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婴幼儿的语言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很多孩子语言发育非常好,一岁半左右就可以和人顺利交流,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能够回答简单的提问;有些孩子在一岁左右产生说话的欲望,开始从宝宝语言学起,但学习效果各有不同;而有少数的孩子一岁半了,学说话的欲望还不强,对用语言交流和回答提问态度不够积极。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但我个人认为,环境因素也就是带孩子的方式,对孩子语言发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有关研究表明,母体中的胎儿五个月起就能够敏感捕捉到外面的声音,随着听觉系统的逐步发育成熟,第七个月起,听觉器官便通过神经与脑建立联系,把听到的信息传导到大脑,并储存起来构成记忆。刚出生的婴儿在焦躁不安时,听到当初隔着妈妈肚皮对自己说话的爸爸妈妈的声音,就会显得愉悦,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这就给带孩子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刚出生的婴儿,到底应不应该像对待大孩子一样同之多说话多交流?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虽然刚出生的婴儿看着那么小,似乎除了吃睡哭什么都不懂,其实不然,他(她)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处理、储存和记忆,足以震惊到成人世界。
我觉得带孩子,应该自婴儿期起,就经常迎着孩子的目光,以少儿节目中鞠萍姐姐式的舒缓温柔亲切的语音与之交流。当孩子的目光可以追逐人以后,就可以指着孩子看得见的家中物品,告诉他物品的名字和用途,可以唱些欢快动听的歌曲,也可以读浅显又简洁的儿歌;当孩子大些可以抱出门后,可以随时随地告诉孩子哪是天空、白云、小鸟、树木、小草、花朵等,提醒孩子倾听鸟儿的鸣唱,确保安全的话可以让孩子闻闻花香,摸摸花草以增强触感……如此等等。相信孩子的语言发育一定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小孙子出生于2015年10月,孩子出生才2个多月,儿媳就忙于上班工作了,于是我就独自承担起白天带孩子的重任。那时孩子还太小,抱起来小脖子都挺不直,因此只要孩子吃饱了不哭,我就让他躺在床上,把他目光所及的物品指给他看,告诉他这是灯具,可以照明,夜幕降临后就是灯具给我们带来光明;这是空调,是调节室内温度的家用电器,冬天寒冷时给我们送来温暖,酷暑难耐时给我们带来清凉;这是窗户,白天可以把外面的阳光收纳进来;这是门 ,让我们出入方便;这是被子,盖在身上让我们保暖又舒适……如此等等。
在具体照顾孩子时,我会同时吟诵一些儿歌,比如,给小家伙洗澡时,就吟诵:小宝宝爱洗澡,清清水儿身上撩,一边洗一边笑,干干净净好宝宝;给小家伙穿衣服时,就指着衣服吟诵儿歌:小衣服真漂亮,开开心心穿身上,又保暖又舒适,喜得娃娃笑脸扬;给小家伙洗脸时,就指着手里浸湿的毛巾 ,吟诵儿歌:小毛巾好伙伴,洗洗手洗洗脸,干干净净讲卫生,小朋友们好喜欢……如此等等。
也许就是通过这些做法,感觉过了没有几天,小家伙就记住了好多,我一说灯具,他赶紧看向灯具;我一说空调,他赶紧把目光转向空调;我一说窗户,他的小脸又移向窗户;我一说该洗脸了,他立即盯住晾衣绳上的毛巾看……
就这样,每天孩子躺在床上我同他说话,抱在怀里同他说话,孩子长大一些能抱出门去后,也同样不停地同他他说话。我是见什么同孩子说什么,而且从不用宝宝用语比如“吃吃”、“香香”什么,一直用标准的书面语言同孩子讲话。
应该说,虽然同孩子不停地讲话,但当初也没有预想孩子语言发育会怎么样,但孩子还是给了家人大大的惊喜。10个多月,就开始尝试着用语言同家人交流,刚满周岁,就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饿”、“姐姐”、“妹妹”、“爱你”、“拜拜”、“谢谢”等简单语言。13个多月,就能够同人进行简单交流,回答人的一些简单提问。周围的邻居都对我小孙子的语言发育之好感到惊奇,经常询问我是如何教孩子学说话的,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多同孩子说话交流。
2017年元旦之前,我小孙子才14个月零20天,就在我的口授之下,自己说出了“新年快乐,大吉大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的祝福语。我发在微信朋友圈后,很多朋友都奇怪小家伙怎么说话如此之早!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把玩手机、追剧和打麻将等等的时间夺回来,用于同孩子多说话再多说话
所以我认为,如果从孩子婴儿期就注意语言的引导,每天不停地用温柔亲切的语调同孩子多说话,说适合婴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孩子一般不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相反,孩子一定会给家人带来语言发育方面的大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