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诚实守信的成语】鲁肃和孔明的见识和义气通过了时间的验证,他们诚实守信符合道义

孔明子敬义的信近义理(共277次)

《资治通鉴》最重要的警告榜样

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但不能像他对周瑜和吕蒙的信任一样。刘备相信孔明,但最终不会违背关羽和张飞两位兄弟的谦逊。

为此,汉王朝的大一统天下终于统归到了曹操的手中。谁造成的?不言而喻!

鲁肃

或者有人会持此一说:曹操是窃取汉朝的叛贼,孙权也是;刘备抗拒曹操,却与孙权去保持友好的关系,就是不义之举。

就事论事,在古典汉语里有一个词语叫“充类至尽”,我们于是就充分推理所谓的“道义”。那么,在东汉末世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只要是争战中的群雄之一,无论雄杰还是豪杰,没有一人不可杀,有谁是能立于道德的制高点,又有谁敢称自己一直是在为正义而战?

若说孙权自己叛逆不成,还坐视曹操把汉献帝死死地拽在手掌心里,有其偶然性。那么,当年韩信不也曾有请求西汉高祖刘邦封他为齐王之日?窦融且有在心中对是否归附东汉光武帝刘秀持迟疑之念!我们怎能强求每一个争战群雄都像张巡、文天祥一样?像他们一样绝对忠君,才能与之共事?我们站在地球上,横看竖看,相关史实肯定没有,若真是这样,那必定会是无政府主义成为社会主流。历史上的睢阳守将张巡是唐代的忠义典范;信国公文天祥则是宋代的忠义典范,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他们共过事的人,都绝对地忠君?史家和史学家对此将难置一词。

若我们真要如此去核实,深入到隐约细微之处,那么,相同的际遇,先主刘备在曹操的高压之下,就不能如北海相孔融那样,选择从容就义,而是北向投奔了昔日的敌人袁绍。我们岂能就此还认为他刘备是绝对忠诚,极其孝顺,是立志大节的人物吗?

因此而说,就形式而言,孙权和刘备,孙吴和蜀汉,两大君主,两大政权,不可以不合作。

孔明

鲁肃和诸葛孔明二位先生的见识和义气,通过了时间的验证,他们的诚信,完全符合道义,因而可以长期坚守。先主刘备陨殁,诸葛亮立即与孙吴修好,可惜的是,鲁肃已经在刘备之先去世,不然的话,他们各自的统一大业都有希望。即令没希望,他们二位敦厚守信的品德,在那纷乱多变的动荡世代,至少,也还是保存了一分人间的道义!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