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秋天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唤起诗人的感情。不仅因为这两个季节都有其他季节无法比拟的自然景观之美,还因为这两个季节伴随着很多象征意义。
比如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勃勃生机,又比如秋天象征着生命的短暂,转瞬即逝。所以这两个季节产生了大量的诗词。在咏叹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们借景抒情,抒发对生命、人生的感慨。
当然有一些诗人更加注重对这两个季节极致景色的描绘,用尽可能简短的篇幅、精美的字词,勾勒出诗词当中最唯美的秋天。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就是李商隐的《霜月》,描绘的是秋天的月亮之美。全文没有一个字写的是秋天,却每一个字都在透露着秋天所特有的景色之美。尤其诗词的最后两句,描摹秋天的夜晚,更是用尽了所有唯美的语言。
诗词一开篇其实就点明了当时的季节。“初闻征雁已无蝉”,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
秋天来了,带来独有的秋高气爽的季节。“百尺楼高水接天”,抒情主人公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相比其他季节,秋天空气的澄清是最为完美的。秋风就像是扫除了世界一切的杂物,还给这一片土地一片晴朗。也正是如此,抒情主人公才能站在高楼上看得更远,才能看得到“水接天”。
接下来的两句诗这是由两个神话人物来衬托秋夜的唯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指的是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是指嫦娥,月中仙女,他们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整首古诗以想象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虽然写的是秋天夜晚的景色之美,带着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秋字,真可以看得出李商隐用笔的精美绝伦。
“月中霜里斗婵娟”,更显现出诗人绝于世俗的唯美主义追求,更让我们看得到诗人心中对现实世界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