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了对2022年刚刚考完的T8第二次联考的语文写作的解释。
又一次搞的是“名言二元对立”式题目。这新高考T8出题和全国卷老高考果真不同,全国卷似乎是卯足了劲儿搞“时评+主旋律”;T8相比之下有些飘在云里,问题情境大而永恒,任务单清晰可见却不好下笔!!!文末会分享大家相关的8科试卷资料。
写作话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话题解读
这个题如果简单地看,就是要求讨论“承受之重”对人的意义。材料一指向消极方面,说重担之下人会垮掉;材料二指向积极,说有了承受重担才充实。
正常人都会选积极方面,写受重好,于是就写古往今来有负重者如何取得业绩。这是以结果论,以成败论英雄,是初中生的水平。
题目都把泰戈尔和米兰·昆德拉搬出来了,当然不会期待这种文章。
材料里面说得好或者坏,是有其特殊性的,也有其道理的。不要用浅薄庸俗的好,去理解材料。
材料二不是讲重担能获得物质层面的功业,而是精神上的坦荡和充实。
不过我要说,材料二并不完全符合逻辑。首先不是一切重压和负担都能让人承受。其次,不是一切重压和负担都能让人获得积极心态。比如负罪感、悔恨带来的重压,是难以消除的,也是难以向积极的方向转化的。固然出于负罪或悔恨,人会做事更加谨慎,但这不能算是“坦荡而充实”。
这个逻辑缺陷,不是米兰·昆德拉的错。这句是伪名言,是对昆德拉原文的断章取义。原文是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一章《轻与重》的第二节:
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显然,昆德拉没有认为“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其次,昆德拉的逻辑是:
沉重的负担让我们贴近大地—→让我们真切和实在——→让我们充实。
“大地”可以认为是比喻了真实世界、现实人生。当承担重荷时,你才感到了人生的真相,才会有充实感。你因为重担而意识到自己真切地在生活,于是感到坦荡。这就可以解释前面说的负罪、悔恨造成的心理负担为什么可以转换为积极心态。
可惜命题人没有采用米兰·昆德拉的有逻辑的原文,而是照搬了鸡汤文学和作文素材书里的改造版(最流行的是一篇以船里压舱石为由头的短文)。所幸方向还是明确的,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自行脑补逻辑。有一定文学积累的同学,是能够做出跟昆德拉一样的逻辑推演的。比如:
苏子与客泛舟,开始觉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就是一种轻飘飘,忘却了贬谪的现实。之后一曲洞箫,“舞幽壑之潜蛟”,勾起了贬谪的回忆,一番客谈,“哀吾生之须臾”,揭出了人生的短暂,这些都是人生和生命的真相,对于客来说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但苏子说“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苟非吾之所有”,确认转瞬即逝、不能得志是必然,于是担心失去的重压和渴望获得的负担就是人生常态。最后的“洗盏更酌”的充实和“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坦荡,与其说来自取之不尽的清风明月,不如说来自对物我有尽和取物有禁之重的接受。
(以上这段,前两层还算扣住《赤壁赋》原文,最后一层已经曲解了苏子原意,重担和负担云云也是强行加入。但作文就是如此把自己的积累和材料结合起来。)
也可以简单操作,只写因积极目的而产生的重压和负担。比如因正义和道德而承受重压,就会感到“坦荡而充实”。孔子说的“以天下为己任,不亦重乎”,是无比充实的;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是无比坦荡的。
这种积极目的下的重压造成积极效果,好写,但不容易出彩。
同样的,消极目的下的重压造成消极效果,也不值得写。
材料一给出的,是积极目的下的重压造成的消极效果。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因为“热烈的爱”和想弹出音节,才压坏了花,压断了弦。这可以比喻因为爱恋与期待才给对方或自己太多压力,最后摧垮了精神。
再拓展,难以回报的亲情、不对等的友情都可能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对获奖运动员的吹捧和关注可能成为不能承受之重(体育明星饭圈化)。
“力争上游”的意愿可能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对子女学业的关心而产生的重压,压垮了子女,也压垮了自己。
追求好的名声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材料一和材料二要不要结合起来写呢?
命题者想的倒是不错,材料一说不能承受,材料二说都能承受,好像是辩证关系。但刚才说过,材料二的“一切都能承受”是个伪命题,没什么论证的可能性。两个材料其实就是说了承受重压的好坏两种结果,就是两篇文章。作文肯定要以某一个方向为主,另一个方向作为铺垫或者引子就可以。要是两方面都平均用力,反而会成为平庸之作。
T8考题二元对立气质独特,想要写好确实不易!
T8试卷分享
辛苦搜集到了8科联考的试卷,一键三连,分享给大家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