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年高考,最惹人注目的当属作文,有满分作文,有奇葩作文,有零分作文。考生考完之后,全国卷和地方卷的作文题目将会引起仿写的大联欢。我们邀请时评大咖,他们在经历过当年各自的高考作文之后,重新拾起纸笔,会有哪些新的感悟和体会可以融入作文之中?按照现在的评分标准还能不能及格?前浪后浪,新人旧人,文无第一,不争胜负,有的只是时间在生命海岸上冲刷过的迹象,一切会在下一朵浪花里被抹平。
今年甘肃高考采用的全国卷II卷,作文为材料作文,自拟标题。作文考题为“语文是文化的软实力,国民的自信力,对于个人和国家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素养。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培养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阅读、课外大量阅读、社会实践,三选一。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一点一滴,语文之道
如果说语文是浩瀚的大海,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个生字就是其中的一滴水或一枚贝壳;如果说语文是茂密的森林,那么我们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一句诗词就是其中的一棵树或一朵花;如果说语文是广袤的星空,那么我们在实践中、生活中生发的小小情绪,就是其中的一朵云、一颗星。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中说,从一粒细沙中窥探世界,在一朵野花中寻觅天堂;而我要说,只有经过长期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体悟,才能成就语文之道。
在课堂上,我们夯实了自己的根基。
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和常见汉字;我们可以轻松地背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们认识了穷酸迂腐的孔乙己,也可以给别人讲述林冲的故事。我们的语文大厦要想立得稳,就离不开这些从一节节课堂中得来的基本素养。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名作,或是给了我们生动的知识,或是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经过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精彩讲解,我们才渐渐打好了根基。
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很多人说,语文在课堂外。这个课堂外,首先是指要有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当下的国人是极不愿意读书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可以徜徉古今文学名著的长廊,也可以从史学、哲学的长河里找到智慧的源泉。我的童年,正是一本薄薄的《儿童文学》使我看到了远方的风景。
在生活的实践中,我们丰富了自己的内心。
海子说,双手劳动,慰藉心灵。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语文的积累,也包括我们的具体实践。当我们在南山下劳作,也会感悟到那株悠然物外的美学之菊;当我们在旅店听雨,也能产生“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喟叹;当我们在论坛发帖,往往字斟句酌;当我们坐上一列绿皮火车,想看看偌大的世界时,我们或惊喜或沉静的心情,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一个民族的总体语文素养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综合实力。所以,语文素养既是文化,又是情怀。良好的语文素养靠单一的途径不可获得,它需要我们在语文的所有根据地里挖一口深井,等语文之泉一点一滴地渗出。我们能否走得更远或站得更高,答案就在我们的耐心和悟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