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老人与海英文读后感,干货看这篇!《老人与海》读后感

圣地亚哥醒来后,告诉男孩:让我崩溃了.老人圣地亚哥,当他知道自己崩溃了,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时,他一脸不输,反而感到非常平静,毫无想法,驾驶独木舟,从未体验过的轻松。


《老人与海》篇幅很短,六万字左右,属于中篇小说了。《老人与海》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两本书我非常喜欢的,经常重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读都有新的感受,常读常新。


这次重读,我新买了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的,我非常喜欢这一版。


这版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更加生动,老人的不服输,坚持不懈以及充满希望的精神更加饱满,经历失败以后(大鱼被鲨鱼吃尽)老人与男孩的交流更加具体感情更丰沛,甚至我觉得这个版本的中心更加明确。


圣地亚哥的形象是一个年老、孤独的形象,本来有一个男孩跟着他打鱼,但在连续40天打不到鱼的时候,男孩迫于家长的要求离开老人的船,去了别人的船了,此后的44天,老人依然一无所获,整整84天没有打到鱼。


所以,老人第一个表现出来的品质,是不轻易言败,他毫无败相,哪怕家里连饭也没有,他和男孩还是轻松的聊着天,老人的自尊使得他跟男孩说,家里有一锅黄米饭和鱼。


而男孩出于对老人的尊敬和爱,男孩无私而又春风化雨般的帮助着老人,请老人喝啤酒,从餐馆为老人拿来饭,还给老人拿来鱼饵。这一切帮助,男孩和老人都是在聊着棒球、棒球明星、聊着狮子,反正是聊着这聊着那的进行的,轻松而又感情丰沛,其实还有小心翼翼。施与者在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老人的尊严,而老人也在小心翼翼的放下自己的尊严。


在学习老人的第一个不被失败困扰的品质中,男孩马诺林那份慷慨和智慧,也值得人学习,一个施与者能做到不高高在上,是十分难得的。也许有人会觉得,因为马诺林把老人圣地亚哥当做老师,因为马诺林还有很多需要向老人学习的,所以马诺林表现出来的谦虚对别人来说并非什么难事或珍贵的品质。


我不这么认为,马诺林自五岁起跟着老人出海,而今虽然没有说马诺林的年龄,但显然他已经成为一个少年了,他和老人在经年的出海相伴里,形成了一种不是父子又胜似父子的依赖,甚至于这份依赖超越了父子,非父子关系可以形容。


马诺林信任老人,老人也信任马诺林,马诺林其实还崇拜老人,他把老人当做真正的男子汉,他珍惜老人的硬汉品质。而老人,通过在海洋上与大鱼周旋的过程中多次想男孩,就能看出来,老人也依赖男孩。他们彼此感情中,有师生情,亦有战友情,其实通过他们的聊天和老人叫男孩起床的细节还能看到,他们彼此非常了解,他们还是知己。


其实,承认一个人的优秀对很多来说是很难的,特别是承认一个衰老之人的优秀是更难的。马诺林对老人的爱与慷慨,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慷慨了,他细心的呵护着一个衰老而又贫穷的老人的自尊,这其实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慷慨。十分珍贵!


老人圣地亚哥的第二个品质是他的毫不妥协与坚持到底。


这也是全文的占有最大篇幅的地方。老人与大鱼的周旋,充满了艰辛。饥饿与疲惫、寒冷与流血、疼痛与麻木,一切的一切,不是一两个小时,而是整整两天三夜。


老人抵抗着自己身体的巨大不适,死死拉着鱼线,运用自己一生的打鱼经验,以及自己对自己所有工具的精准的认识,用回忆填充时间,用自言自语鼓励自己。

于是乎,疼痛没有打败老人,疲惫和困倦没有打败老人,受伤与流血没有打败老人,饥饿和口渴没有打败老人,甚至于大鱼之大——对手之强也没有打败老人。


老人战胜了孤独!老人战胜了身体对自己的控制!老人用意志战胜了自我的瓶颈!


其实,老人是一个渔技高超的渔夫,而他的技能是服务于自己的意志的。也只有这钢铁般的意志才配得上这高超的技术。


老人已经以身教的方式,向我们阐明了——一流的技术不光是技能和智力的成果,更是强大意志的结果!


老人表现出的第三个品质是乐观与勇敢!

大鱼被绑好以后,老人进入了回家的航线。老人让自己保持头脑清醒,并且时刻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第一条鲨鱼出现的时候,老人就没有畏惧!他看准时机,一击即中,杀死了第一条鲨鱼。尽管老人胜利了,但其实老人的失败之路也正是开启了——大鱼被鲨鱼咬掉了约摸四十磅肉——老人开始失去。


此时老人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做这个摘抄的时候我想用哪个图好呢?

巧不巧的就在相册里翻到了这张图,我记得这图是在北戴河的老虎滩公园拍的,这海与天这叶舟,真的很符合我对“老人与海”的想象。


老人从遇到第一条鲨鱼开始,大鱼的失去就成为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而老人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运用自己的一切工具,打败了所有的鲨鱼,全须全尾的回到了岸上——尽管他失去了一整条大鱼。但是,老人却在失去大鱼以后,反倒对小船的轻快而快乐。


老人还有第四个品质——慈悲。他对于自己杀死鲨鱼这件事,是有纠结的,他告诉自己,他是在自卫。这说明,老人其实抗拒杀戮,甚至于自责于杀戮!包括大鱼被老人抓到和被鲨鱼撕咬,老人对大鱼不止一次的道歉。老人对生命是非常的敬畏,所以,也就可以理解老人总是打不到鱼的原因了——他对生命天然的具有克制的意志。除非必须,否则,他不想杀戮!


《老人与海》的很多细节,还能看出老人的其他品质,比如说老人的不抱怨不怨天尤人,比如说老人尊重对手,比如老人的自珍自重。我想每个读者都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所珍视的内容。


我其实最想说的是《老人与海》中所诠释的“徒劳”。


《雪国》里有一句话“人生不过一场徒劳。”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出海的整个过程多像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啊。


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有。

失败的开始,失败的结束。


而只有老人自己知道自己这一路都经历了什么。


就连那大鱼的骨头,也不过是被当做一堆垃圾。老人没有把它当做自己胜利的纪念。而是对它彻底的放下。


所以,我认为老人最最珍贵的品质,是他的这份“放下”!


在大鱼上钩时,老人紧紧抓住,这是能为之为,该作为之时,不抛弃,不放弃的作为,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作为。


而在大鱼失去的时候,全然的放手,甚至于连看也不再看一眼。


人们在作为之时充分作为是容易的——尽管其实大多数人连这份作为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受阻于“自我”之大,这份坚持尚且艰难。


那么对于失去能够不感怀伤逝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因为难“得”,所以难“放”。


因此,圣地亚哥对大鱼的那份放下,太为珍贵了。


《庄子·养生主》里说过“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我想,能做到来去自由,那已快到如来的境界了。

所以,圣地亚哥的这份“放下”,非常有禅意。


如果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徒劳,就是一场失败,就是一场失去,我想那么认清了这场真相后,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自己到底是想以圣地亚哥的安时处顺的精神去度过呢?还是要继续在能抓住的时候没坚持已失去的时候又不放下呢?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