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读梁实秋散文《钱》有感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鲜见谈政治、国事这些经天纬地的大事。他往往从日常生活的琐细中撷取素材,在凡人凡事中探索“人性”。

梁实秋

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他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最频繁的东西——钱的本质及对它应持的态度,谈了自己的观点,读后使人受益匪浅!

钱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的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因而,自古以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靠劳动挣的钱,称之为“血汗钱”,可见挣钱不易。所以,“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句话,大抵是酒肉朋友们在一起喝高了后的豪言,不可当真!

君不见朋友对簿公堂,兄弟反目成仇,高官倒台落马,有几个不是因钱的?

那些看似清高,发誓一生不说“钱”字,实在避不开时,将其称之为“阿堵物”的人,必定是家有万贯家财,吃穿用度不须自己经手的人。我等升斗小民,称盐的钱不敢用来打油,谁能做到一生不说“钱”字?

爱财、聚财,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关健问题是要对钱有一个正常的心态,使人成为钱的主人,不能成为钱的奴隶。

如何才能对钱保持一个正常心态,梁先生在文中并没有泛泛地说教,而是在娓娓叙述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待钱的表现时,在不经意间点评一两句,这不辄是帮我们找到出口的一盏路灯!

对平民聚财的心态,作者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并对他们一个钱也不妄用的行为进行了赞美。如对于为了买房,二十年多年午餐常吃一碗清汤挂面的小学教员,对于为了获得一点自耕土地,为人作马牛,苦熬了半辈子人力车夫的作法,梁先生称之为“储蓄的美德”。

其实这些辛勤的劳动人民,通过劳动解决了自己衣食之需的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财富。

计划经济时期,领导们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意思是国家有了,个人才有。其实这话恰恰说颠倒了。

长江的源头只是一条涓涓细流,人们一步就可迈过去。它之所以成为一条浩瀚的大江,正是因为有众多的小河作为它的水源支撑。

国民经济也是这样,没有芸芸众生的劳动,集腋成裘,集沙成塔,哪来的国家富强?


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下的长江源头

对于小康之家,在满足了自己生活的基本开支之后,将盈余的钱部分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或买书、或买衣裳、或外出度周末,以适度满足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梁先生是赞同的,称之为“最高明”的消费方式。

梁先生所不齿的有两种人:

一是像和峤那样的爱钱如命的吝啬鬼。吝啬鬼这个词,是特指那些有钱,而在用钱时又十分抠掐的人。那些“为了住顾不得衣,为了衣顾不得食,”的穷人,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是条件所限,不能称为吝啬。

吝啬鬼的显著特征是:聚财时十分贪婪,而花钱时又十分吝啬。

如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根指头就是不断气。家人不明就里,折腾了半天。最后他妻子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说灯盏里燃两根灯芯浪费,只到妻子挑掉一根他才放心地断气。

严监生见燃了两根灯芯,一直不肯断最后一口气

严监生见燃了两根灯芯,一直不肯断最后一口气

再如莫里哀笔下阿巴贡,吝啬成癖,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致半夜饿得去偷吃马槽里的荞麦。让儿子去娶有钱的寡妇,让女儿去嫁有钱的老爷。

这些人攒了大把的钱,自己舍不得用,也不是想留给子孙用。他就是为攒钱而攒钱,所以梁先生称之为“钱癖”!这些人应是有心理疾病。

二是像石崇那样“挥金似土”的“土豪”,他们穷奢极欲,肆意挥霍。梁先生斥之为“奢汰”。

要知道无论地位还是财富,都聚散无常。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显赫的地位和巨额的财富,经历五代之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其实,哪里用得了五代?老百姓的感觉就是“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因而梁先生说“显宦的孙子做了乞丐,钜商的儿子做了龟奴?及身而验的现世报,更是所在多有。”所以他奉劝财主们“不如早些疏散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清白白,赤裸裸来去无牵挂。”

文章虽写于大半个世纪前,今天读来,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梁先生说“钱,要花出去,才发生作用。”这是一个浅显的常识。没花出去的钱,可不就是一些纸吗?

