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带有决战性质的一年。根据教育部部署,广西、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等七省(区)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改革。
秋季开学,全市60所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使用教育部根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材,到2023年实现高中所有年级全覆盖。对于我市3.8万余名高一新生和6000余名高中专任教师来说,将迎来全新的挑战。桂林作为广西三个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区之一,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为广西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桂林经验。
新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 学生累计144学分方可毕业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等10门科目为必修课程,历史、物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为选择性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学生必须全部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相应的,共同必修课会控制难度,选择性必修课难度稍高,选修课则是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
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较目前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实施学分制。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或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1个模块通常为36课时,学生学习1个模块并考试(或考核)合格,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1个模块原则上为18课时,相当于1学分;也可灵活处理模块内容,按0.5个学分组织学习,增加课程丰富性。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研学旅行和生涯规划等,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包括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以及校本课程进行统筹。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低于42学分,选修课程不低于14学分。
形式与内容俱新 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新课程新教材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那么,高中“新课程”,体现在教材中,到底新在何处?
“此轮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和使用,是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泽鸿介绍,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一次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目标,这是最大的不同。”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宇萍介绍,学科核心素养是此次改革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应学科课程之后所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教材、新课程高度概括了现阶段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整体理念,每个‘新’也都是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环节。”在林宇萍看来,新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突出了选择性,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从内容的实质上,各个学科最大的变化就是提出了核心素养。
翻看高一各门学科的新教材,无论是编排体例,版面、版式设计都有别出心裁的亮点。内容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方式上新了,知识与实践更为紧密结合。例如物理学科,教材无论是知识内容的学习还是实验内容的学习,基本都贯彻以探究的角度展开学习的思想;数学学科,教材注重反映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相关内容。
我市17所普通高中入选自治区示范校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自治区教育厅确定的100所自治区级示范校中,桂林市桂林中学、第十八中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山中学、逸仙中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桂林市首附实验中学、桂林市第一中学、桂林市第十九中学、兴安县兴安中学、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中学、灌阳县高级中学、临桂中学、阳朔中学、荔浦中学、全州高中、桂电中学入选。
同时,桂林也遴选出35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旨在通过示范校、课程基地建设为引领,推动辐射市内外和薄弱学校,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示范校-基地校-帮扶校”帮扶模式。
目前,我市各普通高中学校正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定课程实施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要大胆变革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模式。”文泽鸿说,选课走班、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都是新鲜事物,学校要尽快制订具体办法,摒弃唯考试、唯成绩论,改善考试评价,强化综合评价,特别是学校内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既要客观真实有效,也要便于操作管理。
作为桂林市入选的17个自治区示范学校之一,桂林中学已提前进行了校级课程方案的设计和课程管理,并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这次改革将引导普通高中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桂林中学校长马劲认为,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有机衔接。桂林中学将科学安排三类课程,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强化铸魂育人。
6000余名高中专任教师完成培训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使用,对于全市高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文泽鸿介绍,近年来,经过全覆盖、多层次、重实践的培训活动,各普通高中在教育思想、学校治理、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方方面面都发生可喜变化。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明显少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渐成为高中课堂的常态。
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我市教科所分三个阶段,通过采取专家说课、分组磨课研课、现场展示及专家点评的方式,对6000余名普通高中学科专任教师进行了“线上+线下”全员培训,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我市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使用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开学后,各普通高中学校还将组织校本研修、校本教研,引导和督促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按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开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加强小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新教材新课程与新高考紧密相连 高中学生要更重视生涯规划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4个省份分三批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第一、二批改革试点省份采用的是“3+3”的模式,而第三批则采用了“3+1+2”的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广西等七省(区)作为第四批,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改革。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市考生也将迎来新高考。
据相关报道,为保障2021年进入新高考的七省(区)扎实做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七省(区)教育厅,于近期共同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巡讲活动,主要指导即将进入新高考的省份,明确改革方向,扎实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工作,帮助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此可见,新教材、新课程与新高考紧密相连,是最受社会关注的教育大事。究竟广西新高考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还有待权威部门发布消息。
但回归教育的本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已成共识。采访中,不少学者和老师建议,新课程、新教材与新高考,理念一致,紧密关联。注重考知识、考能力、考察核心素养。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高考试卷中所出的试题,必须是学生真正地理解了所学的内容、把握了所学学科的本质,从而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较高的能力要求是既往高考中已经体现了的并会在今后高考中不断强化,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靠“刷题”是绝对培养不出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回归教育的本源,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断自主地一个个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迎接新高考,今年新一届的高一学生应重视生涯规划。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课程、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桂林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
桂林市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区之一。
“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使用和示范区建设,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牵涉面广,最关键的是要求高。”文泽鸿表示,桂林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区,要走在全区各地市前面,要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创新,要善于总结出经验。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加紧准备,各司其职,督促落实,围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取得突破。
市教科所将牵头进一步完善市级新课程实施方案和“双新”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依托驻桂高校教育专家力量,加强区域教研特色化发展和品牌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教育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培育和深入总结凝练示范区工作经验,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市域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并通过组织研讨交流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市电教站将以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教学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实现全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常态化应用,尤其是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文泽鸿表示,桂林将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立足实际,勇于突破,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不断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努力把桂林建成全区教育改革创新先导区、促进教育公平示范区、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教育开放合作引领区,为广西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探索经验、提供桂林经验。
本报记者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