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发动机伟业——深入《香山叶正红》杨修河,展现丰富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旋律的时代强音。
要么是党率领人民军队英勇顽强百战多(武装斗争);要么属紧紧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换新颜(群众路线)。新近播放于央视的史诗巨制《香山叶正红》,另辟蹊径,着力创新,结出了党的“三大法宝”另一的“统一战线”之硕果——殚竭聚贤擎伟业。该剧精心描绘了自党中央“进京”到开国大典这一短暂而又特殊时期,党卓有成效虚怀聚才、风云际会的精彩片段。二
为了赢得真正和平,尽早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早在战火纷飞的一年前(1948年),党中央就提出了召开新政协会议的主张,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进驻香山后,在一边打仗、反特和恢复解放区生产生活的同时,筹备新政协的工作也进入实质性的紧锣密鼓。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广泛延揽与抓紧聚集民主党派和社会精英。到了解放区的尽快接触,尚在国统区的设法保护和秘密转移。
三
毛泽东反复会见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并真诚动员犹豫徘徊中的他,出来“为人民做事”(后任首届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长)。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下狱的黄的儿子黄竞武,党中央指示上海地下党等千方百计全力营救(隐线)。
为了使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从军统的魔爪下脱险,党领导和利用三股力量(上海地下党、“三野”伪装成国军的小分队和国民党上层左派人士)密切配合,终于成功。使得“表老”(对张澜的敬称)感激涕零,欣然应邀并立即赴平。
四
对于宋庆龄先生,党中央更是竭诚邀请,不遗余力。早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初,毛泽东就指派香港地下党秘传信函,恳请护送宋先生绕道北上以防不测(蒋介石曾授意手下劫持宋至广州或台湾且已列入暗杀名单)。上海甫一解放,毛泽东就又委派邓颖超带着自己的亲笔信,疾驰沪城,登门敬请。并恭候宋先生病体渐愈、办妥家事,又机智躲过国民党特务爆炸专列后安全抵平,且毛泽东于日理万机之中仍赴火车站亲迎。
五
礼贤下士,问计贤达。为加快恢复平津生产和接管好十里洋场的大都市上海,刘少奇前往天津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微服私访爱国商人;陈毅轻车简从,到家里拜访民族资本家,虚心求教。对上海旧政府的遗留人员,陈毅市长当面劝他们放下包袱,打消顾虑,共产党对他们将量才录用。对前来呈繳印信的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代理市长赵祖康,陈毅不仅对他能够留下来弃旧图新的举动给予肯定和欢迎,而且当场邀请他出任上海市工务局长,为建设新上海献计献策。
六
对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共产党是真诚欢迎,虚怀广揽,肝胆相照,不拘一格。初心的抱定与不忘,赶考的信念与信心,驱使着一代共产党人的胸怀与作为,还不仅仅止于友党和才俊,而是至于曾经的冤家。号称国民党“华北王”的傅作义,与共产党兵戎相见,还密谋策划并出重兵企图袭击党中央的西柏坡驻地,已经上了共产党要惩办的战犯名单。因北平兵临城下而和平解放,共产党就能够捐弃前嫌,化敌为友,对傅的个人要求和生活,给予了合理满足和妥善安置,而且出乎傅预料的是,他不仅可谓共产党的座上宾,而且还成了共产党的同路人——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水利部长。使这位曾经与共产党拼杀顽抗、却又被共产党真诚相待的国民党旧将领,为人民的新中国工作到生命的尽头。
七
缘于毛泽东、周恩来的苦劝挽留和相见以诚,使得力主和平、国民党的首席谈判代表张治中,不仅避免了张学良悲剧的重演,而且还使他从消沉意冷中脱胎而出,主动回到历史潮流一边。欣然受命,努力于新疆的和平解放而奔走不辞。先后出任新中国西北军政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随着党中央不失时机地大力争取,与此同时的国民党元老、旧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代主席陈明仁、主政绥远省的董其武、孙兰峰等纷纷纷通电起义,转向人间正道。或许也正是这一切的感动、感奋与感召,此后连漂泊海外的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也终于弃暗投明,远渡重洋,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了新中国的新人……
八
叶红叶枯,时序使然;胜败兴亡,历史轮回。《香山叶正红》生动而又形象展示的历历过往,再次见证了那个亘古不变的道理:缺了虚天下之怀,聚天下之贤,何来天下之得与天下之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