你看现在落马的高官,有几个不是栽在钱上?官至他们这一级,国家给他的俸禄,已足够他们花销了。

在目前高压反腐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甚至十几亿的贪!这些钱哪里派得上用场?到纪检部门查处他们时,成堆成堆的钞票码在那里,分文没动。

能成为高官的人,智商一定比我们高不知多少倍,但一涉及到钱,就犯糊涂!

其实,他们也不是犯糊涂。君不见,在台上他们作反腐的报告时,讲廉洁的重要性,讲贪腐对国家的危害性,对个人和家庭的危险性,锦句迭出,道理阐述得清楚得很!不过这些都是说给部下听的,他们自己是从来不以为然的。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去贪腐那些根本用不上的钱财,结果他没有把钱带入坟墓,但钱却把他带入坟墓。这应该就是梁先生说的“钱癖”!

说到这些,不得不让人想到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此公特别喜欢吃鱼。于是有人送鱼给他,他坚决不收。

公仪休拒鱼

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收他的鱼。以我现在 的俸禄,完全买得起鱼。如果收了他的鱼,就要按照他的意思为他办事,这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我被革了职,没了俸禄,无钱买鱼,他也不会再给我送鱼了,我哪里还有鱼吃呢?

这真是一个活得通透的明白人!

附:【原文】

钱这个东西,不可说,不可说。一说起阿堵物(1),就显著俗。其实钱本身是有用的东西,无所谓俗。或形如契刀,或外圆而孔方,样子都不难看。若是带有斑斑绿锈,就更古朴可爱。稍晚的“交子”(2)“钞引”(3)以至于近代的纸币,也无不力求精美雅观,何俗之有?钱财的进出取舍之间诚然大有道理,不过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像和峤(4)那样的爱钱如命,只可说是钱癖,不能斥之曰俗;像石崇(5)那样的挥金似土,只可说是奢汰,不能算得上雅。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为,钱无雅俗可辨。

契刀

有人喜集邮,也有人喜集火柴盒,也有人喜集戏报子,也有人喜集鼻烟壶;也有人喜集砚、集墨、集字画古董,甚至集眼镜、集围裙、集三角裤。各有所好,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古今中外几乎人人都喜欢收集的却是通货。钱不嫌多,愈多愈好。庄子曰:“钱财不积,则贪者忧。”岂止贪者忧?不贪的人也一样的想积财。

人在小的时候都玩过扑满,这玩意儿历史悠久,《西青杂记》:“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北平叫卖小贩,有喊“小盆儿小罐儿”的,担子上就有大大小小的扑满,全是陶土烧成的,形状不雅,一碰就碎。虽然里面容不下多少钱,可是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储蓄的道理了。外国也有近似扑满的东西,不过通常不是颠扑得碎的,是用钥匙可以打开的,多半作猪形,名之为“猪银行”。不晓得为什么选择猪形,也许是取其大肚能容吧?

我们的平民大部分是穷苦的,靠天吃饭,就怕干旱水涝,所以养成一种饥荒心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储蓄的美德普遍存在于各阶层。我从前认识一位小学教员,别看她月薪只有区区三十余元,她省吃俭用,省俭到午餐常是一碗清汤挂面洒上几滴香油。二十年下来,她拥有两栋小房。(谁忍心说她是不劳而获的资产阶级?)我也知道一位人力车夫,劳其筋骨,为人作马牛,苦熬了半辈子,携带一笔小小的资财,回籍买田娶妻生子,做了一个自耕的小地主。这些可敬的人,他们的钱是一文一文积攒起来的。而且他们常是量入为储,每有收入,不拘多寡,先扣一成两成作为储蓄,然后再安排支出。就这样,他们爬上了社会的阶梯。

“人无横财不富,马非青草不肥。”话虽如此,横财逼人而来,不是人人唾手可得,也不是全然可以泰然接受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6),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暴发之后,势难持久,君不见:显宦的孙子做了乞丐,钜商的儿子做了龟奴?及身而验的现世报,更是所在多有。钱财这个东西,真是难以捉摸,聚散无常。所以谚云:“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钱多了就有麻烦,不知放在哪里好。枕头底下没有多少空间,破鞋窠里面也塞不进多少。眼看着财源滚滚,求田问舍怕招物议,多财善贾又怕风波,无可奈何只好送进银行。

