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离别的日志专题之告别疫年2021:我的纽约疫情日记中的11个“第一次”

2021年是难忘而可怕的一年。全世界近3亿人感染新冠,540多万人死亡,其中美国有82万人死亡。

新冠瘟疫猖獗,美国社会分裂,治安败坏;在中国的很多家人和朋友告诉我,感到生活在中国很幸福。我也为中国的抗疫成就深感自豪。不过,美国死人虽多,生活还是在向前,大家还是相信曙光就在前头。

回顾2021年,我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被困在纽约家中一年来的疫情日记中的片段,我在这一年的11个“第一次”,让大家了解美国抗疫生活中的一个侧面,一起看看阴霾中透出来的点点曙光。

1、第一次接种疫苗(4月7日)

2021年的有关抗疫的第一个好消息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出来了。疫苗出来了,战胜新冠病毒就有希望了。说实话,在抗疫中,美国政府的表现乏善可陈,唯一做得不错的就是全力支持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

有疫苗后最初的政策是,美国65岁以上以及有特别需要的人员可以优先预约打疫苗。2021年4月7日,我第一次去附近的约克学院疫苗接种点打疫苗。这也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排队。因为每人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所以感觉风险不大。

疫苗接种得很顺利,负责接种疫苗的是美国军队的医疗人员,流程安排得很严谨,服务态度和技术也不错。从排队到登记、打针,留下观察,前后20分钟,过程很顺畅。

打完针后感觉不错,我们还开车去买肯德基炸鸡,这也是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一次。买炸鸡不用下车,不用面对面,在车上拿了炸鸡就走,没有什么风险。

回到家里,我觉得身体一切正常,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不过,晚上上楼梯时,突然想起没有拿手机,倒退下来,两手都拿着东西,一不小心,一脚踩空,摔下楼,脑袋撞在暖气箱的外壳上,吓了一跳,在地板上躺了一会,头和手有点痛,肘部有伤口流血,好在不严重,自己爬起来了。后来仔细想想,还是挺危险的,以后一定不能在楼梯上倒退走。到现在,我也不清楚,这个事故和打疫苗是否有什么关系。看来老了还是住电梯房安全一点。

所以,这一天,实际上是有3个第一次。

2、 第一次街头散步(5月1日)

纽约新冠疫情爆发后,2020年3月,我和太太就从法拉盛的公寓楼搬回原来住的别墅。这里比较清静,人少,空气也好。独门独户,可以在自家后院走动锻炼。

可是,在家日子长了,心中难免烦闷,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可以自由活动。打新冠疫苗前,我们基本上不出门,食品都是超市送来或网购快递。打完两针辉瑞疫苗后,我们比较放心了,从5月1日开始,在附近的街道上散步,每天走五、六千步,看看周围风景,心情感觉好多了。

3、第一次拜访朋友 (6月13日)

因为疫情自我禁足,我有一年多没有面见到任何一位老朋友,真是想念得很。

6月13日,终于第一次出门到朋友家做客。我和太太到了陈教授家。两家人一起喝茶聊天,分外高兴。

4、第一次闲逛公园(8月3日)

8月3日,星期二,和陈教授夫妇约好,一起到附近的公园走一走。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一次。

因为是上班时间,公园里人不多。空气新鲜,花香鸟语,令人陶醉。

5、第一次出访外州(9月10日)

9月10日,老朋友方先生从香港回到美国康州,邀请我们到他康州的家中一聚。

盛情难却,我们开车一个小时,到了康州的方府。参观了他新买的豪宅。和方先生喝茶聊天,交流想法,宾主尽欢。

6、第一次餐馆聚餐 (10月6日)

10月6日,和方先生夫妇一起到哥伦比亚大学见了比尔·蒙代尔和哥伦比亚大学有关负责人,主要谈了蒙代尔讲座教授基金,以及我们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在中国主办的纪念蒙代尔国际论坛的事。

比尔是我的老朋友,他是诺贝尔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的儿子。前年,他制作了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善良天使》,有力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2021年清明节,我的老朋友罗伯特· 蒙代尔教授不幸在疫情猖獗的意大利逝世,我非常痛心,连夜写了纪念文章《悼念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发表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寄托我的哀思。蒙代尔教授也是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的顾问,贡献良多;我们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一起给中国领导人写过建议书,也多次一起访问中国,为中国改革开放出了一点力。

我和比尔·蒙代尔仔细商量后,觉得纪念蒙代尔教授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纪念基金,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蒙代尔讲座教授荣誉职位,永久纪念蒙代尔教授。

非常感谢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的一些杰出会员慷慨捐资,共襄盛举。今天老朋友方先生夫妇也专程前来落实捐资之事,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院长请我们在哥大附近的意大利餐馆一起午饭,我们选了室外的餐桌,天气很好,大家相谈尽欢。

这次我从郊区坐车前来,是19个月来第一次坐公共汽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在餐馆吃饭!公车、地铁都变化不大,大家都戴口罩。在餐馆室外用餐感觉有点奇异,也有点新鲜。

7、第一次远方来朋 (10月9日)

