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华南理工大学的生物评卷点,评卷老师在评卷。广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
语文评卷情况怎么样?喜人!
大洋网讯 高考数学难?其实,从知识点到解法都没有超纲,评卷还发现,并没有如吐槽的那样出现“断崖式变化”!
昨日,广东省考试院发布高考各科试题点评,高考评卷组的老师透露了上述信息。据介绍,今年的试卷着重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就连数学试卷都体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
语文
点评人:段吉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高考语文科评卷组组长)
主要不足:现代文阅读中对阅读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仍需提高;古诗文阅读中古代汉语词汇积累不足、对诗歌文本细读能力不足;作文“立论”和“驳论”的能力有待加强。
试卷融通语文素养和能力实践
综合来看,语文试卷的阅读量、能力考查和思维要求与2018年相比,基本保持平稳,是一份重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坚持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融通语文素养和能力实践的试卷。
在今年的现代文阅读中,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文章围绕文学艺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文学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解决文学艺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困惑。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三则材料进行命题,材料内容既有跨学科特征,又有国际视野,引导考生拓宽阅读面,注重体现实用性阅读的价值。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理水》,在故事新编的形式中塑造“中国的脊梁”形象,让考生感受伟大人物的精神力量。
文言文阅读选取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传记人物贾谊才能非凡,热心政事,提倡顺时改变法令,忠心为国,这种忠臣能臣的形象感染力强,能使考生得到精神上的熏陶。
作文题主题是劳动,将考生的人生体验与答题要求结合起来,创设特定的写作情景,考查考生在特定写作情景下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作文题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的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导考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作文题既有古代箴言,又有时代认识,还有关于学生思想偏差的辨析,针对性强。学生通过反驳相关偏差言论,对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考生的实际答卷情况来看,存在一些不足。如现代文阅读中对阅读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仍需提高,对“中国脊梁”的形象理解、对故事与新编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透;古诗文阅读中古代汉语词汇积累不足、对诗歌文本细读能力不足;作文“立论”和“驳论”的能力有待加强,演讲稿写作不规范、读者(听者)对象不明确,现场感不足等。
建议中学语文教学,要关注现实生活,认真学习当前理论精神,认真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科质检组副组长胡家俊连续参加了25年的高考评卷。他认为今年语文试题基础性题目比较多,很多题难度比平时的模拟考试要低一些。考题很注重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考生们的语文考得究竟怎么样?从语文评卷情况来看,胡家俊直言“喜人”“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胡家俊说,从语文试卷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今年作文要求写演讲稿,学生对演讲稿的格式、针对性和现场感的理解还不足够。
英语
点评人:谷红丽(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高考英语科评卷组组长)
主要不足:书写不规范、单词拼写错误、部分学生答题有投机的倾向等问题。在书面表达题作答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考生审题不清,缺乏语体意识,信息点采集和整合的偏离语言表达不当。
学生不应迷信“应试套路”
全卷试卷题型及赋分均与2018年试卷一致。从试题形式与考点设置看,命题者通过进一步挖掘语言测试技术,提升考试信度和效度,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科学和规范。
今年的阅读理解题结构、形式与去年一样,所选语篇与中学生或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有直接关联,符合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水平,能够帮助中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或经验,体裁多样,且结构相对完整,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阅读体验。
书面表达题与去年一致,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撰写一封书信。题目要求上显示命题者重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工作,有利于增强劳动意识,申请信写作要求学生需要站在对方立场进行考虑,积极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情怀,而中国画在伦敦展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意识。
从考生的实际答卷情况来看,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书写不规范、单词拼写错误、部分学生答题有投机的倾向等问题。在书面表达题作答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考生审题不清,缺乏语体意识,信息点采集和整合的偏离语言表达不当,语篇构建上应试思维痕迹明显。
建议考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注重培养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使用词汇(尤其是动词)的能力,同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平时教学和备考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并加强过程性指导。通过头脑风暴、同伴反馈等形式,借助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分析写作情景和写作要求,构思写作提纲,拓展和填充支撑素材,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重视平时的积累,不靠熟背写作模板和范文来应对高考作文;应该多重视语言的得体性。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强调四种意识,目的意识、读者意识、任务意识和礼貌意识等。平常的写作教学要尽量摆脱应试思维。教学要从长计议,致力抓学生的基础,从点滴做起,不迷信所谓的“应试套路”。
数学
点评人:黎稳(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高考数学科评卷组组长)
主要不足: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推理的严谨性有所欠缺,基础知识仍需加强。
建议突破僵化的应试模式
数学命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卷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理科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问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科第6题设置了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的情境,考查学生的抽样调查知识。
试题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在试题排列顺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函数与导数、三角、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在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前提下,调整了试题的顺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从近三天评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能适应试卷对解答题布局和难度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推理的严谨性有所欠缺,基础知识仍需加强。
从今年评卷情况来看,中学教学应夯实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突破僵化的应试模式。
并未出现“断崖式变化”
高考后,网上有很多人吐槽数学考题难。对此,高考数学科评卷组副组长冯伟贞说,通看试卷,还是立足通识通法的卷子,考题从知识点到解法都没有超纲。从评卷情况看,也没有出现“吐槽”中的“断崖式变化”。
“一开始有冲击,是因为内容有一些调整,它破坏了已经多年坚持的考题结构。比如题的排序做了一点小调整,往年理科数学排在前面的概率题,今年成为压轴题。”冯伟贞分析,另外一方面,出于素养导向考查的要求,今年的考题出现了一点情景化命题的立意。她认为,这是好现象。“因为数学的教学、高考不应该继续鼓励刷题。”她建议,马上要进入高三的同学好好坐下来,一题一题解下去。
冯伟贞说,也有一些小变化值得引起师生的重视。从全国三份试卷通看,兑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材的决心非常坚定。三份试卷看下来,在数学试卷中,很完整地出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
与此同时,素养考查的导向很清晰。冯伟贞说,素养考查有思维方法、学习掌握和实践探索三个维度。“数学题面上出现稍大的阅读量,也会出现一些新颖的命题和设问。”冯伟贞说,学习维度期待学生学会学习,所以会有信息提取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建立模型,找到解题的方法。“因此不会总是陈题,而会出现新题目,来考查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学数学。”
文科综合-政治
点评人:赵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考政治评卷组副组长)
主要不足:结合材料分析的灵活性不足。如三道非选择题,考生在提取材料信息,建立知识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及切题分析说明方面还是欠缺较多。
应关注教材修订新内容
文综思想政治试题内容围绕重大时代主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新成就。试题形式保持全国卷一贯的风格和特点,有图表、漫画和组合式选项题。
