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棋王读后感专题之又双叒叕读《棋王》:谈一谈需求和阶层

哈罗德布鲁姆,在《如何读,为什么读》中说:“现在的短篇小说往往是契诃夫式和博尔赫斯式的。

契诃夫式的读者可与故事建立某种个人联系,博尔赫斯则把读者引入一种由非个人力量建立的王国。钟阿城(后称阿城先生或先生)的《棋王 树王 孩子王》就是三部契诃夫式的中短篇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是任一角色,与故事中的人、事、物建立联系,然后思考自己的人生。

台湾作家朱天心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棋王 树王 孩子王》横空出世,震动中国台、港,阿城打到的高度至今还悬在那里。”钟阿城更被王朔赞为“作家中的作家”。他的文本风格总是与宋明小说语境辉映,摆脱了同时代作家们的共性特点,不失新鲜又没有距离和陌生感。

《棋王》读了5、6遍,今天再来说一说。

《棋王》以知青下乡为大背景,同时代这样背景的作品不胜枚举。但阿城没有寻根更无苦旅,他在追问生命更为深邃的本质。王者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印象,然而棋王却是隐没在时代和人间的高手。他让我想到自己、想到无数个和我们一样寂寂无名、普通平凡但又有一点嗜好的人。

痴与吃

《棋王》主角王一生,他父亲是继父,解放前卖力气的,一辈子挣得钱一眼就能望到头,解放后身子骨不好了,又开始酗酒。母亲年轻时出卖身体,后来嫁了3次,再生了一个女儿就去世了。王一生和父亲、妹妹共同守着无望的人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王一生这样的家境,首先需要解决的应该是生理需求层次问题,吃饱饭、穿暖衣。

偏偏王一生是个棋痴,痴与吃都要解决,需求产生了冲突,他继续痴迷象棋还是先解决吃饭问题?我没有读出答案。不过,看得出来。王一生是稍微倾向于痴迷象棋的,吃得问题他也很在意。只能说,两者皆重要,痴迷更胜一点。

阿城先生关于“痴”与‘吃’的描写,很是精彩。

在《棋王》里第一次写痴,是“我”与王一生在火车上相遇,他写道“我的座位恰与他在一个格儿里,是斜对面儿。于是就坐下了,也把手拢在袖里。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

如果,家境贫寒到王一生这一地步,身无分为、无依无靠,先把肚子填饱应该是更理智的决定。看到吃的可能会两眼放光,但是看到一个可能会下棋的人两眼放光,读者立即能体会到王一生对象棋的“痴”。

第二次写痴,王一生和“我”正在下棋,“我”看车厢人头攒动,听到月台送行的哭成一片,晃神的功夫,“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

“我”一句不下了,就能让王一生的身子软下去。除了象棋,他心无旁骛。原本正陪他下棋的“我”不想下了,他便像是受到什么打击。

同样地,“吃”这件事对王一生来说也至关重要的事。阿城先生写得如在眼前。在《棋王》第1部分,先生写了一段王一生吃盒饭和一粒干米饭的状态,写他脸上绷满筋络、喉结一紧一紧的样子,让人难忘又不禁跟着吞咽口水。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王一生去农场解决了“吃”的问题,得空就请假去下棋。第2部分,与“我”再次相见时,两人有一段对话令人深思。

王一生:“不错,真的不错。还说什么呢?粮?钱?还要什么呢?不错,真不错。”

我:“钱是不少,粮也多,没错儿,可没油哇。大锅菜吃得胃酸。主要没什么玩儿的,没书,没电,没电影儿。去哪儿也不容易,老在这个沟儿里转,闷得无聊。”

王一生:“你们这些人哪!没法儿说,想得尽是锦上添花……”

生理需求解决了,剩下的需求便都是锦上添花。这道理听起来粗糙了些,细细琢磨还是挺现实的。电影《1942》就像是为这句话做的注解,因为电影表达出了在极饥饿状态下,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从而证实了填饱肚子是最基本的需求,其他所有事都在为此锦上添花。

有人可能会持不同意见,人活一世,如果只是满足像饥饿这样的生理需求,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分别?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等自己到了极饥饿时,再来说填饱肚子和精神追求哪个重要吧!

《棋王》另一个重要主题是阶层。

同样是下乡的知青,王一生珍爱的一副象棋是他母亲临死前用捡来的牙刷把磨成,脚卵则带着一副明朝的乌木棋。王一生去农场是为了填饱肚子,脚卵在农场不仅有古董棋,还有麦乳精、酱油膏、巧克力这些稀罕之物。关于吃,王一生从未尝过海鲜之味,脚卵则山珍海味无所不吃。最为讽刺的是阿城先生写了“燕窝”那一段儿,脚卵爷爷在世时,还专门请一个人花一整天来拔出一个燕窝里的脏东西,而这费时、费力的东西却很腥。

富人花费重金、舟车劳顿去买一口腥,仍不满足。穷人吃饱穿暖再无其他奢求。不同阶层、不同境遇。但生活不易,各有各的问题。在具体的生活面前,王一生痴迷象棋,他的朋友画家痴迷画画,钻进一件事情里,燃烧自己。脚卵和父亲家道中落,为了一份特殊照顾要牺牲古文字画,不愿意做的事也要去做。

不知阿城先生是否真得遇见过“王一生”“画家”这样的人,不比较、不气馁、喜欢的事就欢喜地做。在需求和阶层之间,仿佛永远都能找到平衡。在吊诡的生活面前,保持孩童一般纯粹的热爱,这是一种天赋吧!

结语

我是李小嘒,我是读书路上的新手。

欢迎关注、点赞或拍砖!

原创不易,洗稿必究!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