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高考试题分析看这里!「备考指导」分析高考试题特点 找到提升成绩的“钥匙”

嘉宾: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郭冬红

近几年北京高考试题特点

今年是北京新高考落地的第三年。要谈北京高考试题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国家对于高考内容改革的相关要求,才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北京高考命题的思路、方向,以及呈现出的“北京特色”。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对课程标准进一步具体化、细化,研制了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和等级考提供参照。在此基础上,2021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又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也就是所谓“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综上,可以理解我国高考的价值趋向、考查内容和要求发生了颠覆性的改革,这也就成为了新高考命题的指挥棒,是各地高考命题的根本遵循。

北京已经经历了两次新高考,通过相关部门的权威解读以及高水平学科专家的分析,包括学生教师的反馈,概括的说北京试卷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考命题的要求,同时还体现了“北京特色”的命题理念。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铸魂育人,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就2021年的试题来看,就有结合党史教育加强对建党百年光辉历程的考查,比如数学学科:第6题以党旗为背景,结合党旗知识,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结合疫情防控加强对民族精神和制度优势的考查。通过呈现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成就,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充分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价值导向和激励作用。

二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核心素养考查。北京的高考试题在完成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基础上,迈向了素养立意。通过设置新颖、复杂的问题情境,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拿去年高考生物学科的第21题来说,它以对新发现的植物信号分子的研究为情境,呈现了开展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过程,通过创设阶梯式任务,对考生从基础能力到实验设计等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引导考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展现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三是立足首都定位,充分凸显北京特色。我举两个例子来充分说明。2021年思政学科,呼应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将“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渗透题中。在素材的选取上,多方位展现首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比如“吉祥戏院重生”“平安大街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感受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的提升,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北京考生阅读面广、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与此相应,历史试卷突出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第18题、第19题和第20题第(2)问,都具有开放性,这样的试题既符合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考查要求,也更加贴近北京教学实际,有益于考生发挥所长,展现其内在的创新潜质。

四是注重导向教学,促进教考良性互动,引导教学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各科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和考生生活实际,从中学教材选取素材,依据课程标准设置问题,避免繁、偏、怪试题的出现,引导中学回归教材,避免“超前学习”和“超纲学习”;注重通过真实情境考查学科思想方法,引导中学教学回归学科本质,破除模式化和套路化,摒弃“题海战术、重复训练”。

总之,新高考以来,北京的高考试卷充分体现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符合高考命题的要求,体现“北京特色”,稳中求进,稳中有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总的来说,试卷的命题质量是高的。

新教材对考生的影响

教材不仅关系着教育的质量、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更关乎国家事权、国家意志和国家安全,是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佳途径,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也就是说教材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集中体现。尤其是高中新教材中的政治、语文、历史三科国家统编教材,更是国家教材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石。所以国家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在新版标准颁布后,就启动了教材的修订。高中教材是多版本教材,北京各个区县选用的各学科的教材不完全一样,但以使用人教版的教材居多。

教材修订的核心依据就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不管是哪个版本教材的修订都是以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为核心价值,更好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充分的体现大单元、大任务、主题式的学习为主要思路来修订教材的。主要表现在教材编写体例的变化,比如说人教版语文,旧教材的单元是以年代和文章体例来区分,新教材的单元主要以表达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等来区分;再有体现在内容的整合、删减、增补上,比如《物理》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了部分章节内容牛顿第三定律调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原教科书“曲线运动”一章,分为了“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两章;《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章节增多,增加了大量与化学历史或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有利于通过实验记忆相应的现象,也让化学的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和应用价值。《语文》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等等。

考试试题与教材编写的价值导向是一致的,试题命制与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之一均为“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教考评学”的一致性会在今年的高考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试题将会更突出立德树人,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继续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的考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问题;试题仍会体现学科教育价值,考查学生学科思想和方法,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更加重视使用基于课标的教材这一核心备考资源。

教材的内容虽有调整,但学科必备知识(如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学科关键能力;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是不变的。变化的无外乎情境材料、问题呈现的方式、设问的角度;增加或减少的知识内容。而且新教材新高考对教师而言是有的新变化,老师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一次,没有对比,所以考生们不必过分关注教材的新旧,相信学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在老师的引导下扎实复习就足够了。

用“心”做题

在今天素养立意的高考面前,不做题是不行的,因为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强化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仅靠重复性练习也是万万不行的,它需要同学们用“心”去做题。用“心”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选中做。就是要有选择的去,需要强化的重点要做,自己薄弱的知识板块和能力板块要做,做错的题要去做,要选典型的题去做,比如说教材的课后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二是思中做。克服做题的盲目性,每做一道题都要注意思考、总结做题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再多的鱼都能捕获,掌握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反复做一类型的题,效果要好的多。三是悟中做。一边做题一边体会试题背后的通性、通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认识的角度等。一定慢慢的认真审题,依据设问全面获取和提炼信息,读懂情境材料背后的“价值观、道理”,调运所学知识,针对性的回答问题。四是做中做。拒绝纸上谈兵,见到题,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就认为过关了。必须下笔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规范、严谨、快速的写出来。

高考复习已经进入中后期,做题会成为同学们的生活常态,要想让自己的备考生活不枯燥乏味,就要在用心做题中体味挑战带来的乐趣、感受知识带来的成长。

至于今年的试题会不会“难”?从近几年北京市命题的基本基调看,“稳中求进,稳中有新”的总体方向,应该不会改变。试题肯定会具有稳定性,不会发生大量意外的突变;并且试题的难度是依据新课标和“学业质量”的水平标准来设定的,也就是命题有明确的依据,就不会有超标,偏、怪、繁、难的题出现。但是试题的灵活性更强,对综合题的逻辑表达要求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说,试题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是国家对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命题中如何体现?

