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以教育为中心。
5年来,我市教育经费累计投入65.36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655所,宽带网络“校校通”100%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7.78%;全市控辍保学动态清零……
安顺市实验学校2021田径运动会 刘现虹 摄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都是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不断提高和创新中求发展。教育各项事业喜讯不断,一项项教育惠民举措落地开花,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安顺大地徐徐展开。
提质扩容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课余时间学生在图书馆看书
走进普定县第五小学,干净宽阔的操场、绿树环绕的林荫道、美丽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楼内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新型的多媒体设备,老师生动翔实的讲解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设备结合起来,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看着眼前的一切,普定县五小学区校长陈家胜感慨万千。
在2016年之前,普定县第五小学只有两栋低矮的教学楼,同学们的活动场地也仅仅在狭窄的水泥地。2016年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开始实施改扩建项目,校舍面积从原来800平方扩建到现到的2000平方,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普定县第五小学开展“红领巾心向党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活动
透过普定县第五小学这个“小窗口”,透出的是安顺市近年来对于教育基础设施工作的努力。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五年来,全市教育经费累计投入65.36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655所,对我市所有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进行了提档升级。目前,教育信息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100%全覆盖,网络带宽速率达100M以上。优质资源“班班通”交互式白板教室9396间,互动录播教室320个,智慧教室44间。
重教尊师 优化教育队伍建设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张德俊 摄
抓好教育,必须要首先解决好“人”的问题。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历史老师曹雪蓉就是2016年我市从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引进的。
“在一中上班以来,学校实施‘老带新’举措,给我安排了有经验的老师指导我,让我在教学业务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学校也经常外派我们年轻教师去参加各种培训。”曹雪蓉老师从2016年到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以来,在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关心下,结合自身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学校优质骨干老师。在2019全市优质课比赛中取得第一名。
五年来,全市所有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得到提档升级
曹雪蓉在我市教师队伍中并不是特例。五年来,我市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公费师范生录用、特岗教师招聘、人博会人才引进、社会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2016年以来通过特岗计划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372名。其中,2020年我市通过特岗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543名。
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3.38万人,其中,我市培养贵州省特级教师87名,省级教学名师39名,省级骨干教师263名,省级乡村名师150名(其中省级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14名),市级教学名师120名,市级名班主任10名,市级骨干教师1370名,市级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48名,市级乡村名师99名,市级乡村骨干教师68名,市级“教坛新秀”800名。
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补充,教师队伍的持续壮大,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前行的强劲动力。
全方位深化 抓好教育综合改革
2017年毕业于关岭寄宿制中学(初中)的蔡佳佳中考未能考入普通高中。然而,就在她感到遗憾的时候,我市实施的“普职互通”育人模式改革使她看到了就读普通高中的希望。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蔡佳佳就读于关岭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普职互通班”,在一年的学习中她始终不放弃,2018年成功通过市级选拔考入关岭综合性高中继续学习。2020年成功考入武汉轻工大学(二本)设计学类专业。
像蔡佳佳这样通过普职互通试点班再次进入普通高中,最终考上大学的学生还有很多。2016年以前,我市普通高中是升学教育,职业学校是就业教育,二者泾渭分明。为了打破了普职之间的藩篱,建起双向流通的立交桥,2016年10月制定下发了《安顺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安顺市2016年“普职互通”试点班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市教通〔2016〕92号),积极推动了我市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构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开放衔接的教育立交桥,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普职互通”试点工作,即扩大了中职招生规模,又给一部分中考失力学生一次选择的机会。经统计全市“普职互通”试点班招生人数逐年提高,2018年1000余人,2019年1200余人,2020年1800余人。
关岭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职学生技能大赛
“普职互通”工作的实施推进只是我市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效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我市坚持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从老百姓最闹心、最烦心、最揪心、最关心的地方改起,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在普定县、镇宁自治县、紫云自治县试点实施“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尽可能减少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确保校长人权、事权、财权,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由市教育局指导县区制定实施“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行管办评分离制度,减少校长行政事务。充分赋予校长的办学自主权,给校长松绑减负。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广综合高中、“普职互通”试点经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一批职教改革落地落实。
与此同时,我市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省级示范性高中强基改革计划招生,进一步贯彻落实《安顺市教育局实施国家“强基计划”工作方案》,2020年我市试点实施基础学科自主招生评价改革,共有476人报名强基计划,553人报名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14人)。有序推进中考英语听力考试改革和中考体育考试科目设置改革,即2015年初中英语听力部分15分平稳过渡到2016年初中英语听力分值30分。
统筹协调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关岭纳磨村纳卜小学学生在食堂排队打饭
“现在我们不用特意把孩子送到县城、乡镇读书,村里的学校发展越来越好,也可以满足孩子上学需要。”关岭自治县岗乌镇纳磨村的杨山的孩子就是在村里纳卜小学读书,说起村中教育环境的改善,杨山非常欣慰开心。
“上学难、上好学更难。”“农村小孩想上个好学校,要跑到城里。”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曾严重制约了我市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步伐。
五年来,我市严格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和“上好学”的问题。坚持义务教育全覆盖,着力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目前,全市有幼儿园724所,在园幼儿11.11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52%,普惠性幼儿园比例90%;小学436所,在校生26.7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初中130所,在校生11.95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4.82%,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7.78%;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927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98.42%;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5.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2.2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13%;全日制本科院校1所,高等职业院校2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高校在校生2.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02%。
新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现在学校建的越来越好了,经常听我们小孩兴奋地说起学校里各式各样的新设备,看到他们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我们都高兴。”学生家长张先生说道。
“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安顺现在各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都很好。我们把孩子放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很方便,孩子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我们家长也很放心。”学生家长王意喜出望外。
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都是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向纵深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形成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民办教育等结构完整、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一项项改革举措见证着近年来安顺教育事业的成绩。
如今,安顺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内蕴巨大活力,外显独特亮色,教育事业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