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开始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将全面实施新一轮高考。
新高考实行“3+1+2”模式,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选科目以外,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不分文理科,由学生自主选科,使高考制度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也给学校在授课安排、班级管理、师资配置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
面对学生管理、教学工作的巨大变革,西安的高中目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知名中学的校长,请他们分享学校落实新高考改革工作的方方面面。
A.有学校已进行选科意愿摸底
不同学校摸底结果存在差异
“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学生选课意愿摸底很重要。”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执行校长郑宏宝表示,提前充分地摸底可以让学校有充足的时间筹备师资、教学硬件设施,为选课走班做好准备。据了解,学校将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学科兴趣、职业规划,在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选课志愿表》,进行选课班分类分层。
西安市育才中学已面向目前在校高一同学进行了“新高考模拟选科问卷调查”,校长沙涛介绍,学校在摸底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优势学科三个因素。“当学生发自内心对学科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对做出的选择产生怀疑。”根据西安市育才中学选科意愿的调查结果,在349位填写问卷的同学中,58.74%学生首选物理,41.26%学生首选历史。在科目组合方面,本届高一学生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大文大理组合。理化生组合占比26.07%,史地政组合占比21.78%,位列12种选科组合前两位,占比最少的是历化生组合。此外,位列学生选考学科依据前三位的因素是学科成绩(占比88.25%)、个人兴趣(占比72.49%)和职业愿景(占比40.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摸底调查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校长刘文震介绍,首选物理的同学占多数,首选历史的同学约占三分之一。在选科组合方面,选择理化生、史地政的传统大文大理组合的同学比较少,选择物理、生物和地理的同学比较多。据刘文震分析,此结果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所选科目组合的专业录取覆盖面相关,“选择理化生难度比较大,也意味着要和学霸竞争。”此外,他表示,目前初步选科摸底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实际情况,学校日后将进行多轮模拟选科调研。
B.为学生优先推荐最优组合
同步做好12种选科组合的准备
“新高考既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作为学校应全面做好学生有选取每一种组合可能的准备工作。”郑宏宝表示,经开三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配比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选课走班需要。同时,他强调:“选课不能仅凭学生的一己之力,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发挥家、校合力。”
具体而言,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目的选择上,郑宏宝指出:“‘3+1+2’中的‘2’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求职意向、职业意向中适用专业及专业发展中所需学科进行选择;另外还要结合学生自身实力,‘1’中涉及位次分,还要考虑学生自身该学科的竞争力选择。”此外,经开三中将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点对点”的选科指导,从科目兴趣、学习方法、学校师资、家长建议、师生关系等5个维度,按照权重进行赋分,填写《优势学科发展决策表》,作为学生科目选择的重要依据。
学校学科建设情况也将作为学生选择科目时的重大考量。沙涛介绍,育才中学将根据学校实际学科情况和学生整体情况,在科目设置方面优先推荐最优组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逐步实现从“配餐制”到“自助餐”的转变。同时,学校将大力推进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当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沙涛介绍,育才中学将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新高考,生涯规划是核心。这决定了后期的专业和职业方向,是最基本的原则。”郑宏宝也表示,学校将增加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配备,为学生选择学科提供帮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拥有依托大学的资源优势,据刘文震介绍,学校将在高一年级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兴趣爱好的测试,根据学习成绩和兴趣变化不断调试选科规划。对于选择科目,刘文震表示,学校会尊重学生选择,会准备也有能力配齐12种选科模式,同时会向学生推荐高校专业覆盖率最好的6种模式。此外,他提示,其他已经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的相关数据也可作为参考依据。比如:2021年是辽宁省“3+1+2”新高考落地第一年,根据辽宁省2021年普通类高考分数线,历史组本科线(456分)与物理组本科线(336分)相差120分。依据辽宁省公布的2021年“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达到历史类本科线的学生占比49%,达到物理类本科线的学生占比91.2%。此外,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首选物理的考生可报考72%的招生专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选科组合覆盖了98%以上的专业。
C.选科走班后将分行政班与教学班
教师由学科教学者转型为全面管理者
在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选课走班制将采用“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据了解,学校将采取语数外学科分层分班组成“行政班”,根据学生的选课结果分成若干“教学班”,分设行政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班主任之间定期沟通。
对于出现空堂的学生会指定学习或活动位置,如图书馆、自修室、实验室等,所有地点也会安排参与管理的老师,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学习及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选课也是在选老师。”郑宏宝校长表示,学校将以新高考为目标,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改革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以新的考核、激励方式,督促全体教职工适应改革。
“选课走班后,行政班与教学班存在学科差异,学科学习成绩和基础也截然不同,我们将采取分级管理的制度进行管理。”据沙涛校长介绍,育才中学日常管理、大型德育活动仍以行政班为主,选科后的教学常规管理、校本课程及学生管理以课任教师为主。
“在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将不得不与具有多种背景、需要、期望、动机和志向的学生建立关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具备多种能力。”在沙涛看来,新高考模式必然引起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变革——教师是学科教学者,更是学科教育者;教师既是学习指导者,更是全面管理者;教师既是课程执行者,更是课程建设者。
据了解,育才中学将建立学生导师制,由一位导师负责若干名同学的选课、学习、生活、管理、评价、德育等方面工作。沙涛表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出发点,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帮助学生彰显自身的生命价值。” 华商报记者 锁铮铮 实习生 石雨萌
如何讲好陕西高校故事?