10月9日,星期六,我们在家里迎来了19个月来的第一批客人,从俄亥俄州来的多年好朋友夫妇。他们都是在防备新冠病毒方面特别小心的人,都打了两针疫苗。

我朋友说他自己是在防疫安全方面超过99%的人,他太太是超过99.5%。去年他儿子从纽约跑回他家躲避疫情时,前面两周他们一家人在家里都戴口罩,吃饭也分两桌吃。这次,他们开车到纽约,一路非常小心,住了一天酒店,进门就先用酒精消毒。

我觉得我也是防疫安全超过99%的人,我太太也是超过99.5%。去年我儿子一家来团聚时,我们也全家戴口罩,在室外分桌吃饭。打了疫苗后,我们与儿孙团聚才不戴口罩。我们相信朋友们不会有什么问题。

久别重逢,我们谈得特别开心。中午,我请他们在家一起吃饭。我儿子、孙子、孙女也来了,大家一起用餐。朋友尽兴而归。

朋友隔天开车10个小时回到俄亥俄州家中后,感觉有点不舒服,星期一去做了病毒核酸检验,星期二一早收到新冠病毒检验报告:阳性。他立即打电话告诉我,吓了我一跳。我赶快通知了儿子。孙子、孙女、我和太太都去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我们都没有问题。总算有惊无险,松了一口气。

而我朋友从周一开始发低烧38.1度,到周三烧已经退了,但还是按照医生的建议注射了治疗新冠病毒的抗体鸡尾酒疗法,也就是特朗普总统得新冠时注射的药。前后几天,他说感觉整个过程就像得了一场轻感冒。我朋友觉得他打了两针莫德纳疫苗后还得了疫苗突破性感染,可能是因为第二针疫苗6个月后疫苗抗体能力有所下降。他太太也做了核酸检测,万幸没有问题。

这次虽然有惊无险,但教训很大,也是坏事变好事,让我们以后会加倍小心。

8、第一次核酸检测(10月13日)

10月12日,我在网上找核酸检测点,发现附近的药店都不搞检测了。10月13日才发现我家附近有一个纽约市的检测点,不需预约,也不需付费。

这检测点是在停车场里建了几个简易房临时设立的。排队的人不多,大家都戴口罩。令人惊奇的是守着入口的工作人员居然不戴口罩,还在吃东西。取样完两天才有结果。我孙子孙女用的是抗体快速检测,在家里做就可以。每个检测盒23美元。孙子已经做过5次检测,用中国的标准,他是5次病毒的密切接触者。他今年念小学2年级,同一公寓大楼有两个要好的小朋友确诊了,一个小朋友的姐姐、父亲也感染了。孙子告诉我,他小学同班有3个同学先后确诊了,每次学校让感染的同学回家隔离7天,就回来上课了。孙子上学都戴口罩,我问他吃饭怎么办?他说中午吃饭在室外操场,大家隔开一段距离。要吃饭时拉开口罩,赶快塞一口食物到嘴里,又马上拉回口罩,慢慢嚼。看着孙子的比划形容,我感到又好笑又心酸。好在现在孙子孙女都打了疫苗,冬天了也不用到室外吃饭。我们和他们聚会时也比较安心了。

我的俄亥俄教授朋友确诊以后,只是请了一天假,他改为网上授课。感染10天之后,按规定他要回学校上课。为了保险,他又去做了核酸检测,还是阳性,医生告诉他,他3个月内核酸检测有可能都会是阳性,不过,他没有传染性了。为慎重起见,他报告了学校。学校也很小心,请了医学专家做了评估,专家说他没有传染力了,可以给学生面对面授课。于是我朋友发了电邮给学生,说星期一起,我们开始面对面授课(当然是所有人全部戴上口罩),不过,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到课室上课或者在网上参加直播上课。第二天,他到课堂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来了,绝大部分选择网上上课。再过一个星期,全部授课就变为正常了。这些事情从侧面反映了美国一些大学对新冠传染病的态度和相应的措施。

9、第一次音乐盛会(11月13日)

11月13日,我和儿子在纽约林肯中心的库克剧院看了“东西之间交响音乐会”。这是新冠流行20多个月来,我第一次参加艺术聚会。

库克剧院里人头涌涌,所有观众都戴口罩,入场时要严格检查疫苗证明。很高兴纽约又恢复生气了。

这次音乐会叫“中华风韵”交响音乐会“东西之间”,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奏响,为观众带来充满东方魅力的音乐盛宴。“中华风韵”携手纽约城市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在美华人艺术家及美国本土艺术家推出“东西之间”,这也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华风韵”项目首次在北美举行的线下演出。音乐会上,音乐家们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佳作。两名美国女歌唱家用中文演唱根据中国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咏鹅·咏雪》以及评弹《枫桥夜泊》,博得观众阵阵雷鸣似的掌声。

观众兴奋,演员也激动得流下眼泪。音乐会结束之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10、第一次领馆餐聚(12月3日)

观赏林肯中心“东西之间”音乐会后,我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黄屏大使谈起音乐会的盛况,感谢他帮助把这音乐盛宴带给纽约人民。我觉得他写的对音乐会的欢迎词很好。

