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化妆,继续开辟新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陇南市武都区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将于2021年11月15日—17日在武都召开。回顾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暴洪灾害,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区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区十七次党代会召开之际,陇南武都发布微信公众号、陇蜀之城APP将推出《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专栏,报道全区过去五年来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美丽幸福新武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春风化雨润桃李。“十三五”以来,武都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之路,均衡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地位不断提升,真正将“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政策保障——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区直面教育困境,谋思路破难题,着眼于健全保障机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教育部门制定了武都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教育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武都教育到202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确定了工作方针,从布局规划、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为全区教育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全区逐步增长教育经费投入,据了解,2017年至2020年武都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平均增长了2.85%、12.36%、0.27%、7.95%。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均实现了正增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武都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全区普通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再一次体现了区委、区政府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的决心。全区各学校纷纷表示将按照实施意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管理制度、着力培养优秀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实施意见的颁布,让我们看到了武都区政府对教育布局的高瞻远瞩,教育强区建设步骤清晰,步伐有力,尤其是教学质量提升系列工程。涉及到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教科研管理,智慧教育,还有我们的名师课堂,课后服务,人才引进,教育奖励,资金扶持,公益经费的投入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让人振奋。我相信我们全区所有老师都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为推动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城关中学副校长党亮充满信心地说道。
提质扩容——为教育发展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时下,走进武都实验中学,干净宽阔的操场、绿树环绕的林荫道、美丽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楼内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新型的多媒体设备,老师生动翔实的讲解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设备结合起来,让学习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据了解,武都实验中学现有多媒体教学网、校园安保系统、校园智能网络广播系统、自动办公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多网合一,实现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安全、服务等网络化全覆盖。同时,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多媒体电子图书馆系统、精品课堂录播直播系统、课程平台、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等各种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透过武都实验中学这个“小窗口”,透出的是武都区近年来对于教育基础设施工作的努力。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迈向均衡发展、特色发展新台阶,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
据了解,自2016年起,全区教育项目建设累计投资7.67亿元,对区内所有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进行了提档升级。武都区正努力建设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提升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兴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步履铿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武都区抓好引进、培养、管理、服务等环节,全力书写教师队伍建设“奋进之笔”,为全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充实教师队伍,武都区将人才引进工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全区普通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人才引进类型进行了明确划分,并提出通过安家补助、考核奖励、人事政策等政策支持,让人才不仅能“引进来”,还能够“留得住”。同时,在教师培育上,各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青蓝计划”、师徒结对模式,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徒结对模式,不管是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很乐意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同时,结对模式也提升了我自己的教学技能,我也非常高兴。”提到师徒结对,葆真小学教师李雅倩脸上挂满笑容。
“十三五”期间,武都聚焦教育之根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各项工作亮点纷呈。高标准建成了武都实验中学,拉动了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城关中学整体搬迁到原武都二中,新成立了滨江小学、城关小学,分设江北小学,城区新增小学学位近7000 个,极大地解决了上学难、大班额问题。通过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质量提升计划,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促进其同城镇优质学校协调发展,形成了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新机制。
“我们学校以前都是大班额,现在都成为了55人的标准班,在师资和教学,硬件设备上都有了全面的提升。现在我们上课不仅有宽敞的地方,更有多媒体、平板助教。而且我们也开设了各项兴趣小组,有篮球、沙画、舞蹈、科学、跆拳道、书法等,我们在专注教育的同时也关注了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城关小学教师曹莹介绍道。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年来,我区各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除了课业辅导外,还开设体育大课间、跆拳道、舞蹈、书法等个性化特色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让学生们在学校“吃饱”、“吃好”,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人民满意——期待让教育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村里也有幼儿园了,条件好还免费,不用再麻烦把孙女送到城里上幼儿园了。”看着孩子嬉笑玩闹,村民李大娘笑呵呵地说道。
“现在学校建的越来越好了,经常听我们小孩兴奋地说起学校里各式各样的新设备,看到他们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我们都高兴。”学生家长张先生说道。
“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咱们武都现在各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都很好。我们把孩子放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很方便,孩子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我们家长也很放心。”学生家长王科亚喜出望外。
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都是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质量提档进位……一项项改革举措见证着近年来武都区教育事业的成绩。如今,全区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内蕴巨大活力,外显独特亮色,教育事业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四五”发展教育规划,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学生有学上,上好学的基础上,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外出就读的学生都回到家门口上学,以实际行动书写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篇章。”武都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海东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武都区将继续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让更多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让教育带给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忘初心再启航,行动的方向更加明确,前进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以使命担当迈步全区教育发展新征程。
融媒体中心记者:石晨
监 制: 张文斌 审 核:张虎伟
责 编: 孟涛涛 编 辑:田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