每张试卷都是由若干道试题组成的。每一道试题都是如何来的,就是考查要求+考查内容+考查载体(问题情景)。按照考查要求可以把试题大体分为四类:

基础性为主的试题,强调的是基础扎实:在命制试题时,往往以熟悉的情境为载体,重点对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进行考查,设问的方式比较常规,指向的是学生的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扎实牢靠,只有根深方能叶茂。

综合性为主的试题,强调融会贯通:在命制试题时,注重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参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简化或处理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多模块或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解决问题,通过试题呈现方式的丰富多样,从而实现对学生素质综合全面的考查。

应用型为主的试题,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学生在高考中要将静态的学科知识结构与思维方法,动态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材料,命制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所学内容中蕴含的应用价值。

创新型为主的试题,强调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这类试题在命制中,主要通过合理呈现问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考查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对问题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周密进行论证;考查学生创新性的运用知识去发现旧事物存在的问题,发现新规律、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总体而言,就是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提示: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方面考查要求与具体试题机械绑定。比如,新高考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考查目标是通过试卷的整体设计来实现,而不是机械地落实到某一道试题或某一类试题上。

如何找准复习方向?

有用、有效的复习举措确实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同学们克服复习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备考效率。如何做到呢?

一是思想纯粹静心备考。百日备考,时间转瞬即逝,要珍惜时间,剔除一切不必要的外源信息,远离电子产品和消遣式娱乐方式,正确处理同学交往问题,减少外界的干扰,让自己以一颗“松静匀乐”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备考之中。

二是复习规划了然于心。高三备考整体的规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轮复习阶段,时间大概从结课到2月中旬,第二阶段为二轮复习,时间从2月中旬到4月中旬,也就是一模考试结束;第三阶段为三轮复习,时间从4月中旬到五月中旬,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策略、方法都各不相同。

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点线结合夯实双基”,主要形式是章节复习,这一阶段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以教材为载体,以课标为依据,以概念过关为目标,以主干知识为主线,系统全面的复习”那么采取的复习方法主要是“借助基础题训练,巩固概念和对规律的理解,以防知识的遗忘,整理复习心得”,这一阶段的总体要求是:全面、系统、扎实、筑基。

高三的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一轮复习,目前基本都进入了二轮复习。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重组知识完善体系,突出方法提高能力”,复习的形式是专题复习,基本策略为“以专题为载体,弥补知识漏洞,构建知识网络,熟练解题方法”,复习的方法就是采取专题复习指导,着重解题方法规律总结,适当穿插限时的训练,提高解题的精准性和得分率。这一阶段的总体要求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三轮复习的目的也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要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应试技巧,做好心理调试。实施的策略呢?就是以综合模拟为载体,规范作答要求,强化作答的准确性,确保会做的不丢分,强化考试技巧和心理适应。具体的方法就是要采用综合模拟、仿真训练,提高考试适应性;重视强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一阶段的总体要求是:仿真、内化、迁移、补缺。

学校制定的备考规划,不是仅仅给教师的工作任务,更是给同学们绘制的备考蓝图,学生必须要清楚每一个复习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采取的方法策略,才能根据自己的学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三是劳逸结合事半功倍。后期备考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要把学习、考试、运动、睡眠、娱乐的时间都要尽可能保持科学性和规律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都要高度重视科学的睡眠对学业的正向促进作用,形成睡眠和高效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是抓住课堂提高效率。课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这一阶段的课堂主要是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方法、提升思维水平、实现知识迁移,提升能力素养的关键时期,老师的点拨概括、同学的讨论分析、自己的总结归纳,都会成为你提升成绩的阶梯。在课堂上必须要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快速练习,在老师的带领下,让每一节课都收获满满,这是你课后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的学习效果。

五是持之以恒及时调整。这一阶段很多同学都会以周甚至天为单位,列出自己的复习任务,计划详尽周密。计划贵在落实,落实需要百折不饶的韧劲和持之以恒的坚持。计划执行中,要关注复习任务的完成,更要关注自己的复习效果,对于没过关的基础知识,没掌握的解题方法,没弄通的热点问题,宁可放慢速度,调整计划,但不能轻易放过,必须要有过关意识。

总之,要想在中后期备考中取得好效果,目标、节奏、心态、方法、坚持是缺一不可的。

送给家长和同学们四句话

第一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你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所有的彷徨、焦虑、患得患失,都会在昂扬的斗志面前一扫而尽。

第二句 做最好的自己。先天的基因,后天的环境,都造就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要知道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关爱凌。但你可以不攀比、不嫉妒,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句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战役。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不是同学们的孤军奋战,有老师用智慧和汗水在为你们引领方向、答疑解惑;有父母亲朋为你们默默付出、呐喊助威;还有你的朋友同学,相互激励,共同奋斗。心怀温暖、心存感恩,你就不会彷徨。

第四句不做孩子的影子。这句话是送给高三的家长们的,不要把如影随形、无微不至的照顾,变成自己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我们的孩子终将独立,让高考成为孩子们经历风雨成人成才的阶梯,给他们空间,让他们成长。不要让我们的爱与期待,成为孩子的负担与压力。

高考的分数是十二年学习的积累,是行为习惯的体现,是意志品质的彰显,是健康身心的考验,当你赢得高考时,就会更加体会到“不惟高考,才能真正赢得高考”。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