黄屏大使很高兴音乐会的成功,也很遗憾因为种种限制,他不能亲自参加这个盛会。久未见面,他希望有机会和老朋友见面交流,想邀请我们协会的一些朋友到他官邸聚餐。我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盛情邀请。

2021年12月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黄屏大使在纽约总领事馆热情宴请我和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的8位朋友。这是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在2020年3月15日封闭之后,第一次宴请客人。可喜可贺!我们深感荣幸。非常高兴朋友们将近两年之后又见面了。

这次宴请安排在纽约总领事馆的旋转餐厅,餐厅很漂亮,从餐厅一眼望出去,纽约的夜景尽收眼下。我们还在大厅合影留念,宽广的大厅只有寥寥几人。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大使宴请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成员 李大西提供)

大家交流了两年来抗疫的历程,十分感慨,都为中国在抗疫中取得的成绩自豪。我们感谢总领事馆在抗疫中对纽约的支持和帮助,对侨胞的关心和爱护。大家都期望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在无限感慨中期待疫情尽快结束,一切恢复正常。

11. 第一次社团聚餐(12月10日)

12月10日晚上,在法拉盛君豪酒店参加纽约华人总商会的第16届会长就职典礼暨新年假日聚餐。我是商会荣誉顾问。

这是新冠疫情以来我第一次参加公共聚餐。近千人欢聚一堂,盛况如前。徐家鹏会长连任就职,参加庆祝的有新当选纽约市长的亚当斯、纽约联邦参议员舒曼、众议员孟昭文等。纽约州长本来也说要来,最后来不了,让她的副幕僚长琳达到场祝贺并录像致辞。

在聚会上见到很多老朋友,两年没见,大部分人都还很健康;也有朋友感染过新冠病毒,劫后余生,说起来唏嘘不已。有的朋友因为疫情,生意受到很大冲击,忧心忡忡。有个朋友却庆幸疫情来了,阻止了他上马一个大项目,使他免得倾家荡产。真是福兮祸兮,孰知其极?我们必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心直面灾难,当然也要小心应对。

我除了在商会领导和顾问上台合影并录制新年贺词时摘下口罩,大部分时间都戴着口罩。会议正式程序结束后,我就离开了,没有参加聚餐。很高兴会后并没有听到与会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

纽约华人总商会在亚当斯竞选市长时出钱出力,起了很大作用,亚当斯说过要任命一位华裔副市长。不过,由于华人内部矛盾,原先有希望被任命的华人受到内部很多攻击,亚当斯的承诺难产了。亚当斯在上任几天后就公开要求拜登总统为前总统特朗普把新冠病毒叫做“武汉病毒”、“功夫病毒”向美国华人公开道歉,也算兑现了一些上台前对华人的承诺。

12、庆祝新年,对比与期望

12月31日,纽约州一天新增新冠感染确诊病例达到了8万多例。日增这么厉害,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活动照常进行!借时代广场的跨年活动,纽约市向外界宣布:纽约回来了!看了纽约时代广场今年跨年庆祝的实况令人感概万分,纽约新当选市长亚当斯在跨年庆祝中宣誓就职,希望他能够把纽约带向安全和谐。

(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庆祝活动)

新冠疫情大流行,美国政府应对疫情的做法很差,中国做得很好。美国显然没有走出疫情,然而,从跨年的庆祝看,倒好像是“美国走出了疫情,中国走进了疫情”。面对病毒,中国严防死守,美国开放无畏。在中国,许多官员因为防疫不力而被撤职;在美国,疫情最初造成的恐慌已消退,经济恢复、股市上涨,人们“自由地死亡”,没有一个政府官员被问责。中美采取了不同的抗疫方式。中国的策略是“动态清零”,美国的策略是“与狼共舞”。中美两国制度不同,文化迥异,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但面对病毒入侵,美国的制度显示出天生的缺陷。杰弗逊有名言: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少的政府。但危急关头绝非如此。

最近,美国著名的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国际传染病主任爱德华 · 瑞安博士对新冠疫情的乐观判断值得我们重视。他认为,新冠变种奥密克戎激增将在1月10日至21日之间达到峰值,然后开始2至4周的快速下坡旅程。3月将开始恢复“正常”。奥米克戎生活在你的鼻子和上呼吸道,这是为什么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重症率比较低。新冠病毒将加入我们所处理的引起感冒、上呼吸道感染、RSV等4种冠状病毒的行列,它将成为一种以无免疫力的幼儿为主的儿科疾病。我们正在与新冠病毒进行最后一场战争,2022年春天或夏天就会回归正常生活。

我和许多专家讨论过瑞安博士的讲话,大家大体认同。我觉得上海的张文宏医生的看法很有道理,他说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免疫力低下时它“会咬人”,只是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免疫力的人来说,它是大号流感。所以全民打疫苗、增加免疫力是应对新冠病毒最有效的办法。中国已经接种疫苗28.8亿剂,12.1亿人口完全接种,世界第一,中国对战胜新冠病毒充满信心,没有任何道理惊慌失措。同时,目前已经有两种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特效新药上市,我对2022年战胜新冠病毒充满信心。

(作者李大西为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