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简爱英文读后感专题之《摩挲大地》,一本好书带给我的是感动,带给孩子的是故事

辅导员监督课上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放不下手机,放不下网络世界。

讨论的结果,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所能接触的,触手可及的内容就是网络,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各种游戏和各种社交。

反观年龄稍微大一些的父母们,小时候还是经历过田间的劳作,至少看到过父母或周围的大人如何种地、插秧,如何把农作物收回家。很多70后80后家长,成长的年代因为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接触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内容。

现实世界的内容可以转化为精神世界的内容,丰富精神世界。

记得我小时候,每年八月十五,都是瓜果飘香,稻田金黄的季节。赶上国庆节就是我们最舒服的事了。带上黄黄的香水梨,带上甜甜的紫葡萄,骑上自行车,来到稻田里。眼前是大片大片的被稻穗压弯了腰的金黄水稻,稻穗上时不时落下又飞起几只蜻蜓,抬头看是湛蓝的天空。大人常常宠着我们,不指望我们割多少水稻,允许我们干会儿停会儿。中午在地头吃完饭,我和姐姐就躺在刚割的水稻上,摩挲着大地,仰望着天空,畅想着有没有外星人。

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亲近土地,摩挲大地。特别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家长或者是迫于焦虑的影响,或者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这些都让孩子越来越局限于课本、网络,精神世界的内容越来越单一僵化,就容易失去生命力。

有什么办法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精神内容吗?读《摩挲大地》,给了我一个新的启发和实践的方向。

《摩挲大地》这本书前半部分是作者走进一个庭院,看到十万进士的挣扎,也看到无处不在的小人。再放眼文明的变迁,看到晋商的贡献;看到为文化传承痴迷于藏书的天一阁主人……书的后半部分换了一个角度,走进了偏远的侗寨和苗寨,走进了自然淳朴、更接近于早期文化的少数民族村落。

看到书的后半部分,跟着作者一起去体验那最原始、最淳朴的情感,每每看到都会感动得流眼泪。 侗族能够维系永久的象征性力量是女神萨玛,萨玛没有被塑出身形,只是一把布伞,布伞下是很多的鹅卵石。

老祖母连自己的形象也不愿显露出来,全然化作了庇护的心愿和责任,这让我非常感动。我想到,世间一切老祖母、老母亲其实都是这样的,舍不得留给自己一丝一毫,哪怕是为自己画个像、留个影。

于是这把伞变大了,悬浮在整个村寨之上。

苗寨的姑娘坦然地说自己是蚩尤的后代。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儿子听,听完儿子说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我又把后面的故事讲给他听,讲苗寨的树文化。我把余秋雨老师在草原上听到的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放出来跟他一起听,他问我这是什么歌。

我心里突然有了触动。之前无论怎样让他看世界名著,都没有看进去。而这些藏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小故事,生动鲜活,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竟然能入孩子的心,也是意外的收获。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避免现在的青少年精神世界内容单一、缺少活力的好方法。历史中那么多打动人心的故事,那么多各具特色的人,再加上美丽的神话传说,只要孩子愿意听,就多讲给他听。这样心的世界也就丰富多彩了。也许还会燃起一种愿望,让他能够走出去,自己亲手感受摩挲大地的体验。

《摩挲大地》带给我的是感动,带给孩子的是故事。可是有一天,相信这些故事会变成理想。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