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每年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一出来,都想在第一时间看到,就因为它们代表了全国各地的最高语文水平,有咀嚼回味的快感。可是,今年的湖南文题,惊得我下巴都快掉了下来,不是因为它新、奇、怪、偏,而是表现出的素养,包括语文素养、科学素养、逻辑素养的低劣。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这么一个故事:大树听到了飞禽走兽的有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议论,产生了“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去看看”的念头,因为没有翅膀和腿,遭到飞禽走兽的拒绝。下面,奇葩的叙述来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是一段头绪混乱的叙述,可以当做学生修改病句的典型例题。叙述过程中,叙述对象多次变换,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既然以大树为陈述对象,那么,自始至终,陈述对象该是大树,不能随意变换,可是,中间偏偏插入“飞禽走兽吃了果实”这样的叙述,就显得相当勉强。更叫人惊讶的是,最后又变作了“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且不说“就这样”究竟是怎样,找不到相关叙述,没有着落,光是陈述对象随意地变来变去,就违背了基本文法。
这段叙述,让小学生来完成,也会写成“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其中包着种子,诱得飞禽走兽纷纷啄啃。这样,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是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反映。一个省的高考命题者,应该代表着该地语文学界的最高水平。可是,湖南的语文学界。会是这种水平么?
而且,给出的材料,是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看不到命题者哪怕是一星半点的生活积累,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胡编滥造。这种故事,中学生是骗不了的,顶多只能骗鬼去。
更严重的是,命题者逻辑素养的缺失,到了叫人忍俊不禁的程度。材料叙述,大树想到外面去走走,就结果实,因为果实里包含了种子,被飞禽走兽吃到肚子里,带到了世界各地。种子到了世界各地,难道就代表大树也到了世界各地?假使如此,我本人没能周游世界,我让我的常去世界各地的狐朋狗党口袋里揣着我一根头发到处跑,难道也叫做我到了世界各地?或许,命题者的意思是说,种子生根发芽,又长成了大树。这就叫做大树到了世界各地了。这逻辑同样不通。比如我自己,没周游世界各地的命,我儿子将来或许发达了,有幸去世界各地走走。那个时候,我宣称我到了世界各地,保准会招来笑话和板砖。
偷换概念,属于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命题者就没有认真思考过么?
这种文题,招来笑话事小,让十几万高中毕业生郑而重之地来揣摩,就显得尤其滑稽。
【星辰在线网友 谢浮名】本文仅属作者个人观点
(稿源:星辰在线)
(作者:谢浮名)
(编辑:谭子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