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专题《童年》:献给“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孩子们,关注身心健康和童心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其实写这篇文章,与我自身的的童年经历有关系,那个时候我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遭受老师的不喜欢,在家与姐姐相比,更是被爸爸妈妈暴力的对象。11岁的时候,也已经有了羞耻心了,因为这种环境,感觉自己生活在黑暗中,一点都不快乐,不止一次有自杀的念头。有一次是喝了农药,叫乐果,被抢救了过来。虽然活命了,但是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胃就不好了......所以,我希望孩子们有个欢乐的童年。

今天是国际“六一”儿童节,谨以此文献给现代教育中失去欢乐的儿童们,希望他们有个欢乐的童年。我希望通过写这篇文章,呼吁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别一味地传导升学压力和各种负面情绪,要不然会引起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异常,甚至是自杀的情况出现,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记得之前刷过一条新闻,湖南衡阳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卢,临近期末考试,他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刷卷子,前几天晚上,连续刷了8套试卷后才休息。但是第二天一早,小卢就开始出现胡言乱语的现象,嘴里面喊着“冲啊,来吃鸡啊!”之类的言语。小卢爸妈带小卢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经过检查确诊小卢是自身免疫性脑炎,不幸的是,还是比较严重的抗NMDA受体脑炎。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让人唏嘘不已,而网络上的评论也有以下几种:

1. 小学中学生被压垮了,大学的时候将缺失的童年补回来,可悲。

2. 应试教育太可怕了,让一个小孩子缺失了欢乐的童年。

3. 现在的应试教育压力太大了,学生、老师、家长,都不轻松。

4.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周六周天都是补课,哪里还会有童年啊?

5. 相关部门一直在给子孩子减负,可是不但没有减负,反而加重了负担。

小孩子的童年,一边是升学压力,一边是身心健康,可现在竟然成了身体健康和应试教育选拔优秀人才的冲突。

这让我不禁想起来了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俄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作品里面显示的是无坚不摧的坚强。


先不说这部作品所传递的现实意义,就从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来看,他遭受到了外祖父的毒打,母亲的遗弃,以及母亲后来的不好情绪影响,甚至家庭暴力,还有学校中受到的歧视和各种刁难,再到后来母亲去世和辍学,无一不显示着阿廖沙的生活学习压力是很大的。这种生活学习压力导致阿廖沙的心理是敏感的、不安的、不幸的、仇恨的,甚至是悲哀的,这种心理很难培养一个身体和心理俱佳的健康人格。

所以,我认为马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给我们留下了很重要的启示:

就是作为家长,在关注孩子生活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否则,就算是安然长大,也是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人”。


一、一边是生活学习压力,一边是身心健康,这个度把握不住,容易出现心理甚至精神疾病

虽然《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没有升学压力,但是阿廖沙的童年并不幸运。因为他从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寄人篱下。但是他外祖父家的家业并不是很好,出现了衰败现象,外祖父的脾气也不好,导致家中为了分家而不断地争吵斗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存环境以及充满暴力的家庭让年幼的阿廖沙也生活在阴影中。再加上在表哥的诱惑下把一块白桌布扔进染缸染成了蓝色,被外祖父毒打了一顿后,便失去了知觉,并生了一场大病,而且他的母亲由于受不了娘家这种生活环境,便丢下阿廖沙离家出走了。从此,阿廖沙的心情没有一天是放松的,小心翼翼地生活,还要忍受别人的屈辱,可以说,阿廖沙的童年不幸极了。以及母亲回归后对他的漫不经心,再嫁后母亲的暴躁也影响着他,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到歧视,为了生活捡破烂,甚至辍学等。这和现在的小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和考试压力是一样的,也许成绩不好,他们每一天都小心翼翼,永远刷不完的试卷,永无止尽的各种补习班,以及杂七杂八的特长班等等,无一不让小孩子的生活学习压力巨大,甚至比阿廖沙的童年还悲惨。


