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形容声音专题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必备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教师在传递信息时,以语言符号为物质手段,组织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信息联系,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艺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期。心理学专家认为,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能力,大部分是通过在没有强化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无疑是学生模范的对象、学习的范型。学生对教师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都非常敏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言传的力量更加显性。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过:“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活泼、优美,就能给学生以熏陶,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

事实上,受语言水平高的教师长期熏陶的学生,其语言显然要强于一般学生。因为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在2018年度西城区教研学习中,李淑敏教研员就教学语言做了专题讲座。李淑敏教研员提出教学语言要“情、巧、奇、趣”,结合自身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一下感受。

1.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话也是如此。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腔调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高亢的声音表示激昂和感奋;柔和的声音表示温馨和愉悦;低沉的声音表示悲哀和哀婉……使语言富有音乐诗词般的音律节奏和变化,讲者朗朗上口,听者愉悦轻松。如果教学语言的节奏过慢,学生的大脑会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学生会感到不解渴;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全面处理信息,会造成消化不良,教师也会在“忙”中出错,造成知识“漏网”。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语调、语速,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


2.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

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语言条件下,教师可以进入角色,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词汇和语调,感染学生情绪,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结合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丰富的面部表情、优雅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等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使有声的语言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非语言行为”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3.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

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浓妆淡抹总相宜”,教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巧妙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给平铺直叙的陈述增加色彩,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4.选用诗句、名言,使教学语言文学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引用古代诗歌、名言,在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此外,诗化语言概括、凝练、优美、课堂教学语言在严谨准确基础上,应不拘一格,夹杂些散文和诗化文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使之情绪高涨。

5.寓教学与娱乐之中

教师如果大胆地而有有分寸地引入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等娱乐手法点缀于课堂,同样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幽默可以把人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状态。能使学生取得精神上或者情感上的愉悦。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