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主持人,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历史涛涛,伟人之语犹在耳畔。
青年之于国家,究竟该做些什么?
袁隆平年轻时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病去世,举国哀悼。而“十里长街送袁老”,也成了这几天最热门的话题。
是啊,多少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了:老百姓自发冒雨前往悼念袁隆平,车辆延绵不断,人群犹如长龙!
在网上,人们更是为袁老的离去而悲痛,纷纷留言哀悼这位受万民景仰的科学家。各大网站都将袁隆平主页设置为黑色以表达哀思,有关袁隆平生前的视频更更不断重播。
袁隆平老年时
但是,作为学生群体却很难感受到这样的氛围,袁隆平的去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
这几天,学生们都在校上课,尤其是中小学生,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根本无法观看到这样的新闻,感受到这样的哀思。
这就要求老师们、家长们将这个悲痛的信息传达给孩子们,将“十里长街送袁老”的场景展示给他们看,将袁隆平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将袁隆平的精神财富拿给他们用!
十里长街送袁老
第一,在物质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敢于奋斗的“奋斗精神”!
出生于1930年的袁隆平,长期生活在动乱或贫穷年代。袁隆平是在战争年代成大起来的青年,日军的战机四处轰炸,留下的是一片破壁残垣。
但是,从小受母亲家庭教育影响,袁隆平并不悲观,他最喜欢也是最希望看到的场景是“在残破的土地上长出哪怕是一片绿色嫩芽”,这种绿色带来的鼓舞是生命的慰藉。
建国后,袁隆平也经历的我国的自然灾害时期,他深刻地体会到物质匮乏所带来的痛苦,虽然每月领工资,但微薄的工资不足以让他摆脱清贫的窘境,为了饱腹,他和其他人一样经常要到山上去挖野菜,回来做菜汤吃。
但贫困的物质生活并没有改变袁隆平的志向,他的这种即便在物质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也敢于奋斗的“奋斗精神”,让后世青年过上了幸福生活。
袁隆平不惧物质条件艰苦
第二,在青年时反复遭遇挫折而又百折不饶的“抗挫精神”!
袁隆平投身于农业事业、杂交水稻研究,并不仅仅是因为有了“奋斗精神”就收获成功的。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遭遇了无数次失败,同时还遭遇了别人的冷嘲热讽和排挤。
有一次杂交水稻试验,稻谷不但没有增产,反而减收了5%,而稻草却增产了60%。在开总结会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如果人要吃草呢,你这个杂交水稻就大有发展前途”,对袁隆平一阵冷嘲热讽。
像这样的遭遇,袁隆平经历过很多次。袁隆平一面要承受其杂交水稻试验失败的结果,又要承受起周围人对他遭遇失败的嘲讽。可以说,袁隆平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然而,正是因为袁隆平在青年时反复遭遇挫折而又拥有百折不饶的“抗挫精神”,最终使他在杂交水稻试验上收获了巨大成功。
“抗挫精神”是袁隆平留给后世青年的又一笔巨大财富。
袁隆平试验失败后开会遭人嘲讽
第三,在国家积弱积贫情况下依然热忱爱国的“爱国精神”!
袁隆平虽然被人称为“当代神农”,但是他本人的出身并不是农民。袁隆平的父母都是老师,曾祖父是商人,祖父是举人。
这样的家境,在解放前的战乱年代,很多人都选择移居海外或迁徙南洋避难。但是,袁隆平的父母并没有离开祖国,他们带着学生时代的袁隆平,四处躲避战争,最终在受苦受难的中国生活了下来。
1973年,43岁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紧接着,一期、二期“超级稻”相继成功,亩产突破800公斤。
在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以后,袁隆平受邀出国接受表彰、交流传授杂交技术,有些国际机构开出高薪邀请袁隆平出国搞水稻研究,想要挖走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最终被袁隆平婉言拒绝,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袁隆平在国家积弱积贫情况下依然热忱爱国的“爱国精神”,是后世青年永远的财富!
多家外国机构想“挖走”袁隆平
第四,在人民受饥挨饿背景下选择扎根乡村的“济世精神”!
饥饿,是历史留给中国人民最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中国人民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天灾,庄稼颗粒无收,无数人在饥饿中倒下。
袁隆平看到这么多人受饥挨饿,心想如果能够种出更多稻谷大米,定能解决大家的饥饿问题。1953年,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从1960年开始从事水稻研究到改革开放之后,袁隆平一直都扎根在乡村稻田第一线,为研究出更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家庭,将自己的毕生事业都放在乡村,一辈子和稻田、水稻、农民打交道,将他在学生时代课本上学到的“济世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袁隆平不仅济了中国人民的“世”,也济了世界人民的“世”。
乡村,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也是一个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的地方。
袁隆平毕生所表现出来的“济世精神”,既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为后世青年塑造了学习和传承的榜样!
袁隆平一辈子都在和水稻、农民打交道
第五,在物欲横流社会告诫年轻人坚守理想的“追梦精神”!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年轻人往往容易迷失方向。今天的年轻人究竟该为何而奋斗?
袁隆平曾经寄言年轻人:“现在有个不好的倾向,就是向钱看。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奋斗,而是(为了)实现你的理想去奋斗!真正有了成绩,有了贡献,会有你的回报的。”
物质生活好了,不能没有追求了,更不能去追求一些腐化的东西。年轻人应该坚守理想,什么理想?不是“享乐主义”的理想,而是“奉献社会”或“济世百姓”的理想。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享乐,也不是为了赚钱,就算纯粹想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杂交水稻品质,能够收获更高产量的稻谷。
袁隆平的“追梦精神”给后世青年的启示有两个:一个是要“敢于有梦”,要“勇于追梦”;一个是要“追好的梦”,要“好好追梦”。
袁隆平曾经用英语说出了自己的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自己生前未能实现。
但是,这两个梦想也是他后世青年的梦想,后世青年应该怀着袁隆平的“追梦精神”,继续去奋斗和实现这两大梦想。
“禾下乘凉”是袁隆平生前的梦想之一
结束语:
当今青年,有多少迷于物质?有多少迷于贫穷?有多少迷于坎坷?有多少迷于诱惑?
袁隆平老人的奋斗精神、抗挫精神、爱国精神、济世精神、追梦精神,是留给“后世青年”的五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对抗物质、贫穷、坎坷、诱惑的有力武器!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赶快转发吧,让更多人收到袁隆平留给“后世青年”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世青年要学习前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