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貌取人”通常是指以貌取人的标准。
在现在这个社会,以貌取人是很多人都有的习惯,但是接触久了,很多人就会明白,有时候外貌也不是那么重要,用外貌来衡量一个人更是不可取的方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
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宰予和子羽都是孔子的学生,但是宰予长的好看,又能说会道;子羽长的很丑,人也老实。两人给孔子的第一印象就差别很大。孔子一眼就看中了宰予,并且不喜欢子羽,他认为这个人长这么丑,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于是,孔子便倾心教导宰予。不受重视的子羽便退学回家了。
回家后的子羽发愤图强,刻苦求学,后来成为了一名很有名的学者;而被孔子悉心教导的宰予却很懒惰,读书也不专心,并被孔子称为朽木。虽然后来凭着自己的能说会道坐上了宰相之位,但最后也因为不安分被处死了。
后来孔子就悟出了一个道理,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就是宰予的事告诉我,不能凭说话来衡量一个人;子羽的事告诉我,不能凭借一个人的外貌来衡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