华商首批17所高校新闻站全新赋能校媒融合
“成立首批高校新闻站既是一次良好的开端,又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华商报持续与陕西教育同频共振,彰显媒体责任与情怀。”3月4日下午3时,2021陕西高校总评榜颁奖暨高校新闻站授牌仪式在华商报社举行。
华商报社总经理聂保刚、华商报社副总编辑李明、华商报社副总编辑张萍妹、华商报社副总经理拓峰、华商报社副总经理马宏斌、华商报教育健康中心总经理杨萌、华商报教育事业部主任杜娟等出席此次活动,并为新闻站合作院校以及总评榜获奖院校授牌、颁奖。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大唐综合职业高中、西安铁道职业学校等三十余所高校、职校参与了此次盛会。
>>全新赋能
高校新闻站开启校媒融合的新篇章
华商报社总经理聂保刚首先向获奖院校送上了诚挚的祝福,他在致辞中表示,“去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会各界看到了陕西各院校的速度、温度和力度。关注考研,关注大专院校师生,华商报与高校同频共振,彰显媒体责任与情怀。”
作为西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华商报致力于打造陕西高校及职业院校品牌,和多所院校一起打造人才的高地。聂保刚表示,“此次我们面向部分高校,授牌成立高校新闻站,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多的与新闻媒体零接触的机会,并通过华商报搭建的平台实现梦想。我们期待学子们能够积极参与高校新闻站的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此次活动中,华商报联合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共同设立“校园新闻站”。据悉,此为首批新闻站设立院校,华商报后续将持续为校媒联合打造人才交流的平台和沟通的渠道。
“华商全媒体将充分利用传播优势及社会影响力,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进一步强化与高校的合作,依托华商报社品牌,紧贴学生学习生活,成立‘校园新闻站’‘高校媒体社团’等组织,深入挖掘高校新闻亮点。”华商报社教育事业部主任杜娟从项目规划、内容传播、未来发展等方面对高校新闻站进行介绍,她表示,此次活动开启了华商全媒体平台和高校的融合之旅,不仅给各大高校传播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完全真实的学习实践平台与机会,同时通过大学生的探索实践为华商媒体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宋阳在现场做了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分享,“高校宣传要树立内容为王的思想,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借助高新技术手段用心打造工艺精湛、形式新颖、包装时尚的内容大餐,既要营养健康又要美味,把深刻的道理通过鲜活的教育载体与表现形式讲清楚,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时代感和迹象。”
“2022年,是华商报的第25个生日,也是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华商报创刊之始,西北大学就与华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西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琛表示,校党委宣传部将第一时间提供优质的新闻线索,全力以赴提供优质的新闻素材,整合资源组建通讯员人才梯队,积极配合联络专家智库,真正建成华商在西北大学的新闻站。
>>年度评选
30余所高校及20余名个人获奖
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进入颁奖环节。日前,华商报推出“致青年TOYOUTH2021陕西高校总评榜”活动,经专家评审及大众推荐,最终,一批具有示范引领的高校、职校及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人获得2021年度大奖。
此次总评榜活动共设七个奖项:分别是年度高校教育功勋人物成就奖、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物奖、年度高校综合实力奖、年度学生满意度与就业竞争力示范高校、年度青春榜样优秀奖、年度教育公益榜样奖、年度高校最美逆行者奖。
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西安信息职业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西北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西安医学院高等专科学校、西安技师学院、陕西蓝天民航技师学院、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西安铁道职业学校、西安大唐综合职业高中、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30余所高校、职校以及20余名个人获奖。
“感谢华商报建立的平台和授予的奖项,感谢长期以来支持培华、民办教育公共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各界同仁……”西安培华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柳雨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媒体是个大熔炉,更是一个育人的大平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将和媒体融洽、融汇、融通,向新的历史起点向更高目标迈进,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西安翻译学院学生吴一凡获得了“最美逆行者”奖项,她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当志愿者的故事,“我们不仅仅是青年,也是一名医护人员,投身于疫情防控、参加抗疫工作的时光是最难忘的,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感受到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
>>社会反响
携手华商共同讲好教育故事
“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主流媒体的监督和宣传。”西安铁道职业学校校长刘爱民指出,西安市正在推进职业教育“名校+”方案,以优质普通高中带动中职学校德育和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华商报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特别感谢华商传媒给陕西高校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的好平台,接下来西安交通大学将和华商传媒一起联手,传播交大好声音,讲好交大故事,贡献交大力量。”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干部崔可嘉十分认可此次活动。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主任张佼同样表示,“希望在未来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可以和华商报深度交流,大家一起联手讲出中国好故事,讲出法学好故事。”
“感谢华商报提供平台,把陕西高校通过新闻工作站联系在了一起,为高校新闻发掘好人好事,把更多的能量传播出去,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和实现。”“新闻站的建立为学生实习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活动让学子感受新闻价值、体味成长快乐。学校将与华商强强联合、共创辉煌!”“2022年,将继续和华商报携手共进,共创未来!”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韩晓剑、西安外事学院宣传部副部长何晓峰、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王海龙、西安欧亚学院媒体中心主管李刚军等给予此次活动高度评价。 华商报记者 张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