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张培
一到冬天,湖北省恩施投资族苗族自治州建市县红岩摄影民族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军帖心里热乎乎的。
脱贫后,她和家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也从低矮破旧的校舍搬进三层高的现代化教学楼,食堂免费提供热气腾腾的饭菜。不仅如此,前几天,她还收到了崔叔叔从上海寄来的学习用品。张君婕口中的“崔叔叔”,是上海市青浦区人武部副部长崔晓龙。
两人相识于2018年。崔晓龙从上海交流到建始县人武部任政委不久,得知红岩镇民族小学部分学生家庭困难、有辍学风险,便发挥交流干部的优势,多方联系在上海的战友、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2020年8月,崔晓龙因工作调动返回上海。尽管相隔1300余公里,他仍然惦记着建始县的学生们:“冬天到了,教室里冷不冷?孩子们穿得暖不暖?学习上还有什么困难?”
“至2019年,恩施州8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的情况实现动态清零。”恩施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向华说,“但部分山区学校教学条件还很落后。”
当前,16名交流到恩施军分区的干部,多数来自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在他们的带动下,来自东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资金支持源源不断涌入,搭建起从东海之滨到武陵山区的“连心桥”。
课间时分,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六年级学生刘万全和同学们讨论老师布置的一道思考题。“他现在开朗多了。”任课老师彭诗慧告诉笔者,“在军分区交流干部任哲牵线搭桥下,刘万全收到了来自上海的爱心助学金,脸上笑容多了起来,成绩也有很大提高。”
刘万全是今年恩施军分区新确定的5名帮扶学生之一。8月,恩施军分区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将爱心助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对口帮扶的石灰窑村,军分区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调研学生家庭状况。
“我们发现,脱贫之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任哲介绍,但仍面临一些难题。比如,有的学生患病需长期服药;有的父母在外务工,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他们均已享受国家的兜底保障。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助学帮扶,为他们多加一重教育保障。”
为此,任哲联系上海一家企业,与石灰窑村5名学生确立帮扶关系。今年10月起,学生们每月能领取到一笔爱心助学金,直至高中毕业。
“孩子们都很好,不用担心。”接到崔晓龙打来的电话,建始县人武部政委刘友权笑着回答。据了解,该人武部今年又与花坪镇石马小学结成共建关系,他们不仅援建了一间“春苗图书室”,还协调武汉一家爱心企业帮扶2名学生。“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正在路上,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刘友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