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省长周乃翔发表2022年新年贺词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1亿多山东人民,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必将载入史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目标方向更加清晰坚定。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坚定不移抓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等既有工作部署基础上,聚焦“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全省人民自信昂扬、奋发进取,山东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这一年,我们埋头苦干、辛勤耕耘,发展成果更加丰硕靓丽。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六稳”“六保”落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从“量”上看,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8万亿,粮食总产超过1100亿斤,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万家,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从“质”上看,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5%左右,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
这一年,我们锐意改革、矢志创新,动力活力更加充沛强劲。我们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五,全省实有市场主体突破1300万户。我们坚持向创新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我们坚持向开放要潜力,优化全方位开放格局,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0%和20%左右,齐鲁大地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这一年,我们克难攻坚、守护安全,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我们凝心聚力“抗疫情”,快速有效处置烟台、日照五莲突发疫情,梯次开展疫苗接种,累计接种超过2亿剂次,日核酸检测能力超过280万份。我们众志成城“战汛情”,成功应对1985年以来最严重秋汛,全省大中型水库、骨干河道无一出险。我们全力以赴“保供应”,加大煤炭、油气、电力等的保供稳价力度,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温暖指数”。
这一年,我们心系百姓、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丰盈。我们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推出43项省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在上年大幅提标基础上又提高10%,率先实现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5%和10%左右,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点亮”群众美好生活,一派岱青海蓝、物阜民丰的壮美画卷“装点此关山”,齐鲁大地“今朝更好看”。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一年,终将以拼搏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深深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山东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领航掌舵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也离不开海内外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时光不恋过往,历史开始落笔新的一页。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托起全省人民“稳稳的幸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疫情无情人有情,团结合作共前行。新时代的“好客山东”,既有海纳百川的大胸怀,也有爱才重才的大诚意,更有创新创造的大舞台。我们将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机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我们热切呼唤、真诚拥抱每一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人,为大家在山东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安居乐业创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让大家在山东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成就精彩的人生。
衷心祝愿各位朋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山东主要商务指标实现“四个突破”
本报济南讯 近日召开的全省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布了2021年山东对外经贸“成绩单”:主要商务指标实现“三个领先”“四个突破”“五个更优”,实现“十四五”强势开局。2022年将突出“稳”字当头,一季度力争实现消费“开门红”,外贸“开门稳”,外资“开门强”。
近日,大批出口商品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以美元计价,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新华)
2021年山东主要商务指标实现“三个领先”“四个突破”“五个更优”。“三个领先”即主要商务指标增速领先全国、领先对标省份、领先全省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外贸、外资指标在全省经济运行中“一枝独秀”。“四个突破”即出口规模首次超过上海,居全国第四位;进口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2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万亿元。“五个更优”包括外贸新业态占比更优,外资结构更优,网络零售额占比更优,开发区外贸外资占比更优,全省区域开放布局更优。
2022年山东将如何进一步应变,延续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
省商务厅厅长张德平介绍,2022年山东商务工作将突出“稳”字当头,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进出口固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消费提质扩容,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
在外贸领域,山东省将突出稳主体、稳市场、稳供应链、稳政策,做强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固化回流订单,指导出口企业做好一季度错峰生产,弥补进口缺口,做到市场份额只进不退。
在吸引外资领域,山东省将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定期推送重点外资项目,着力提高欧美日韩投资比重,通过“一对一”跟踪推进重点外资项目,确保一季度实现到资。
在消费领域,山东省将实施网络零售倍增行动,提振汽车消费,加快完善城市、农村两个商业体系,大力发展电商新模式,构建更多消费新场景。
在对外投资合作和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上,山东省将深化与央企合作机制,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承载功能。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推动开发区开展“一号产业”培育行动。
(孙源泽)
明确五大定位打造三中心三高地
山东半岛城市群2035年跻身“世界级”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近日印发实施,明确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文化“两创”新标杆、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
《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到9.3%左右,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协调融合塑成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高效流动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绿色低碳取得新突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3.5亿吨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各类优质要素加速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能力显著增强。共建共享迈上新台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更高水平。到203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战略地位和龙头作用全面彰显,济南、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新型城镇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定型,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跻身世界级城市群行列。
具备九大比较优势
