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桥的成语,干货看这篇!成语故事——张良篇之一桥三敬履

简介: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宗教。西方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印度有印度教等。那么中国有自己的宗教吗?肯定有。一开始是道教。三皇五帝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在时间上与《易经》相同的时代,易经是道教象征性的表达和意义的表达。

后来有儒教以及外来的佛教,我们是道教、儒教、佛教三教都信仰的国家。道教为土生土长的,儒教是在道教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佛教则是舶来品。今天就聊一下和道教的代表人物张良相关的几个成语故事。

张良(约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9年),秦末汉初杰出谋臣,字子房,颍川城父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张良的外貌以及桥下拾鞋的故事。

魁梧奇伟

一桥三敬履

孺子可教

一、魁梧奇伟

《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白话一下,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丈赠书的事,也够神奇的了。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原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二、一桥三敬屡、孺子可教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白话一下,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演绎一下,张良‬作为‬相‬三‬‬代(他的‬爷爷‬爸爸‬均为‬韩国‬宰相‬)‬,能‬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捡‬鞋‬而不但‬不‬‬去‬扁‬他‬(想‬揍他‬,看他‬年纪大‬就‬忍住‬了),还‬给他‬穿鞋‬,还‬哉‬半个月‬内连付‬三次‬约会‬,得到‬了《太公‬兵法》。一桥‬三‬敬屡‬和‬孺子可教‬由此而来‬。

为何‬张良‬的这个‬故事‬一直‬被‬传颂‬?一是‬教育‬孩子‬尊老敬‬老人‬;二‬是教育‬孩子懂得‬‬做好事‬有‬好报‬这个‬道理‬;三‬,就‬值得‬撸串‬聊聊‬了‬,‏‏⁠‌‫‏​‎黄石公为何选择张良?现在‬没有酒‬就‬‭‪​‌​‎‭不聊了[捂脸]


颂留侯

掷锥刺秦皇

埋名下邳亡

一桥三敬屡

得书师吕尚

另,为何我大量引用史记?是想把故事的背景说的明白详细点,自己也可以重新读读史记[作揖][作揖]

辛丑年冬月二十二晨于北国——道法自然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