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电视上看了这部电影,在散漫的忙碌中错过了一些片段,用倒插的手法连有效的连接都没有得到,有种莫名的文艺气息。
于是在夜晚的床榻前又抱起手机,静悄悄地观赏起来。知晓这部影片的创作初衷,是为了清华的百年校庆。片名取自清华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完成于2012年的电影,因为种种原因,时隔五年,方才上映。
有人说他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的荣耀与哀伤,有人说了解了这几段真实的历史后才明白什么是传承。也有人酸,说如果这部影片早些拍出来,那他可能就会好好学习,努力考上清华报效国家了。
而我要说,连接所有片段和故事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是不论身处哪个时期,都太容易被隐藏的真实。追寻内心所想,无所枉顾地表达自己,在几代清华人身上看到的,和想要表达的,是比善良和同情更为重要的、关于自我认知的探索。
影片前半段的倒述,从现代社会的高楼林立、物欲横生开始,到动荡年代的端倪初现,四段不同时代的故事,四个/对和背景年代抗争的、不肯低头的角色。
因为“最好的人都念实科”,放不下现实社会偏见的吴岭澜;因为家人的期盼和希翼,放不开身手去按照自己想法感受世界的沈光耀;因为对过去的执念曲解了现状、和对做出承诺的信守,最后只能在心里遇见,却并不懊恼的一对璧人;因为职场竞争、利害关系,而委屈自己所想所做的张果果。
每一个年代都有一个庞大的社会背景,有不同的路口要面对。
在《双城记》里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还说:“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每一道选择题都有“他们说”和“我认为”的选项,互相混淆视听,以所谓正确和固执已见的背向而驰,输进每一个的人生序列。
而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校长的点题神句,就像是全篇打通任督二脉的那一指禅。
一部好的影片,不仅是正确的传达所要表达的观念,更在于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人物的成功塑造。
比如梅贻琦,比如沈光耀的妈妈,比如在下雨天教孤儿们唱歌的牧师。
后来那里成了放牛班春天级别的美声村落。
观看电影之余,搜索相应的史料你就会发现,当年的西南联大,三所学校合办的、一个存在仅8年的临时大学,在中国历史上印下的宏伟形象和意义深远。
画面美丽的“静坐听雨”的场景里,身穿蓑衣的渔夫,似乎是在印射朱自清一般的清苦教授们了。
上世纪80年代,有人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条件那么苦,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对人才的尊重,学术自由的空气,才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而你只有在对自己真实,不顾历史浪潮和社会世俗,遵从自己内心之后,才能学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人,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迷茫但愿意探索自己生命未知路途的个体。
一如梅贻琦对待每一个学生,教会他们尊重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传承融入血脉,足以成为民族之傲。
拉扯过的痛苦,和坚定后的肯定满足,也许不能让生活以我们想要的方式继续,也许仍要遭受世俗的恶意,但至少能在衣襟晚照的残阳下中,做个平静的好梦。
最好的人不必思考生活的意义,最糟的人还在考虑生存的办法。
在生活和生存的夹缝中步履艰难的我们,一边环顾着身旁的指指点点,一边纠结着未来的方向。却原来连泰戈尔也会说着“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这样严肃地来讨论对自己的真实的重要性。
“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你们一切的工作,,一切的行动都应折中于那唯一的标准。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给人间,拿灵魂来给一切的事物”。
最后我想说,希望我们也能在生活中不忘自己的本心。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