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些人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想不劳而获,想走捷径,想图省事,你将如何说服他们“热爱劳动”?——这是某年高考作文题目的主要内容。
今天分享一篇与“劳动”话题有关的“高考满分作文”《少年,去远方》,此文也适合“梦想”“青春”等话题。
文章写得很美。
这年的高考作文应该没有明显偏题的,文章的关键词都应该是“劳动”。此文能得到认可,因为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首先,思路清晰。
文章先指出年轻人身上的两种心理,一边是心怀梦想,一边是想偷懒;然后用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和《诗经》中的人物或者场景来说明劳动的意义;再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表明劳动的价值;最后提出倡议,希望少年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人生。
几个部分的过渡都很自然。细细品味全文就会发现,文章思路有点复杂、开阔,但还是很清晰,这就很难得。
其次,善于对比着说理。
文章多次用对比手法,来让逻辑更严密,论证更充分。
第一处,说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有理想有追求,但也想不劳而获,这样容易引起共鸣,能更好地引出下文。
第二处,举例说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只知道享受某些美好的结果而不去思考其背后的付出,并提醒应该怎么去做,这样正反对比着说,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论点就更加稳固了。
还有,语言很美。
句式美,很多句子骈散相间,长短错落;意境美,《诗经》里面人们劳动的场景热闹欢悦,打秤师傅兢兢业业劳作的画面宁静安谧,都很美,而且都能唤起人们对劳动的敬畏之心;用词美,比如“有花香拂过”中的“拂”写出了花香的清爽细腻,“有阳光漫过”中的“慢”呈现了阳光的明媚温柔。
本文知识储备量很大,仅这一点,文章就可以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如果文章指出少年们可以在哪些事情上付出劳动、应该怎样“劳动”,那么,内容就更充实了,文章也更落地了。本文还有一个点做得不够好,你看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