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干货看这篇!如何看待江苏省最新(2021年开始)高考改革方案?

【摘生姜星】回答

链接:

希望鲁书记再连任几年,这项政策就能执行到底。

外省人听说江苏省的中考砍杀率是50%,其实远远达不到50,切身体会40%左右,这里面还包含艺术体育生。

10个初三生,只有4个人能上高中,一个班级50人,就只有十几二十个人能上普高,还不说普高的质量层次不齐

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中考生存率只能削尖脑袋往高质量初中挤,由此造成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前补课一到两门,到小学五年级开始必补奥数和新概念英语,本应该发展孩子兴趣爱好的时间全部用来巩固加强课内知识了,上学时间以外都在背诵默写做提优卷,岂有乐趣可言?简直连活下去的兴趣都没有了!

最无耻的是最近十年一直在大夸特夸“发展职高教育”,还美其名曰将来就业率高。一到中考期间各种宣扬职教优势,请问自动化大势所趋教育局都看不见吗?职高技校培训出来的手艺,需要前面那么多年的语数外生化做铺垫吗?家长和孩子们每天在书山书海、学校培训机构奋斗到21点半,最后被硬生生砍杀掉去职高,哪个家长会甘心?多少江苏学生的潜力被硬生生扼杀在17岁?

“江苏人均受教育年限才9.57年,太低了,再过几年,江苏人才供给将成大问题,我们考虑问题,绝不能脱离江苏的实际,不能将折腾当改革。”

不要说过几年,更不要说人才供给了,就是因为这40%的中考砍杀率,家长们看孩子们太作孽了,生育意愿一降再降,还来谈二胎?难道我们耗尽心力培养的孩子就只配做炮灰吗?

发布于 2018-06-21


【理想主义大白痴】回答:


我是2008年第一次新方案的考生,真没想到这个奇葩的方案竟然使用了十年。不过还是很感慨终于有人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我来说说自己的经历。我是一个典型的偏科型理科生,高一的时候物理大概学到普通物理水平,微积分学得半斤八两。2005年高一期末考,当时新方案还没确立,考试科目仍然是语数外物化各150分。我跟同学对完答案后发现自己英语数学语文都考得很差,但是最后我物理考了满分,化学也考了接近第一,一口气就把自己名次拉回年级前十。这是最后一次我这种理科生能轻松的控制自己命运了……考试结束了,暑假放假前,新方案也公布了。


在新方案下,全面的人才有机会。理科尖子生唯一的出路就是竞赛,我最后竞赛失利了,没有一等奖,无法保送。只好高考。


新方案只考三门,数学160+40附加题,英语120,语文160。表面上是考三门,事实上整个班级英语最高分和最低分不会超过8分,语文不会超过20分,但是数学根据难易不同,可以产生甚至于七八十分的分差。我虽然物化都很好,但是数学很神经刀,经常一会儿前几名,一会儿倒数,所以对我而言这个方案简直不能再差。


其他科目评等级是个玩笑,120分满分,全市模拟考的时候,经常出现118=A+,100也是A+的情况。118与100代表的对物化理解的真实的差距有多少?自己体会一下。


最后高考,语文英语都很好,可是数学不幸发挥失常,离清北差十分,离上交差一分(当年一分差了300名)无奈去了别家。


进了大学,开始几年真是让人无比懊恼。我轻轻松松拿了系第一,数分满分,普物不用看教科书直接做作业。但是我完全没得选择,重新高考吗?语数外再考一次有什么用?转专业无门,中国也没有转校这种事,真是无限得压抑。明明我应该去学习最顶尖的理工科,却无奈学一些有的没的。最后甚至到了我整个学期完全不学习,最后两周突击一下,一样还是GPA第一。那种能力与知识难度的错配真是让人觉得无比痛苦。


后来本科毕业,去CMU读书,很庆幸CMU给了我新生,很偶然得入了机器学习的大坑,那种熟悉的物理式的思维方式不止一次让我在深夜泪流满面。课程的难度逼迫我经常48小时不睡,思考数学证明。终于找回了,曾经以为再也找不到那种对知识的狂热。回头看看我还是幸运的,但是凭什么才能要依靠运气才能施展?

