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细抓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安全和生活平稳有序。”在南昌航空大学3月19日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学校党委书记罗嗣海的话语掷地有声。
“我是一名党员,希望能为学校的疫情防控作点贡献!”变身“大白”、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的教师志愿者,话语仍然朴实无华。
“老师您好,我代表学校退役大学生‘请战’,请求参与到防疫工作中,贡献我们的力量。”学校37位退伍大学生自发集结、主动“请缨”,恳请到任务最艰巨的志愿者岗位上执勤。
3月17日,为进一步落实好南昌突发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南昌航空大学大门暂闭,开启全员核酸。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前,学校从上至下迅速反应集结,把党的领导贯通到一线,把所需资源配置到一线,把志愿服务覆盖到一线,把关心关爱汇聚到一线,为从快从速打赢突发疫情“围剿清零”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截至19日,南昌航空大学共完成两轮49507人次核酸检测采样。校园里,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可爱的“大白”、青春的“红马甲”成为疫情防控队伍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全校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学校领导靠前指挥,为守护加油
3月16日,党委书记罗嗣海带队深入校园疫情防控一线,现场检查指导,指出要秉承“防得早、管得早”理念,层层压实责任;3月18日,罗嗣海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布置会,强调指出学校已进入“战时”状态,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细抓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3月19日,学校再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最新会议精神,调度指挥各项任务,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进一步细化安排。3月20上午和下午,学校一天之内召开两次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罗嗣海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和3月21日即将开始的第三轮核酸检测进行部署,强调要继续发扬顽强的工作作风,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各个细节落实到位,建设好健康文明美丽校园。
这已是近期的第五次会议,这位以镇定自若著称的校园“守护”人,以最为郑重的态度与语气,向全校发出响亮号召:“加强战斗准备,坚决打好当前这场‘大仗’‘硬仗’!”
号召响彻校园,校领导积极响应,靠前指挥,在校园疫情防控的各个“战点”:北门、校医院、体育学院、基建工地、三食堂、商业街……都能看到他们率队的身影。凌晨两点的室内足球场,那是第一轮核酸检测现场,罗嗣海依旧带队驻守,面对气温突降,叮嘱工作人员和同学们注意防寒保暖,为师生们在疫情面前展现出的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品质表示钦佩与感谢,大赞全体师生共同上好了新学期这堂别样的“战疫”思政课;清晨7点半,学生宿舍楼栋,那是第二轮核酸检测现场,校长罗胜联前往“督战”,在每个网格点上为一线工作人员加油,或询问、或了解、或检查、或指导,铿锵的话语、亲切的问候,令在场师生感动之余更坚定必胜信心。
教师“大白”坚守一线,为战“疫”加油
3月18日上午七点,突然降温的天气并未浇灭18名教师志愿者的热情,他们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变身“大白”,为学校的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进行身份核验工作。
在防护服之后,18名教师“大白”一起,将扫码核验这个动作重复了无数遍,从上午七点,直至下午五点,协助完成了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三万余名师生及家属的核酸检验工作。而就在前一天,有些老师已在学校的第一次全员核酸工作中,作为志愿者工作到了将近凌晨两点。举起手机,对准二维码,操作……一次次的举起、放下,举起、放下,胳膊酸了、腰背疼了,但教师“大白”们咬牙坚持着。平常是站在讲台、实验室的教师,现在,放下话筒、鼠标,穿上防护服,他们依旧是令同学们安心的“守卫者”。
为进一步充实学校疫情防控力量,助力筑牢学校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学校校团委面向全校教师召募志愿者。“招募令”一经发出,应者云集,两百名教师“涌进”志愿者群,报名前往抗疫一线。在即将到来的学校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将有更多的教师走上志愿者的岗位,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同医护人员一起,守护学子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诠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当然,还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坚守岗位,却让师生直呼“暖心”。“一食堂热腾腾的姜茶,暖人更暖心”!一名网名为“可可茶”的同学在学校官微后台留言如是说。学校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恰逢天气转凉,气温骤降,后勤处紧急安排各食堂工作人员免费为师生准备热腾腾的姜茶。核酸检测至凌晨两点止,食堂姜茶的供应亦同步跟上,让身处“倒春寒”中的师生们,直呼食堂中那亮亮的橙色灯光,直击内心!
“红马甲们”热血不灭,为青春加油
10分钟能做什么?让南航学子们来告诉你,那就是集结上千人! 3月17日下午,学校第一次全员核酸即将开始,校团委的志愿者招募老师的手机里,在10分钟内收到1000多位同学的迅速响应。
有37位退伍大学生自发集结,主动请求到任务最繁重的志愿者岗位上执勤。而这样主动请缨的短信在1000+的同学中并不鲜见。根据工作的即时调整,志愿者群先后发布了3次(每次80人)的上岗接龙,每每一经发布,瞬间满额。甚至在志愿者中还有这么个小插曲,航空制造工程学院2021级杨雯辉同学连抢了3次都没能如愿上岗,打趣地感慨道,“能上岗的都是眼疾手快的。虽然没能集中上岗,但我们在各自的检测队伍中也都会主动参与秩序维护,和在岗志愿者们一同保障检测的有序、顺利。”。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