不过幸运的是,阿廖沙的童年虽然生活在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中,但是并不完全在黑暗中生活。因为每到逢年过节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起吉他,弹出动人悦耳的音乐。小茨冈就会跳起民间舞,如同年轻人一样。这一切让阿廖沙觉得生活并不是完全难过。而且对他生命影响最大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治愈阿廖沙童年的人,即外祖母给了他人生中的阳光和前进道路的光明。外祖母会用很多民间故事,给阿廖沙传递出为人要善良公正、热爱生活、邪不胜正的理念,并让阿廖沙内心怜悯穷人和弱者,向往正义和光明,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是现在的小学生们并没有人给他们从升学、考试、分数、作业、培训班中给予爱的阳光,而是不断层层传导各种压力,导致他们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出现了精神失常,或者是所谓的胡言乱语和抗NMDA受体脑炎。


一旦失去了身心健康,高压下生产出来的高分学生很可能一生都面临着黑暗的心理折磨。

可是家长并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他们只知道分分分,哪怕孩子精神即将崩溃,也不愿意让他们休息片刻。

今天不是学生跳楼自杀,就是明天学生跳河自杀等等,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频繁出现教育失格的问题呢?


二、成功背后的物质化和量化,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味追求分数的原因

1.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学业导致的占绝大多数

士农工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阶级分化的传统理念。就是到新时代的今天,读书依然是改变自身阶级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在农村,读书至上论特别严重。可是,近年来,时有发生学生因为压力出现各种异常的现状。


柴静在她的《看见》中,第三章节是“双城的创伤”中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地点发生在甘肃省的武威市,有四个小孩服毒自杀,但是经过抢救,有三个小孩子陆续脱离生命危险,只有一个叫苗苗的女孩没有抢救过来,去世了。从这件事件可以看出来,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指出: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这么多儿童自杀身亡,竟然学业占据了多数,可见我国儿童的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这是导致他们选择自杀的根本原因。例如: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曾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2.成功是靠物质堆积起来的,成了加剧追求分数的推手

现代人对成功的定义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认为只有赚足够的钱就算是成功了。尤其是通过高考受惠的高考一代,他们更加看重一个人的学习分数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所以,他们更加追求孩子的分数。因为高考一代,很多人已经现在为人父母了,他们就是通过各种考试,各种高分数,从幼儿园上到重点小学,重点小学升到重点初中,重点初中升到重点高中,重点高中升到重点大学.....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用分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通过一味地追求分数获得了相对应的成功,以及相应的财务和物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们认为应试教育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固有阶级,人生命运,并且通过考试实现了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现在可以说是少有的成功人士。作为高考一代,他们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和分数,所以,他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的金钱,报各种培训班、奥数班、特长班、英语班、补习班,只为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通过高考受益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更加的严格,作为结果,也会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失去了欢乐的童年,并且他们的观念也就是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各种刷卷子。甚至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个好成绩都不会让孩子做一点点家务,就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


然而,如果孩子有一次成绩考得不好,他们就否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功。甚至在家长看来,孩子的成绩如果不好的话,将来是无法获得好的物质生活的,只能与贫穷打交道。所以,一旦孩子的成绩考不好,往往迎来的是学校、老师、家长的三重压力,而作为家庭的压力更重。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就给孩子身心造成压力的做法,肯定会导致孩子生活在黑暗的童年中,因为他们生怕自己考得不好,一直处于学习的焦虑、不安、高压之下,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吗?

3.成功是用量化衡量的,加剧了孩子无形之中的压力

成功量化,似乎从幼儿园就开始算起了,谁家的孩子得了一朵小红花之类的,而这种量化的背后,其实是急功近利的父母追求成功的表现。然后从小学开始,真正的成功量化就开始了,平时的作业有几个勾,几个叉,期中期末考试百分数的卷子,是不是全部上了100分,而这种用分数量化衡量成功的标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会一直伴随到一个学生高考结束,因为只有分数,才能决定你能否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甚至是重点大学。而学生们为了成绩和升学,除了刷题就是刷题,或者是报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这种成功的量化,无形中带给他们的,除了压力就是压力,孩子们的身心能健康吗?



三、教育部门一直下发相关文件,为小学生减负,为何屡禁不止呢

每年两会,基本上都会有相关代表呼吁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的提案,甚至我国教育部门都下发了相关的文件来给小学生减轻负担,可是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呢?


