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参加亲戚朋友的婚礼,我们都喜欢听婚礼的誓词,经常被感动,写下几张纸巾。
现在来重温一下:主持人:许文强先生,当你的手牵定她的手,从这一刻起,无论贫穷和富贵,健康和疾病,你都将关心她,呵护她,珍惜她,保护她,理解她,尊重她照顾她,谦让她,陪伴她,一生一世,直到永远,你愿意吗?
许文强:我愿意!
主持人:冯程程女士,当你的手牵定他的手,从这一刻起,无论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疾病,你都将忠于他,支持他,帮助他,安慰他,陪伴他,一生一世,直到永远,你愿意吗?
冯程程:我愿意!
主持人祝福: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茫茫人海中找到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让我们用最最热烈的掌声祝福这一对新人,祝福他们恩恩爱爱,白首偕老!
教堂里的婚礼誓词是这样的:
牧师:许文强弟兄,冯程程姊妹,我代表教会在至高至圣至爱至洁的上帝面前问你:你愿真心诚意与她(他)结为夫妇,遵行上帝在圣经中的诫命,与她(他)一生一世敬虔度日;无论安乐困苦、丰富贫穷、或顺或逆、或康健或软弱,你都尊重她(他),帮助她(他),关怀她(他),一心爱她(他);终身忠诚地与她(他)共建基督化的家庭,荣神益人!你愿意吗?
许文强、冯程程:我愿意!
牧师祝福:求神赐福,使这戒指成为你们永远誓言的凭据,愿你们从今以后彼此相爱、永不分离、相互约束、永远合一!”
是不是很感动,又想哭一鼻子?
岂知,至少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就有一首婚礼赞美诗,比之所有铮铮誓言,美了何止千万倍。这首婚礼赞美诗,就是《诗经》中的《桃夭》。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用现代汉语来说,大概是这样子的:
桃花盛开了,色彩鲜艳如火,桃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这位和桃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就要出嫁了,她将给新郎的家庭带来吉祥和幸福!
译出来其实不像个样子,若要领略它的美,还是要细细地品读原诗。
《桃天》写的是女子出嫁的情景和作者的美好祝愿,诗句清新淳朴,却有极强的感染力,读来就如喝了一杯浓浓的醇酒,让人在满口余香中体会着美的享受。
诗中之人美得让人心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蒉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连续三章三起句,“桃之夭夭”四字扑面而来。“夭夭”二字,可以解释为绚丽茂盛,也可以解释为挺拔婀娜,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气势,又有种袅袅婷婷的气质。“灼灼其华”,是指鲜艳明丽闪着光辉的桃花,给人光彩照人之感。“夭夭”在汉语里还可以解释为体态安舒,颜色和悦的样子。“灼灼”解释为明亮之意,因此这一句可理解为“美人如花”。以此句引出后面身着婚装的少女。此时在读者心中,少女身材如桃树一样挺拔,行路如桃枝一样摇曳婀娜,脸蛋如桃花一样艳美,可谓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沉鱼落雁。这样美的少女由缤纷绚烂的桃花烘托而来,有谁能不为之倾倒?“艳如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知有多少后人用桃花来比喻女子的美丽,《桃天》也由此成了后世描写美女的词宗诗祖。
诗里的自然美得让人心怡。诗中一再描写桃林中桃树枝叶繁,挺拔绚丽且先写桃花,又写桃之果实,再写桃叶,排布了三幅风景画:一幅是满山桃树,繁花盛开,遍山艳色粉红;一幅是桃树上结满密密麻麻,又肥又大的桃子;一幅是葱葱郁郁的桃叶布满枝头,叶子上放着光华。无论哪一幅、都宛如世外桃源。尤其是树树桃花盛开,树树红桃垂挂的奇景,让人联想到西王母的蟠桃园。诗中以桃树的枝花、叶、实,隐喻男女盛年,宜于及时嫁娶。植物的繁盛与人的盛年两相对照,相得益彰,更增添了诗中自然景物的寓意美。
诗里的“家”美得让人心欢。“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个美丽的姑娘就要嫁人,她不仅艳如桃花,而且将会“宜室”“宜家”,给丈夫及其家人带来吉祥和幸福,这说明她的心灵一定是善良的,性情一定是贤惠的。这样好的姑娘,她所嫁的夫君一定也不会错——在这宜于迎娶婚嫁的春天里,那名新郎穿戴整齐,既俊雅,又健壮,像棕树一样挺拔。此时他激动万分,等待着和新娘一起掀开人生的新篇章。整首诗都带有庆贺祝愿新婚之喜的浓厚况味,充溢着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气氛。美丽姑娘今朝出嫁,将会把欢乐和幸福带给她的婆家。这种祝愿,让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与诗中主人公与诗作者一同欢乐的共鸣。
诗的韵律美得让人心舒。诗中重章叠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通过反复咏唱,强化意识,加深印象,把美的事物不断加诸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使人如聆天籁,舒泰无比!
多么美的诗,多么美的祝福!你喜欢吗?
我是桃李春风s,欢迎留言,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