试题突出学科特色,加强考生的政治认同。如第16题体现政务信息化平台的民主监督作用,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如第19题鼓励文化创新,具有国际视野,倡导创新。如第22题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考生答题总体表现基本与去年持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结合材料分析的灵活性不足。如三道非选择题,知识内容基本较为清晰,也是热点主干重点知识,但考生在提取材料信息,建立知识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及切题分析说明方面还是欠缺较多。
建议通过议题式教学,结合学科知识把握新时代主旋律和时事热点问题,关注教材修订的新内容;强化快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训练,学会以材料提供的关键词为线索组织逻辑完整的答案;原理表述要求完整准确,避免错答;提建议、措施类的开放性问题,作答要具体、有针对性。
文科综合-历史
点评人:陈文海(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高考历史评卷组组长)
主要不足:在应对试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少考生显得较为被动。
教学和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答题技巧较为熟练,主要表现为能够准确叙述历史的知识点,并且按照题目的要求规范答题。例如,“钢产量变化趋势”一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钱穆观点评述”一题涉及较为严格的小论文题答题规范,但考生大都有着较好的表现。这说明,在应对试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方面,考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不过,在应对试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少考生则显得较为被动,主要表现是,既不太善于运用所掌握的观点和材料去论证新的问题,也不太能够做到有理有据地对一些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今年的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师生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不仅与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密切相关,而且能够体现出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时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文科综合-地理
点评人:张争胜(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高考地理评卷组组长)
主要不足:部分考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及地理观点的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重视对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地理试题彰显立德树人理念,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试题选择长三角、安仁古镇、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典型区域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背景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相关原理,准确获取和解读试题背景材料中的信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协调发展的意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特点。
从答题情况看,有部分考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及地理观点的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建议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地理概念、地理过程的教学以及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重视对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理科综合-物理
点评人:文德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高考物理评卷组组长)
主要特点:试题加强了对学生推理分析、图像信息处理、数学运算能力等的考查。
注重探究性和交叉融合
物理试题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知识点覆盖面广。既突出了力、电、磁等基础性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体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试题加强了对学生推理分析、图像信息处理、数学运算能力等的考查。
今年的物理试题既注重基础性,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又注重探究性,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实验题在考查基础性的前提下加强了自主实验,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实现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试题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应用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能力。例如第16题以“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射为模型,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该题既体现对考生物理模型建构、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又体现出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思政教育的理念。此外,试题注重交叉融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及综合应用能力。学科交叉是当今科学发展的一大特点。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训练学生对力学、电磁学、热学等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出未来的科学领军人才。例如第24题,考查了学生对电磁学、运动学以及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
建议中学物理加强基本科学素养训练,规范物理表达。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解题过程要能简明、清晰地体现物理思维过程。
理科综合-化学
点评人:胡建强(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高考化学评卷组组长)
主要特点:既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让考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又紧跟学科前沿,让考生感觉科学并不遥远。
建议中学化学注重活学活用
化学试题既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让考生感觉化学无处不在;又紧跟学科前沿,让考生感觉科学并不遥远,人人皆可创新。
试题结合实际,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把握全局,构建学科思想方法。今年化学试题大体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问题情境即试题本身;第二维度是核心知识;第三维度是学科思想方法。化学学科承载的教育功能不仅限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一些考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可能与化学没有直接关系,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可能被遗忘,但由化学知识技能升华而来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会时时、处处用到。因此,第12题以生物燃料电池相关知识为背景,以室温下氨合成模型为材料,考查对氧化还原平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考查了知识迁移、归纳与论证等能力,突出了学科思想方法中的转化思想、联合思想和辩证思想,有利于学生构建学科思想方法。
建议中学化学教学加强基本功,强化表达能力,同时注重活学活用,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之中也要善于利用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理科综合-生物
点评人:王菊芳(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高考生物评卷组组长)
主要不足:有些考生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重视实验探究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未出现偏、难、怪题。试卷呈现出如下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关键能力,注重实验探究。试题中有多道题目与实验设计相关,尤其第29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气孔关闭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新颖的试题情境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是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如第37题要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
三是凸显生物学科特色,保持稳中有变。如第32题考查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基础性的考查要求。
四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如第31题以果园生态系统为例考查考生掌握食物链、种间关系等生态系统基本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评卷中也发现考生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是有些考生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有些考生答题思路不够清晰,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三是有些考生答题冗长繁琐,文字表述及语言规范性应受重视。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粤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