【注意,一般CMU指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简称CMU

所以说,被语数外高考耽误的理科生们啊,不要放弃,人生的路很漫长,永远不要放弃寻找你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大多数一线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小,找到自己热爱的专业远比学校的牌子重要得多。知识和能力也远比学位重要。那些从小一次次考试所给的只是虚无的外表,真正的勇士不需要名号。

发布于 2018-06-21

【知乎用户】回答:

2008年江苏高考正式采用3+2+小高考的改革模式,2018年高考完终于要废除这种高考模式了,2020年高考是最后一届3+2+小高考,我只想说:整整13年,正好坑了我们江苏90后这一代!

【昭文君】说:

教育改革本身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但过去的教育改革,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语数外平衡发展,选修科目评等第,最终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进入大学后理工科的不擅长理化,文科的只会语文英语。既然如此,未来建设用的专业人才去哪找?大家都会语数英,就拿这三门去研究高精尖学科?

学的最难最深的江苏考生,在各地实施地方保护主义这一大背景下,还要为落后地区学生腾挪出大量名额。后妈不养,亲妈不爱。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发布于 2018-06-21

好吧,各位同学们:人生何处不春风?!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每个人都生活得不容易。“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继往开来。

【玖顿】又来了新烦恼:

作为新高考第一届学生,我现在总体感觉我们这一届高一,就像小白鼠。

政策去年说十二月份出,

年级里火急火燎开始准备提前分班顺应新高考

到了十二月又说三月出,搞了半天又不分班了

到了三月又说两会开完再出,

两会开完又说找个合适的时间

那么什么时间合适呢?

期中考试之后。。。

所以,现在老师急学生急家长急,分不分班,怎么选科。。。。。

据说,新高考三加一加二,说好不分文理,搞了半天还是要在物理和历史里面选一门,化学不能和历史配,物理不能和政治在一起,说白了,还是三加三文理分科。怎么折腾怎么来。

新高考的学测,就是相当于小高考,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原本应该在高二的学测一下子变成高一下学期六月份左右,物理和历史的学测是高二上学期,不过也有老师说:说不定所有人所有科目都要学测哟

修改一下这里的学测,学测是在高二上学期的一月作业考,除了语数外六门学科都要考,也就是说在过年之前我们要上完选修,复习必修,停课语数外,考完学测,裸考主课。

新高考带给我的还有一个打击在于,原本周周放的锡监,现在二周放。。。

班主任动不动说我们这一届形式严峻。

更可恶的是!新教材怎么还不出来啊啊啊啊!对着新课标,用着旧教材,迎接新高考,我心中有一句xxx不知当讲不当讲。

于 2019-12-07

在2020年国内这样的经济结构下,叠加海外如此不确定的形势,中央政府英明决策,提出用内循环来搞活经济,绝对的合理,正确和与时俱进。

与之相对应,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与经济强省,也需要用好教育内循环!正如郑强教授所言,科技立国,实干兴邦。充分发挥省内高校的多层作用,在培养优秀人才、发展科技,、服务地方企业与社会方面做得更好。

笔者惊喜发现的是:近期南京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育地总部经济,努力为一流高校在本省地级市建立分校区,益处良多!


【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25万人】新华日报,今日江苏 2020年7月30日

7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的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预计到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将力争达到4万人。提高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树立质量导向,率先启动综合评价

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2019年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来自高水平学校及优势学科的优秀生源。”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石教授介绍,学校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上年增加10%,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占比接近90%,比上年增加11%。2019年录取的全日制博士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也比上年增加16%。

“‘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目前全省91%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57%的研究生在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学习。

“江苏高校数量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在全国较为靠前,但实力超群的一流大学和学科还不够多。”葛道凯坦言,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入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今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参与综合评价的36个高校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

“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洪流说。

挤掉“水分”,注重学位授予质量

去年10月,南京大学对206名博士研究生、98名硕士研究生督促按期答辩。此前,该校研究生院还发布消息,对环境学院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下发拟予以退学处理的告知书。

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江苏研究生教育“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我们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洪流说。

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连续两年共分流淘汰1440人。据介绍,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因为学术不端。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2018年,省教育厅共抽检38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含科研院所与部队院校)的1989篇硕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97.40%,较上年度提升0.43个百分点;优秀率达5.55%,较上年度提升1.96个百分点。

推动产教融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

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当前,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今年将超过60%。今年江苏新增的1万个研究生招生计划,基本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

“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江苏面临的新问题。

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洪流介绍,基于江苏是制造大省,研究生教育优先布局与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位授权点,“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78个优势学科中,50%以上为相关学位授权点。”

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七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

#盛夏高考季# #学浪计划“# #优学未来话教育#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