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干货看这篇!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题命题特色及审题立意深度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落下了帷幕,从相关媒体的公布的信息看,今年全国共有8套语文试卷,分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4套,北京卷1套、上海卷1套、天津卷1套、浙江卷1套。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制的4套试卷分别是: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下面笔者就全国乙卷的作文试题从命题特色和审题立意做以解析,以有助于高考结束后各位考生估分及2022年的高考复习。

一、命题特色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题的命题特色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来看:

1. 彰显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2020年10月国家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里,“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宗旨。从今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的命制来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试题借助汉代扬雄以射箭为喻的一段材料,说明当代青年应当如何追求理想,以及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这里要特别要强调一下的是试题将“义”明确地确定为青年人追求理想的基本内涵,这一规定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含义深刻。它启示考生:考生在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时候,必须紧扣这个“义”字!那么,“义”在这里如何解释呢?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结合《总体方案》,结合青年人必须承担的使命任务,这个“义”就是指家国情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考生立意时,只要这样去理解“义”,才能写出一篇有格局的文章来。

2. 体现了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从命题思路上看,今年全国乙卷仍然保持了这几年来的作文命题思路,即题型上,仍然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导向上,仍然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能力考查上,思辨能力考查的倾向仍然十分鲜明。全国乙作文题的这种命题思路从考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上讲,显然值得肯定,也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律。那么,“新”体现在何处呢?就体现在材料的切入点上。这道作文题的切入点选择了西汉著名学者扬雄以“弓矢的”设喻的材料。这个材料本身对考生来讲,就很新颖,而且,同前几年的作文题相比,其高扬“文化自信”的追求也很独到。

3. 高扬了“文化自信”的教育理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是国家层面对“文化自信”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自然也是高考必须遵循违背的规律。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全国乙卷的这道作文题,我们完全可以说,这道试题对这个理念体现得十分鲜明,这种鲜明性集中体现在试题所选用的材料上。试题选用的材料从总体上看,以“当代青年的理想”为中心话题,但命题者在引入这个话题的时候,不是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材料入手,而是从西汉著名学者杨雄的一则论述青年人立志的材料入手。命题者这样做,很显然是把试题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背景中来考量的,如此一来,就十分突出地彰显了这道试题追求文化内涵、体现“文化自信”的教育理念。

4. 凸显了与时俱进的命题规律。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是什么?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在笔者看来,高考作文最重要的命题规律就是与时俱进。这一点,大家只要回头看一看建国后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相信你会明白,这里,不再展开论述。就今年全国乙卷的这道作文题来讲,中心话题和材料的文化特色都很鲜明地凸显了高考作文命题与时俱进的这一规律,高考作文命题的这种做法不论是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导向而言,还是就高考的性质、高考的目的而言,都是值得肯定的。

5. 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这种选拔性就高考作文来讲,不仅要通过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考生对作文题所蕴含的中心话题的思辨、思考体现出来。就这一点而言,今年的这道全国乙卷作文题很好地展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考题是让考生谈自己的理想及对理想的追求,写作过程中,思想认识水平高的考生会将自己的理想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恰当地融入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进程去;而思想认识水平较低的考生,则会表现为,或者融入过少,或者空谈大道理,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只谈自己,闭口不提的国家、民族的情况。所以,考生素养的高低在这里体现得清清楚楚。

二、审题立意

面对这样一道既熟悉又不乏新意的高考作文题,考生如何审题立意,才会紧扣题意、鹤立鸡群呢?笔者以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准确把握住所给材料蕴含的中心话题。就今年全国乙卷的这道作文题来讲,中心话题就是:当代青年的理想及如何实现理想。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考生在审题的时候,有两个关键点要牢牢抓住:一个是材料的第一句话:“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一个是材料中所说的“义”;前者牵扯到青年人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后者牵扯到青年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的问题。考生写作时,只要把这两个方面都阐述清楚,文章才算是切合题意的。

第二步,将中心话题所蕴含的内涵准确地挖出来。这道作文题中心话题所蕴含的内涵集中在材料中的“义”字上。这个“义”既具有其当下的意义,又具有其传统的意义。其当下的意义就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其传统的意义就是《论语》所倡导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古代士人所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考生作文时,如能将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起来,则文章既具深度,又具厚度。

第三步,提炼中心论点。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考生可以提炼出如下的中心论点:

1. 当代青年必须将自己的理想主动融入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伟大进程中去;

2. 青年人只有将“小我”的理想放在国家这个“大我”中,才会有所作为;

3. 国家振兴既是青年人理想的起点,也是终点;

4. 青年人的理想只要放在国家民族这个平台上,才会熠熠生辉;

5. 秉承先贤遗愿,树立远大理想;

6. 用传统优秀文化浇灌自己的理想,用国家民族的召唤践行自己的理想。

好了,笔者就举这6个例子,抛砖引玉,相信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更好的看法。

高考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高考作文更是人们关心、热议的焦点。每年高考结束后,这方面的讨论可说是多如牛毛。这里边既有专业人士的精辟分析,但也掺杂着许多非专业人士的自以为是的隔靴搔痒,有鉴于此,笔者以一个从事了30多年中学语文教学、近20年高考复习教学的老教师的资格,不揣浅陋,就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这道作文题的特点以及其在审题立意上一些问题,结合高考作文命题的依据、原理、宗旨等谈了自己的理解,希望能起到正视听、补弊端的作用,希望能起到正确地引领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复习的作用。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