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节、抓描写、重点染、添细节
【写作指导】
本单元写作重点:一、了解优秀记叙文的特点。二、写作有亮点的记叙文。
这里所说记叙文,是指记叙文体,包括一般性记叙文,也包括小小说、散文等文体。在高一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写记叙文的一些方法,譬如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景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提升记叙文的特质,让记叙文亮出特色。
优秀记叙文都有哪些特点呢?
一、有情节 就是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尺水兴澜”,我们应该追求在千字文中写出情节的起伏,寡然无味的事件,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兴波澜的方法,我们要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有一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多数考生选择的是静态的论或叙,有一位考生写了一篇题目为《米粒·谷粒·血汗》的文章,文章巧妙地再现生活,让“他”在动态中去感受“感情和认知”。文章描写的是一次“他”到女同学家中吃饭的过程。一件小事却写出了大波折,文章始终是在对比中展开的,有“他”和女同学家庭的对比,有“他”在家吃饭的方式与在别人家中做客吃饭方式的对比,有“他”对待一粒谷粒的态度与父亲对待一粒谷粒态度的对比,有“他”在吃饭过程中思想变化的对比,在一层一层的对比中,人物思想性格不断变化,对“粮食”这一事物的认知也随着“他的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
二、重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有了描写,文采斐然;通篇记
叙,行文干瘪。我们来看一段关于亲情的描写:
烈日下,田野里,母亲挥动着锄头,在她老人家那黑黑的面颊上,滚动着许多细密而晶莹的小汗珠。渐渐地,这些小汗珠汇集成一颗豆粒般大的汗珠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淌,淌到下巴上挂了片刻,闪闪欲坠。这一刻的汗珠在阳光照耀下,是那样晶莹璀璨,银光四射。然而瞬间又落了下去,滴进脚下那片热土,激起一片小小的烟雾。
——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文章尤为真切动人。
再来看一段挤车的场面描写: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在栩栩如生的描写中,人们的灵魂与修养被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来。
三、做点染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当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多情自古仿离别”,这里点明“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再比方写今天教室里很安静,怎么写呢?不妨写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或者写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也可以写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还可以写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这比直接写教室安静极了,教室里特安静,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埋头读书,听不见一点声音要生动多了。
四、添细节 细枝末节见功力,细枝末节见精神。有几处生动的细节,文章会陡然增色。尤其是考场作文,由于受时间、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在情节曲折上的作为是有限的,因而通过增加细节,在细微之处点化出人物、事件、环境的特色,增添故事的情趣,就显得非常有效。有一篇题目为《童心》的作文,反映的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人不能善待老人的问题。文中写了几处细节:吃饭时小孙子悄悄往奶奶碗里多一把盐,并问奶奶“好喝吗”,奶奶望着可爱的小孙子,违心地说“好喝”,小孙子马上就说“吃午饭时,我一定再往你碗里多放点盐”,奶奶一愣,微笑嗔怪道“你给我放这么多盐,想咸死我呀?”,小孙子两道淡淡的眉毛向上一挑,眨着眼睛说“妈妈昨天说,咱家就你一个吃咸饭”,瞬间,奶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仿佛呆了一般,僵僵的坐在那里,爸爸瞅了妈妈一眼,妈妈的脸红啦。这些细节既写出了童心的纯真可爱,又对社会上不能善待老人的行为给予了有力批评,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注意上述写法,同学们的记叙文无疑增添了亮点,在作文的分值上加上了筹码。有同学可能会说:“关键是我写不出来呀。”其实,恰恰是这些同学缺少为自己作文增添亮点的意识,而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写作中才会有将其行之于文的行动,假以时日,作文水平自然会提升。
【阅读沟通】
雨中
赵丽宏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沥淅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来。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一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的满地都是。姑娘赶紧放下车把,慌里慌张地拣了起来。几百个苹果散了一地,哪里来的及拣呢?姑娘拣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去,七手八脚地拣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了眉头。哦,假使碰上一群淘气的孩子,每人拣几个苹果一哄而散,挡也没法挡呀!仿佛看出他的焦虑,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到她身边,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车窗一瞧,笑了,然后砰地一声打开车门,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拣起苹果来。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也走了下来。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了。大大小小的人们混在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拣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孩子们嘻笑着撑开伞,唱着歌儿走了,卡车和轿车也开走了。只有那一筐散而复聚的大苹果,经过这一趟小小的旅行,变得水淋淋的在姑娘身边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两筐苹果,几个孩子,一场为夏天的闷热带来了万般清凉的雨……这些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却互相关连着,组成了一个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的场面——留下了很多的深思。随着这绵绵长长的雨点,随着这拂拂而来的夜风,流进了一条条大街小巷,或许,也流进人们的心里……
在夏天,这样的雨是很多的。
雨,还在飘飘洒洒。恢复了宁静的马路,依然像条闪光的绸带,在雨帘里轻轻地飘动,送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突然感到:这初夏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思考题:
①本文是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一篇意境优美、感人至深的散文,具体分析文章的特点。
②作家在谈《雨中》的创作时说文中的素材是从生活中摄取来的:一天傍晚,我经过离家不远的一个汽车站时,乘车的人不小心碰翻了车站边一个水果摊,苹果滚到了马路上,摆水果摊的是一位老人,急得手足无措,哇哇大叫,唯恐人们在混乱中踩烂或拿走他的苹果,然而情形并不如老人所料。我就对这个素材进行了艺术加工,还加上了一场清凉而富有诗意的雨。说说你于此得到的启发。
【写作训练】
1.找到自己以前写的记叙文,将其中的一篇作一次修改,注意改出亮点。
提示:根据原文的特点修改,本单元所讲知识择其中一二用之。
2.我们都读过安徒生的《丑小鸭》,童话中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那么。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会怎样呢?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写出亮点,不少于800字。
提示:可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关键是合理:合乎前文情节的发展,合乎丑小鸭的性格……
【习作欣赏】
心灵的选择
湖北考生
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靥了,一腔愁绪,两弯蛾眉!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嗞嗞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劈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翮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它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
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誉、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 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本文为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
简评:本文紧扣“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着力刻画了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着重叙述和描写了昭君在听到和亲消息后心灵的抉择。对于昭君的选择的理解,前人诗文中多是“怨恨”“幽怨”的,但本文作者一反常态,结合昭君的处境,深入昭君的内心,对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解读,是宫廷的阴森,更是两国永久安宁的企盼让昭君作出了“出塞”的选择。就在众宫女“双眉紧锁”“舌底打颤”时,昭君“浅浅地笑着”,用心灵的选择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