反映,不得与体检医生或医务工作人员争执,更不能影响正常体检工作的进行。考生在体检结束前不得擅离体检场所。
3体检主要目的是什么?
因为有些学校相关专业是【不予录取或不宜就读】!同学们,在填报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这类的专业。因为,如果你硬要填报,即使进档了,也会因为体检专业受限而被退档!
二、身份证
各现场确认点均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对考生本人基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所以,参加2019年普通高考、还未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考生,需抓紧时间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以确保在规定时间顺利办理高考报名手续。
1关于身份证的问题
问:丢失身份证怎么办?
应对策略:如果考生身份证丢失,网上报名时,可以先用身份证号码在网上报名。但是,高考现场确认不能用临时身份证,因为现场确认点使用的是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临时身份证无法读取考生信息。
解决方法:加急办理正式身份证,如果实在无法赶在现场确认前拿到身份证,可以向当地招生办申请缓报,说明情况,当地招生办根据具体情况做特殊的处理。
据帮主了解,制作身份证的时限:
普通:30个工作日(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区,45个工作日)。
加急:10个工作日。
临时证:3天。
因为高考的同学,属于特殊身份,因此可申请“身份证绿色通道",主要是应对高考考生突发情况的。但因为,各地市情况不同,以当地政策为准。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下,今年的报名政策与去年有哪些不同。
一
可以申请高考报名的条件更为“严格”
1.具有福建省户籍且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在福建省。其中,应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2.因父母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属于工作调动、人才引进、库区移民、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报考人员户籍于普通高考报名前迁入福建省。其中,应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3.因投靠父母一方,报考人员户籍于普通高考报名前迁入福建省,同时被投靠人须具有福建省户籍且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在福建省。其中,应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被投靠人虽具有福建省户籍但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不在福建省的,按第4项规定执行。
4.因其他事由将户籍迁入福建省的应届毕业班学生,其户籍迁入福建省须满2年(时间截至2019年7月1日),同时须具有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且有2学年连续实际就读经历。
因其他事由将户籍迁入福建省,持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生;持省外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生,其户籍迁入福建省且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均须满3年;同等学力人员,其户籍迁入福建省须满3年且初中学校毕业(含结业)须满6年。
5.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福建省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具有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且有3学年连续实际就读经历。同时,其父母一方须有近两年在福建省按国家规定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等可证明其在福建省从业经历的记录。
【特别说明】
1.报名后至2019年7月1日前,将户籍迁出福建省或将高中阶段学校学籍转出福建省的,视为自行放弃福建省普通高考的考试和录取资格。
2.报考人员具有福建省户籍、但不符合以上第(一)条1至4项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报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但只能报考高职(专科)批次。
3.凡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含2018年应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具有福建省户籍的人员、具有福建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且有福建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外省户籍人员,或在中国定居并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侨民,均可报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
4.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县(市、区)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本省户籍非应届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省户籍非应届毕业生在其毕业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所在县(市、区)报名,拟申报福建省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的本省户籍考生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
二
不得申请高考报名,新增1点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中阶段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符合报考少年班条件者和教育部另有规定的其他人员除外)。
注:很多家长问,这句话怎么理解。用大白话说,就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不能参加高考,但是符合条件的可以报考少年班。
3.在高中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考(含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班学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6.不符合福建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新增)
三
网上报名办法
1.申请报名参加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考的所有人员(包括保送生,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少年班等)须于2018年11月9日~14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高考考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账号注册、报名和缴费,逾期不予网上报名。
2.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选择相应的报名现场确认点。其中:
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
本省户籍非应届毕业生(含往届生和同等学力人员)原则上选择户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
随迁子女非应届毕业生应选择原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
3.拟申报福建省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的福建省户籍人员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拟报考面向设区市或县(市、区)招生的院校(专业),须具有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户籍且在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报名。
4.通过网络缴交报名考试费160元/人,网上缴费成功后方可参加现场确认。
四
现场确认
1.报名确认点由县(市、区)确定。
2.报考人员本人须于2018年11月16日~22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本人所选择的确认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受理。
3.现场确认时,报考人员须提交相关报名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供现场核对):本人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建议办证时间不早于2017年1月)、学籍和实际就读证明等材料。
2019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交毕业班学籍花名册(须经学籍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和实际就读证明(须经报考人员所在学校审定、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往届毕业生须提交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初中毕业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需要以父母工作调动、人才引进、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同时提供父母一方的身份证明材料。库区移民身份由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库区管理部门核查。属投靠父母一方的报考人员,须同时提交被投靠人户口簿和身份证。随迁子女还须同时提交父母一方在闽从业经历证明材料,其中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的由教育部门汇总名单后交由当地人社、税务等部门核查。(新增)
在福建省定居的外国侨民,须同时提交由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4.报考人员本人应认真阅读报名确认点打印的《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表》上的所有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非报考人员本人不得代签。一经确认,所有信息不得更改。
五
新增“高考补报名”事项
1.补报名工作拟于2019年4月统一进行,具体工作安排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2.补报名对象:
(1)报名参加2019年福建省高职招考但未被录取、且符合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
(2)符合报名条件第(一)条第1项,学籍在2018年11月报名后至2019年补报名前转入福建省的应届毕业班学生。
(3)符合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但因特殊原因错过报名的其他人员。
3.2019年音乐或美术专业省级统考成绩达专科合格线以上、且未被2019年高职招考录取的中职生,可补报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中的音乐或美术科类;其他人员仅限补报文史类和理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