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一段趣谭:印第安人酋长某,平素聚敛不少。有一天背了一大口袋钞票存入银行,定期一年。期满之日他要求全部提出,行员把钞票一叠一叠的堆在柜台上,有如山积。酋长看了一下,徐曰:“请再续存一年。”行员惊异,既要续存,何必提出?酋长说:“不先提出,我怎么知道我的钱是否安然无恙的保存在这里?”

这当然是笑话,不过我们从前也有金山银山之说,却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从前金融执牛耳的大部分是山西人,票庄掌柜的几乎一律是老西儿。据说他们家里就有金山银山。赚了金银运回老家,溶为液体,泼在内室地上。积年累月一勺一勺的泼上去,就成了一座座亮晶晶的金山银山。要用钱的时候凿下一块就行,不虞盗贼光顾。没亲眼见过金山银山的人,至少总见过冥衣铺用纸糊成的金童玉女金山银山吧?从前好像还没有近代恶性通货膨胀的怪事,然而如何维护既得的资财,也已经是颇费心机了。如今有些大户把钱弄到某些外国去,因为那里的银行有政府担保,没有倒闭之虞,而且还为存户保密,真是服务周到极了。

善居积的陶朱公(7),人人羡慕。但是看他变姓名游江湖,其心理恐怕有几分像是挟巨资逃往国外作寓公,离乡背井的,多少有一点不自在。所以一个人尽管贪财,不可无厌。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能罢手时且罢手,大可不必“人为财死”而后已,陶朱公还算是聪明的。

钱,要花出去,才发生作用。穷人手头不裕,为了住顾不得衣,为了衣顾不得食,为了食谈不到娱乐。有时候几个孩子同时需要买新鞋,会把父母急得冒冷汗!贫穷到这个地步,一个钱也不能妄用,只有牛衣对泣(8)的分。

小康之家用钱大有伸缩余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有人爱买书,有人爱买衣裳,有人爱度周末,各随所好。把钱集中用在一点上,便可比较容易适度满足自己的欲望。

至于豪富之家,挥金如土,未必是福。穷奢极欲,乐极生悲,如果我们举例说明,则近似幸灾乐祸,不提也罢。纪元前五世纪雅典的泰蒙(9),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也吃尽了世态炎凉的苦头,他最了解金钱的性质,他认识了金钱的本来面目。钱是人类的公娼!与其像泰蒙那样疯狂而死,不如早些疏散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清白白,赤裸裸来去无牵挂。

【注释】

(1)阿堵物:即钱。"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意。西晋人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其妻想试试他究竟会不会说,就让奴婢用钱串子绕床一圈,让他不能走出来。夷甫晨起,呼婢"举却阿堵物" ( 搬走这个东西 ) ,仍不言。

(2)交子:北宋流通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钞引:宋 代茶、盐、矾等物的生产运销由政府管制,政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名茶引、盐引、矾引,统称“钞引”。

(4)和峤:晋朝一代名臣,有政绩。但他一生吝啬异常,爱钱如命,杜预曾经认为他有钱癖。

(5)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西晋时期大臣、富豪。

(6)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中的一个故事:四个在一起说自己的愿望,一人想到富庶的扬州去当刺史,一人想有许多钱财,一人想骑鹤飞升成仙。最后一人最为贪婪,三者都想要,说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7)陶朱公:即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

(8)牛衣对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的成语。夫妻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牛衣,是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给牛御寒用的。词语出自《汉书·王章传》。

(9)泰蒙,现一般翻译为泰门。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后一部悲剧《雅典的泰门》中的人物。剧情讲述了雅典贵族泰门乐善好施,于是许多人乘机前来骗取钱财,后来导致其倾家荡产,“朋友们”纷纷离他而去,最后在绝望中孤独死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