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小学制作蝴蝶标本。
通讯员供图王阳明先生铜像揭幕式在余姚中学隆重举行。通讯员供图
录播心理健康微课,开展线上课堂教学。
通讯员供图
深化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培育德育特色学校上百所,引导近4000位班主任参与研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或兼)职教师实现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余姚有46所学校被评为宁波市级文明校园,创成总数在宁波下辖的10个区县市排第一。
一连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是余姚教育在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德育工作上做出的实实在在努力。近年来,余姚多措并举为中小学德育工作“保驾护航”,包括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完善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满怀诚意打造幸福教育,培育阳明传人,赢得师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武海彬
上百所德育特色学校 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的平台
1200多名师生环湖而立,大声诵读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篇,“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阳明教诲响彻姚中上空。2017年6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阳明学子相聚余姚中学,感受“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校风,开启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作为致良知涌泉学苑的重要试点之一,余姚中学先后创建“阳明心学传习馆”,树立“王阳明先生铜像”,命名“心”字石、明德楼、得心阁、心心桥等建筑景点,令姚中学生深切感受到: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致良知就是致幸福,致良知就是致青春。梦麟中学每年都会秉着打造“梦麟文化”、培养“最美学生”的理念,开展形式各异的德育活动。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秉承“崇德、乐思、勤学、重能”的校训,按照“认知明理、营造环境、开展活动、检查评比”的方案步骤,从“规章制度约成礼、校园氛围营造礼、课程渗透熏陶礼、人际交往促成礼、主题教育强化礼、乡土经典传承礼、学生社团展示礼、社会实践渗透礼”等八个方面形成“多维渗入式”礼仪特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达到“以礼立人”的德育目标。
姚北实验学校以“全人格教育”为育人目标,践行“多一个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文化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以国学教育和青春健康教育为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与领域,丰富德育工作内涵,促进德育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构建师生共同认同的校园文化。
四明山革命老区的“红军小学”——梁弄镇中心小学,直接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穿着红军服,唱着嘹亮的红色小曲,孩子们徒步行军5公里到10公里重走革命红军路,成了最美风景。类似的红色主题还有世南小学国旗班的队员们,每年新生入校就会用特殊的方式在校门口夹道欢迎学弟学妹的到来。
凤山小学虽然外来务工子女占到80%,但近年来通过引入中医药文化体验教育,成功入选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联盟学校。3年前起,该校将原有的基地及校门口南侧空地进行整合,扩大为“一基地五个园”,先后打造中医药特色的“凤山妙手馆”和宁波市第一家“蝴蝶探秘工作室”,孩子可以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具体实践操作相结合,丰富中医药知识。
还有一些中小学及幼儿园紧跟时代变化,丰富德育课程。如余姚二中和余姚市实验二小把连廊、楼梯、墙壁等校园景观做成蕴含文化的课程,成为隐形“德育教科书”;姚江小学两年前就顺势开展“食无语,食无余”活动,同时通过主题队课、评优表彰等形式鼓励学生做到餐餐光盘、人人节俭;梨洲小学大力开展影像德育,以摄影为媒介,以本土文化为基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心幼儿园围绕“让孩子生活体验、自然获得、整体发展”这一成长主线,以“节日活动”为载体,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知成长的喜悦。
目前,余姚已基本形成“以河姆渡文化重塑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以姚江文化教育学生心存大爱与恪守仁义”“以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感恩奋进与成就人生”的三大目标体系。评选出的上百所德育特色学校,既有以王阳明、黄梨洲等先贤命名的名人特色,又有以梁弄红色革命文化等为代表的地域特色,还有以余姚中学“致良知”等为代表的办学底蕴特色,“一校一品”,亮点纷呈。此外,陆续开展的“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找家规·立家训”“走读余姚”“姚剧经典曲目进校园”以及“小孝星”评选等德育体验活动,更是为学生搭建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来源:现代金报 数字报刊
申明:本文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