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春雷介绍,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门类齐全,现代农业领跑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强劲,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常住、户籍人口“双过亿”,拥有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消费潜力,需求供给可以协同发力;实体经济发达,传统制造业优势突出,“四新”经济蓬勃发展。
李春雷表示,山东明确了山东半岛城市群五大定位: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文化“两创”新标杆、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范。
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
“《规划》紧抓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提出了‘三中心三高地’的布局。”省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处长胡薄介绍。
“三中心”即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中心、打造全球海洋经济中心、打造优质高效农业中心。强化制造业引领带动作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填补工业母机、高端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空白,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等载体作用,建设国际领先的海洋经济创新引领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海洋科技和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打造现代服务经济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培育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布局若干特色突出、创新活跃、要素完善、企业集聚的未来产业园区,打造济南、青岛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动济青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
做大做强城市群,首先要把中心城市发展起来。《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济南、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
为此,山东将提高济南首位度,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塑强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城市品牌,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增强青岛引领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强化济青双城联动,支持济南、青岛中心城市相向发展,协同推进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物流枢纽联盟建设。
( 赵小菊 王鹤颖)
平视世界当其时也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与思考。
从以天朝上国自居,到“睁眼看世界”,再到“挨打”之后的极度自卑乃至要全盘西化,再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直至“平视这个世界”……百余年来,中国看世界的视角变迁,与国力的兴衰一致,也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息息相关。中国看世界的视角变化,反映了百年来世界风云变幻和中华民族势不可挡的伟大复兴。
平视这个世界,是国力增强、民族复兴带来的必然转变。在网上,有一些李鸿章访问美、德等国的老照片。看到摩天大楼、坚船利炮与这位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晚清重臣同框,很多人感慨“李鸿章当时的心理阴影该有多大”。是的,一个被欺负怕了的人,哪有平视强者的勇气和资格?但今日中国,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国尤其是西方在中国人眼中早没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印象。
深度融入世界,看到真实的世界,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平视世界。过去,多数中国人是间接地从电影、小说、音乐中了解国外,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条件出国工作、学习、旅游,能够通过互联网看到一个全面的、多元的、未被“滤镜”美颜的世界。中国人这才发现,外边的世界并非是想象中的天堂,中国有很多地方令外国人羡慕,只是我们很长时间以来“身在福中不知福”罢了。我们看到了一个毒品枪支泛滥的社会,才发现晚上可以外出散步是多么幸福;我们看到穷人无力支付医院、大学账单,才发现让普通人看得起病、上得起学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看到充满仇恨、撕裂的社会,才发现团结高效的中国是那么与众不同。尤其是各国共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考”,谁能守护人民的生命,谁更能有效应对危机,中国人的心里比谁都清楚。那个高高在上的西方世界的形象,已经在中国人的心里彻底崩塌。中国人看到的世界,也不再仅仅是被过度关注的西方,还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战乱、贫穷、疾病等挑战,是更多国家的人民所面临的现实,也是这个真实的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人看世界,更贴近、更全面、更立体,也更能带着一颗平常心。
平视世界,还意味着我们不迷信、不依赖任何人,坚信有能力走自己的路,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曾几何时,西方的方案被认为是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的唯一“灵丹妙药”。但这些年来,我们智慧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做得比西方还要出色,在很多全球性问题上提出了“中国方案”,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增长。曾被认为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腐败、空气污染等问题,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了有效治理;在消除贫困、性别平等、探索宇宙等面向未来的议题上,我们的步伐走在了前面。反而是曾被捧上神坛的西方世界,在疫情防控、种族平等等问题上频频“翻车”。一度自带光环的西方媒体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也因为不停造谣攻击我们,成了中国年轻人在互联网上讽刺的对象。这说明,当代中国年轻人已经会独立思考,对西方的那一套说辞基本“免疫”“绝缘”了。如今的中国人相信,不管今后面临什么困难险阻,只要我们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就一定能越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不需要请一个什么“教师爷”来指手画脚。我们用独立自主的行动证明了,消除迷信才能带来自信,充满自信才会获得自尊,拥有自尊才有平等自主的底气。
已经平视世界的中国人,今后不会去做俯视别人的霸凌者。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新中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并没有以大国傲慢自居,而是发展同许多国家的友好关系,依然继承着这份温和平等的民族气质。当今,我们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人如今遍布全球,但没有一个是抱着侵略领土、掠夺资源、强加意识形态等目的去的,而是与各国人民开展平等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人平视这个世界,改变的不仅是中国人看世界的视角,也正改变着世界看中国的视角。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西方世界要适应新秩序、新规则,适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他们平起平坐。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已在平视世界,西方人也要适应着去平视这个世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平视这个世界,体现了中国人友善包容的民族性格和大国公民的气质风度,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普通人心中获得了潜移默化的广泛认可。面向未来,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中国人将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多尊重,获得更多朋友,合作开放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花宇 聚也)
灵山岛,中国首个负碳区域!
本报青岛讯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核算结果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机构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
近年来,灵山岛保护区积极开展太阳能照明、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改造,加强林木保护等工作,逐渐减少碳源,增加碳汇。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保护区2020年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年排量5668吨二氧化碳当量,森林碳汇7001吨二氧化碳当量,年自主负碳1333吨二氧化碳当量。 (张忠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