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
《丑陋的中国人》即将停止上市。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点吃惊。此刻,这本书在当当网的自营板块已经是“缺货”状态了。
停止发行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说是这本书的作者柏杨先生(1920-2008)的遗孀张香华女士向两岸出版商正式发出声明:“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
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停止发行的决定是遵守了柏杨先生生前的意愿。
张香华女士还说:有出版社希望取得她的授权,从《丑陋的中国人》中摘文,选入台湾中学一年级教材。几年以来,张女士持续收到类似邀请,她都一一回绝了。
她说自己回绝的理由是:担心这部作品被用来“辱华”,所以断然拒绝了。
张女士还表示,这本书在2024年与两岸的签约出版社合约到期后,永不再续约,她甚至希望两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书。
她强调,柏杨生前一再交代,当大陆文明已经进步了,就要废除这本书的发行。(我不知道这句话是柏杨先生的意愿,还是张女士的看法。表示尊重吧。)
“民族性”或者“国民性”,是指这个民族的相当一部分人明显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民族性”的问题,我之前写过文论述过。我的观点依然是:在一定范围内、在一个较短时期,民族性是存在的。
民族性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且确实能相对稳定地传承。比如,今天的山西人跟四五百年前的山西人,仍然有一些近似的特点。
但是,民族性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环境、社会体制、经济发展程度而改变。
今天的中国,跟几十年前相比,经济有了长足进步,文化也有了发展,人们的性格、观念也有一些转变。往大里说,民族性有了转变。
这就很明显地显示了,民族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把几十年拉长到一百年,这种转变就更明显。如果拉长到一千年,甚至两千五百年,这种转变就大得超出我们的想象。
另外,说某一个族群丑陋,当然不会让人高兴。但是,不管是个人,还是族群,都要有接受批评的胸襟和气量。
作家李敖批评柏杨,说他把一部分中国人的特性,加到全体中国人头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以偏概全,肯定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把书名改成《丑陋的一部分中国人》,似乎又有点别扭。
比柏杨更早的鲁迅先生写文章批评一部分中国人的坏习惯,也常常冠以“中国人怎么样”,而没有说“一部分中国人怎么样”。所以,这种以偏概全,在修辞上是可以理解的。
是啊,不管是个人,还是族群,面对批评,比较好的态度是:如果批评得对,就要改。如果批评得不对,也可以像古人说的那样,“无则加勉”。
日本人在这方面做得不错。20世纪70年代,日本也出版了一本书,叫《丑陋的日本人》。当时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有赞誉的,也有指责这是丑化日本人的,但是,这本书还是留存了下来。日本人也进行了一定的反省。到了2008年,日本又新出了一本书,叫《新丑陋的日本人》。
名字带“丑陋”并且跟一个民族相关的书还有一本,叫《丑陋的韩国人》。不过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不是韩国人写的,就不计算在内了。
如果《丑陋的中国人》真要停止发行,那就停止吧,我们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和意愿。
但是,我们要记得,今天的我们仍然不完美,需要改善的地方仍然有很多。我们也不要忘记,一个懂得时时自省的个体和民族,一个有着广阔胸襟的个体和民族,一定更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