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读书有感3(值得每一个人读的一本好书)

前边分享了读书心得2,火了,一万多展现,一千多阅读。让我信心十足,今天推荐一下这本好书,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什么书这么大魅力,值得人人读一次。

这本书叫《拆掉思维里的墙》(简称拆墙),是中国职业生涯教育专家古典的作品。古典在新东方有过执教经历,后成为新精英生涯创始人,为年轻人就业和寻找人生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现在他仍走在开启人们心智的路上。


《拆墙》是古典生涯三部曲第一部,其他两本是《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和《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拆墙》成书于2010年,是一本百万册畅销书。11年后,古典重新修订,加入时代新元素,再版发行,使之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困境,读后如沐春风。


初看第一遍,《拆墙》更适合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职场从业者。对中年人来说,这本书有些生不逢时,像是错过认知调整的最佳年龄。书读完后,打消了这种先入为主的念头。一本开启心智的书,与年龄无关,与职业无关,与一个人是否选择终身成长有关。选择终身成长,打开任何书都能受到启发,找到答案。选择认命,即使孔子他老人家来到面前也无法让人有实质性的改变。


思维观念上的转变,得益于《拆墙》里的三句话。


第一句:“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没看到这句话之前,总以事情是否有意义作为衡量行动的标准。这一标准的坏处是,找不到意义,或没有明确意义,不自觉会选择不做或放弃。意义本身不那么容易看见,你只有先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才会显现。《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不知道修一条路有什么意义,但他听班长的话,一个人每天找石头,背石头,铺石头,最终为五班修了一条联通外界的小路。铺路这件事成为许三多人生的转折点,这件事被营长看见,被团长看见,最终让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有意义很重要,但有意义须借助具体和实在的事情才能得以显现,有意义不是空气,而是真真实实的事件。一件事,如果你认为它有意思,有价值,有感觉,就可以开始,不必过问背后的意义,因为意义只有在行动中体现,在完成中看见,而不是在空想中寻找做与不做的冲动。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去做,是思维方式,约定俗成限制了我们的行动轨迹。有意义本身难以琢磨和把握,换成有意思,有兴趣,事情能平顺许多,能够没有负担的进行下去。意义和意思,一字之别,一念之差,结果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二句:“无趣之人,是无胆之人”


同样是做事,有意思和有意义讲的是如何定义一件事,是否选择行动和开始。而在做事过程中喜欢说没意思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抛开事情能否成功不谈,单单做成一件事必然耗费心力,花费时间,调用强大的意志力,锲而不舍才能做下去。


如果做事时,一个人开始觉得没意思,很无趣,不是这件事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他自己打算放弃,于是以无趣为说辞,给自己找台阶,找面子。古典在书里说:“无趣之人,是无胆之人。”一语道破天机,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事情开始用“不感兴趣”搪塞时,事情也开始对他不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趣之人心灵和物质收获颇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贫乏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人面对新事物觉得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也做不好时,他就会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所以每天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书读到这里,画面震撼心灵,溢出屏幕。


第三句:“如何做一个靠谱的职业规划”


如果之前的两句属于开启心智,带来启发的话,那么第三句则给出了详细的行动路线图。古典对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有六条建议:一是先有一个20年的梦想,一个大致的方向。20年很长,会发生很多事,梦想能成为你的主心骨。二是定一个7年的长期计划,主要为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三是认准一个3年内能达成的目标,列出详细计划,努力实现它。四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如果达不成目标,也不会穷到没饭吃。五是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当前的计划。六是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六条建议,既有长期,又有短期,既有未来,又有当下,它是在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倒推今天马上要做的事,有指南针,有方法论,看到让人安心,上手能够操作。这样的方法和操作书中有大量呈现,不再列举。


思维里的墙随时随地都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我们去拆除。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也并非与生俱来,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存的,是别人灌输的,还是自己选择的,都需要我们重新去审视,去打破,去重建。


这正是《拆掉思维里的墙》试图告诉我们的事。它提醒我们,无论什么年龄都要省察思维里高筑的城墙,它可能是我们寻求安全感的护城河,也可能变成自我封闭,难以逾越的思维监狱,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


如果你想跨越人生新的领域,不妨从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开始。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