1.大量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往城市就读,加剧了孩子无形之中的压力

现代的社会,如果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是无法在社会生存的。而作为农村辍学的70后和80后,他们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努力赚钱,把孩子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送到城镇或者是城市读书。而他们对孩子从小的教育理念就是父母为了孩子什么苦都可以吃,但是孩子必须要拿出来较好的成绩,他们用这种言语上的激励和出身条件教育孩子,除了努力学习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出人头地了。

打工一代父母用这种刺激性的语言,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传导各种生活学习压力,导致孩子的内心除了学习压力就是学习压力。这种压力根本就没有办法一时半会而释放,它们会一直陪伴孩子,直到孩子面临小升初,或者是期末考试的时候,会直线加剧,用刷卷子的方式,来提升分数,能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精神异常吗?

2.父母在孩子学习上的攀比之心,加剧了孩子无形之中的压力

现在的通讯手段,把一个班孩子的家长,甚至是一个年级的孩子家长联系在了一起,只要是小学班级群里面通知考完试了,就会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成绩,他们一旦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绩哪一门出现了偏科,就会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通过报课外辅导班的形式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六年级会是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是学校忙,培训班忙,家长忙,孩子忙,尤其孩子们要做大量的习题,刷无数套试卷。从白天到黑夜,“5+2”和“白+黑”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让孩子的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就像一根弦一样,越是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或者是小升初考试,这根弦会绷的越紧。如果家长不适当给孩子减压,舒缓压力,当这根弦断了的那刻,那么这个孩子的精神也就会出现异常了。


3.课外培训机构大力宣传培训的好处,无形中成了父母给孩子增加压力的砝码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个家长肯定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成绩,尤其是看到户外的各种培训机构宣称如何提高成绩,如何获得高分数等等,作为家长,内心肯定是想要这样一个培训班的。因为可以提高自家孩子的成绩,将来可以考个好的中学。

然而,一个小孩子,处于没有欢乐的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刷题和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强化班等,肯定会让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充满黑暗,就像《童年》中阿廖沙的生活学习压力一样,让他的心理是敏感的、不安的、不幸的、仇恨的,甚至是悲哀的,这种心理很难培养出一个身体和心理俱佳的健康人格,甚至会出现心理崩溃的可能,进而出现自杀等情况。


四、孩子的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一个健康人格的学生,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儿,甚至是玻璃心的人格。

作为家长,在关注自家孩子成长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柴静在《看见》第三章节“双成的创伤”文末这样写到:

“看着孩子在采访中离开,我们知道他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也许那些话才是服毒的真正原因,双城事件调查到最后,我们发现,最大的迷,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2.不要把自己的内心焦虑传导给孩子

我们好多家长在看见自家孩子的成绩不尽人意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焦虑和不安,以及愤怒等负面情绪传导给自己的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例如: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3. 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这个社会无论是哪一种人从事哪一种行业,都是按照二八定律来分布的。这就像是小学的学生一样,成绩优异的毕竟是少数,不可能全部是优异的成绩。如果你家的小孩考试考的分数低了,请不要责怪小孩,给他们额外的压力,应该接受自家孩子的平庸,毕竟有个健康的人格更重要。说句不好听的话,小孩活着总比死了的好。

4.与其批评打骂孩子,不如正面引导

作为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把学习还不当作一回事,出现贪玩的现象,这都很正常,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规律现象。如果发现自家的小孩子不认真学习,爱贪玩,这个时候与其责骂孩子不认真学习,还不如自我反思下,是不是自身做的不够好。毕竟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在家里面应该给孩子树立起榜样,或者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潜移默化来影响自家孩子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而不是家长自己玩手机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做作业,那肯定是无法实现自家孩子考个好成绩的预期的。

通过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我希望我们的小孩子在遇到学业以及各种培训班这么繁重的学业带来的各种压力和不愉快时,家长一定要像《童年》中阿廖沙的外婆一样,在阿廖沙遇到身心不健康的时候,带给他们的是温暖的阳光,千万别让繁重的学业充满整个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失去欢乐的阳光,成为黑色的童年。


部分图片取材于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爱文史舞蹈 ,愿我的文字,温暖你的世界,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