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读矛盾论有感】专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2017年买了人生第一套《毛泽东选集》,带着去研究生院的课,一位非常尊敬的教授被嘲笑说有恶灵。

大概是因为车子上放了个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头像,和毛选放在一起,就会被调侃吧。我记得当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毫无畏惧。

从2017年至今,每年都会读一遍毛选,认识也更加具体。比如,以前特别怕挫折,多看几次毛选,会觉得年轻人如果不经过磨难,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清楚如何走好从政之路,去挑战更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冷静客观处事人生技能。学习唯物辩证法,就要坚持矛盾观,树立矛盾思维,要认识到有矛盾、有斗争、有纠纷、有摩擦很正常。

当然,每年必看的书除了《毛泽东选集》外,还有余华的《活着》。一本告诉我们如何胜利地活下去,一本告诉我们如何笑盈盈地活着。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归是你们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年轻一代的期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知道来自于《毛泽东选集》。那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也来自《毛泽东选集》。说起读《毛泽东选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党员同志,印象大概是大部头,独立成篇、没有阅读主线,只知道《实践论》和《矛盾论》,没有读深、读出趣味。

读《毛泽东选集》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摆正心态,分清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被实践证明过、被证明过是错误的思想,都不是毛泽东思想。这是理论学习前的厘清。

首先关于大部头,是四卷还是五卷。第一版《毛泽东选集》是1-4卷,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编辑的,分别于1951年到1960年期间出版。第二版在1991年出版,第二版与第一版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反对本本主义》一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增加这一篇,主要是这篇原作曾一度散失,60年代才重新得到,后来经毛泽东同志审定,在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选读》中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是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第5卷只在1997年出版过一次,鉴于特殊历史时期,此后官方不再出版。所以,整个著作跨越时间长。

其次,关于独立成篇。选集中的文章都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问题所做的理论文章,对中国党政军、文艺、经济等命运前途进行剖析,探讨的问题繁多。面对的受众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工农阶级,所以或短小精悍、或简明易懂。同时,独立成篇的好处在于,随时都可以拿起来其中一卷的其中一篇的读起来,阅读浸入感比较快。

最后,关于最有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时,探讨的是认识与实践,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紧接着1937年8月,写了《矛盾论》,这是毛选中最长的一篇文章,系统的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对立统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些话大家都很熟悉,高中政治老师都讲过。也就印证了那句: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毛泽东同志具体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从时间出发,就是要把握本单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空间出发,就是要把握势、境、情。势,就是发展大势、发展态势、发展形势;境,就是境况、境象,主要是把握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情,就是民情、民意。从条件出发,一是把握客观条件,二是掌握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指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客观环境,就是硬件怎么样。主观条件,主要指群众的需求层次,群众的素质状况。选集中的分析依据:第一,依据当前情况,判断不利和有利因素,预测事态变化发展趋势;第二,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源,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能性,以选择最佳方案;第三,依据事物发展规律,进行推演,预测处置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


这些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也不是毛泽东同志突然想到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和斗争中总结而来的。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在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血的著作,也是在血泊中找到的真理。最残酷的革命实践让中国共产党以最快速度接近并找到真理。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许多高超的智慧和谋略都来自中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比如,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记》与《史记.项羽本记》,对刘,项二人楚汉相争前后的历史作了认真的思考。毛泽东认为项羽的缺点在于优柔寡断,沽名钓誉,不善纳谏。肯定刘邦了解人民心理,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决策对头,用人得当。后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民主人士李鼎铭的“精兵简政”的建议时说:“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只要你说的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后来又建立了人民政协制度,就是由刘邦这样的历史经验而来。还有那句“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楚汉相争最关键之际,两军相持于荥阳。楚军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刘邦害怕了。请求休战。以让出荥阳来换取项羽承认荥阳以西为汉的领土,项羽不顾谋臣范增的反对,放弃了接近灭汉的胜利,“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鸿沟而东为楚。”和约签定后,项羽松懈,引兵东去,而刘邦得以喘息,最后打败了项羽。这段历史毛泽东自然是牢记于心,决不会重蹈项羽覆辙。1949年4月,在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之际,重演刘邦故伎,向共产党提出划江分治的主张。毛泽东不顾斯大林的压力,坚决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著名诗篇中,阐述了楚汉相争的历史经验: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真正高明的领导,最需要的就是从纷繁万事中发现重心何在、走向何处。抓好重点的方法,就是要抓得准、抓得狠和跟得上。抓得准,就是要把所有矛盾加以比较鉴别,找出并准确抓住影响全局、事关成败的主要矛盾,再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得狠,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扭住不放;跟得上,就是解决主要矛盾的政策、措施和方法要跟得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正是毛泽东分析形势、克服困难、正确看待问题、提出构想、定下策略的理论力量。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而《毛泽东选集》就是指路之书。

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年轻人不快乐的原因,一是在无关小事上分散太多注意力,二是在关键大事上缺乏行动力,投入精力也不够。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人们无不在根据各自的成长经验,阐述各自领悟的道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全神贯注挖掘意义,最后丢掉的必然是研究问题。

最后,你可以用别人的知识做学问,但无法用别人的智慧做个聪明人。因此,读《毛泽东选集》,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观点,一种自我批评的观点,一种实事求是的观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困惑。年轻的时候说“不知道干什么”,往往是指不知道干什么才能挣大钱,干什么才能取得世俗成功。到了中年说“不知道干什么”,往往是指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剩余的人生不畏惧,不焦虑,不后悔,不遗憾。终身成长之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向脚下看,让自己在山间走得更快、更稳,也需要向内看,寻找不断翻山越岭的内心动力;还需要向外看,看清崇山峻岭中真正值得追寻的美景,廓清炫人眼目的障碍;更需要向前看、向后看,感受另一种伟大的力量——时间的力量。

最后,所谓才华,就是你所做成事情的总和,所以,实事求是地闯下去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