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王华杰在基层调研。海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海东市是如何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当前重要任务、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的?
王华杰:海东市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办实事与当前正在做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目前,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举措77项;实施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102项;出台为民惠民的实招硬招173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18项。
比如生态方面,海东市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海东全域国土绿化战略和绿色海东“三山”“三河”“三大峡口”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262个问题图斑整治任务,为筑牢青海东部生态屏障作出了海东贡献。连续五年开展了9次春秋两季百万人造林大会战。投入37亿元,完成绿化37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2%提升至36%,完成的绿化造林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让群众享受海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同时,聘用了433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林业和草原生态管护,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惠及5万贫困人口,14万人享受到了国土绿化带来的生态红利。
比如教育方面,秉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始终坚持教育为先,“十三五”期间,投入26.3亿元实施市属学校改造提升、“全面改薄”、教师周转宿舍等教育项目825个。创办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6所学校提级市上管理。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79%、97.57%、95.18%,并在全国控辍保学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乐都区“一村一园”模式在全国推广。同时,全市共补充教师1431人,1312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1.5万余人次参加“国培计划”等市级以上培训;建立市属高中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全市二类、三类地区月人按均350元,四类地区按人均450元标准补助。“十四五”期间,海东市将下大力气解决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无澡堂、无水厕、无生活教师、无校医等突出问题。
比如抗击疫情方面,海东市始终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压紧压实疫情防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平安区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市区联动,一竿子插到底,科学研判,精准防控,分类施策,第一时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切断了疫情传播的链条,把疫情控制在了平安区范围内。期间,针对平安区石灰窑乡等封控区、管控区群众的需求,提供每3日一次的生活物资免费配送服务,对滞留平安的大车司机等省外特殊群体统一管理,强化服务保障,负责安排食宿,确保了人心安宁、大局稳定。目前,全市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管控阶段。
再比如促就业方面,海东市始终把抓产业、促就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经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特别是打造了青稞酒、拉面、富硒农产品、青绣“四张名片”,创造了“消费扶贫”“拉面产业”“移风易俗”“幼儿早教”“防贫保”等全国性的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和做法。全国28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2.93万家,从业人员达18.05万人,2020年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达141亿元,拉面产业就业创业模式在全国推广。
人民网:党史学习教育抓得好不好,更要看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海东市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华杰:党史学习教育,贵在“学史力行”。海东市聚焦群众急愁难盼问题,主要从五个方面发力,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深化思想认识。着重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看清楚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将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树牢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广泛开展调研。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采取调查研究、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新媒体留言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梳理群众急愁难盼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777项。三是认真分析研判。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提、自己查、集体议的问题全面系统梳理归纳,建立整改台账,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短期内解决不了的,列出具体举措,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一项一项回应,一条一条解决。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研究制定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带头领办督办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带头参加支部承诺践诺和党员岗位建功立业活动,确保工作精准落实。四是切实解决问题。着眼于解决关乎群众切实利益的小事、琐事,探索建立了办实事“直通车”等为民排忧解难闭环机制,点点滴滴做起,一件一件办好。围绕收集、研判、解决、反馈四个环节,推动干部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需、解民困、纾民怨,使干部下访成为常态,千方百计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同时,为提高办实事效率,海东市委、市政府领导都主动领办实事,全程参与,确保重点民生项目件件落实,个个见效。五是及时回访了解。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坚持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建立回访制度,准确掌握问题解决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工作进度,切实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全市办实事2.1万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400余件。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锤炼了干部作风,密切的干群关系,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比如,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出行难停车难,乐都、平安高速出入口不畅,主城区市政道路与民小公路连接不畅,急需解决ETC拍照识别系统不灵敏造成的不便、堵车问题。对此,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对群众停车难的问题,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在核心区新修建了6处大型公共停车场近1400个停车泊位,并出台《海东市停车管理办法》,加强违停管理,极大缓解了核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对主城区市政道路与民小公路连接不畅的问题,海东市委书记王林虎专题调研,现场办公,敲定方案,加快解决;对高速出入口不畅的问题,政府常务会专门上会研究,加强与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的汇报对接,得到了有效解决。
人民网:在常态、长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面,海东市都有哪些探索?
王华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依托周安排、月通报、季调研、年考核的督促提醒机制和责任落实链条,强化一体推动,建立重点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强化“私人订制”,使群众“需求”与党员“服务”精准连线,切实推动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一是征求意见常态化。要求各级党组织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首等大事,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征求意见工作;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年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工作进展缓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明确办实事的清单。二是解决问题常态化。把党支部承诺践诺活动纳入党组织生活,把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每年提出1-2件具体承诺事项,开展1-2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及时解决群众的新问题、新矛盾、新需求。同时,针对群众诉求,探索建立信访代理陪访制度,让乡村“陪访员”“代理员”替群众说理、为群众办事,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群众不出村就能反映诉求、解决问题。三是群众监督常态化。坚持在老党员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生活困难群众、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模范中聘请群众“监督员”,对办实事清单、党支部及党员承诺事项等进行动态监督,确保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人管有人问,对解决问题的成效有人评有人议,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四是精准考评常态化。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纳入年度考核,量化评分,用制度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固化下来,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人民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海东市如何利用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办理好群众留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王华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表达意愿、反映诉求、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领导留言板”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直接窗口。海东市高度重视网民留言处置工作,按照“留言收集整理―提出办理意见―领导批示―职能部门办理―领导签批―回复网民”的流程规范办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在工作机制上,制定印发了《海东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制度(试行)》,明确了网民留言的收集办理、承办反馈、回复、催办督办、考核问责等工作责任单位。同时通过建立《海东市领导留言板留言处置单》《网民留言办理情况季度通报》,网民留言监测处置微信群等方式高效办结网民留言。在处置办理上,坚持精准分析研判留言内容,按不同诉求分类进行处理,对能及时解决的,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复的原则,承办县(区)、部门在10日内核实情况并报送办理结果。不能及时解决的,马上核查,及时向网民解释政策、说明原因,并重点关注,适时解决。同时,将网民留言的线下处置与信访案件处置相结合,由信访部门同步推进线下处置,进一步提升了网民留言办理时效。今年以来共受理网民留言182条,办结111条。
(责编:马建辉、张莉萍)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