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合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学期初语文
一、选择题
1.以下各句没有错别字,盲文的主音都正确的是()
A.以《六柿图》为例,木溪善画的笔法简洁快速,知白首黑,虚实识道,贵定(P)真幼稚洒脱透明,大量空白引导读者静下心来,戒掉(B)。
B.近日,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公布,改革目标直指教育评价机制,力图克服顽瘴(zhàng)痼疾,打破条条框(kuàng)框,打破传统的束缚。
C.主流文化对喜剧、喜剧文化历来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包容甚至欣赏。家国天下与柴米油盐并行不背,插科打诨(hùn)包含中国智慧,幽默吐(tǔ)槽宣泄情绪压力。
D.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关键是要厘(lí)清管、办、评各自的职责,如此方能井然有序而切中肯綮(qìn)。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论情节如何设计,不管手法如何创新,谍战剧首要的任务是完成主题叙事,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战胜对手,带领人民赢得最后的胜利。
B.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绣带”,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国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决心之大、成效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C.话剧《红色的起点》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演出季”展演剧目之一,院长田沁鑫在6月30日晚的正式演出中亲自担任总导演。
D.“去哪儿”旅游网数据显示,全国有127个城市的景区门票预定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80%左右,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景区门票预定量增长最快。
3.阅读下面材料,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文化史上,我们不难发现,古希腊人曾遭遇强大而优越的东方文化,他们一度似乎要被这些外来文化压垮了,他们的宗教几乎就是各种东方宗教的一场混战。但是,希腊文化最终并没有成为“机械混合的文化”或“装饰性的文化”,那是因为希腊人牢记着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他们开始弄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没有长久地做东方的追随者。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文化冲突中应坚持自身的文化主体性
B.坚持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
C.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文化结合过程中尤为凸显
D.本国文化应顺势而为避免成为外来文化的附庸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凡有志于中文创作的人,都不会认为善用四字成语就是创作之能事。反之,写文章而处处仰赖成语,等于只会用古人的脑来想,只会用古人的嘴来说,绝非豪杰之士。但是,再反过来说,写文章而不会使用成语,问题就更大了。写一篇完全不带成语的文章,不见得不可能,但是很不容易;这样的文章要写得好,就更难能可贵。目前的情形是,许多人写中文,已经不会用成语,甚至会用的成语有限,显得捉襟见肘。一般香港学生目前只会说“总的来说”,却似乎忘了“总而言之”。(乙)同样地,大概也不会说“一言难尽”,只会说“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
成语历千百年而犹存,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千锤百炼”,字义对称,平仄协调,如果一定要说成“千炼百锤”,当然也可以,不过听来不顺,不像“千锤百炼”那样含有美学。(丙)同样,“朝秦暮楚”“齐大非偶”“乐不思蜀”等成语之中,都含有中国的历史;成语的衰退正显示文言的淡忘、文化的萎缩。
4.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凡B.甚至C.捉襟见肘D.萎缩
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三、语言表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华社香港6月3日电 香港将于2021/2022学年起在中四(相当于内地高一)年级推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教育界人士认为,新课程能更有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国家发展。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于4月宣布,优化高中4个核心科目的课程,其中通识科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和“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3个主题组成。公民科重视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和国民身份认同,学生须学习国家发展历程、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特区政府教育局于6月2日向学校发出通函,并将《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上传教育局官方网页供学校采用。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文字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能够迅速学习,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记忆、模仿、征用既有“模式”,辨别现代诗的情感语义,对诗歌的创作一般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目前,人工智能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即对于符号的模仿和再现阶段,随着神经联觉和涉身感知理论及其实践探索,人工智能的理想远远不止让机器拥有情感,而是希望拥有“情感机器”。
通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很难对情感这样的特定目标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处理。而诗歌作为非通用语言,其语义内容往往是意象的叠加,意象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学习诗歌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理解“篇章级”的语义,而只需要理解到“属性级”或者“句子级”。AI诗歌创作浓缩出的“剪句”与我们碎片化的生活距离更近,带来超凡、空灵、多元贯通的新灵感,称得上是让诗歌回归“字符”的尝试。面对“属性级”微观语义,人工智能似乎把握得游刃有余,但是放眼到“句子级”,便会发现人工智能的理解力参差不齐,一些语句则显得突兀,言说倒错,不知所云。在“篇章级”的理解和把握上,人工智能更容易陷入混乱与错位。机械地叠加多重意象有助于情绪表达,但容易出现堆砌痕迹重、不能连贯表达清晰语义的情形。究其根由,诗歌要求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一方面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开阔领域,另一方面也需要逻辑的驱动与全局的视野,否则只是技巧的叠加、词语的堆砌和感觉的碎片,不能称其为“诗歌”。类似失败之作在人类写作中也比比皆是。本质上说,这是写作本身的失败,而非人与机器的区别。
艺术的“通感”和心理学的“联觉”是人工智能及其艺术实践的真正奥秘。人工智能已经在音乐、绘画、棋艺乃至文学等方面取得令人惊叹的进步,之所以在文学创作领域比较滞后,也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人类读者对有意义的书面语中大量的句法和语义要求更强的感知能力。“计算机诗人RKCP”的发明者库兹韦尔承认,目前而言,“文学机器”完全独立创作确实困难,相比音乐、视觉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作家对连贯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连贯性”的最高秘密在于“感通应和”之中,长久以来,诗人之所以是最高的智慧者,而想象力是一切才能中最科学的才能,因为诗人的想象力与万物共情,才能催生出宗教般神秘的应和。这正是隐匿于波德莱尔诗学中宇宙万物的“创造的逻辑”。简言之,基于“方程”与“算法”的人工智能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篇章级”语义、整体结构与全局视野上的缺陷难以弥补,希望借助人类的诗性智慧重构情感的机器及其创造的逻辑。
现阶段人工智能诗歌创作停留在表象思考的浅薄抽象水平,从“情感机器”走向“诗性语言之思”已成当务之急。诗性语言是寓杂多于纯一的语言,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存在的家园”,人工智能对语言的探索本质上也是对人的存在的沉思。人工智能已经从学习计算、逻辑与理性,转向对人类感觉、模糊、联想等非理性思维的探索。“强人工智能”研究则进一步开启了生物与日常世界打交道时的行为方式研究,使得人工智能在可能的情境中直接把握意义,并且不断探索、熟悉、改进与世界交往的方式,以此反身促进人类对“自我意识”的理解。尽管人工智能具有“诗性之思”还很遥远,但是这在将来都可以实现。
展望未来,“自我意识”的诗性思维正在给人工智能的未来带来新的愿景。现象学对算法时代情感与文学的深入探问,不太可能迅速催生出真正的“电脑诗人”,但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意识现象学)与意识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的沟通,能为人工智能和人类“知情意”的互换和相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选自《算法时代的情感与文学--由AI诗歌的AI分析谈起》,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AI诗歌创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能够迅速学习,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记忆、模仿、征用既有“模式”,辨别现代诗的情感语义,对诗歌的创作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
B.人工智能在学习诗歌时,往往不需要理解“篇章级”语义,只需要理解到“属性级”或者“句子级”,使其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进步巨大。
C.真正的诗歌并不只是技巧的叠加、词语的堆砌和感觉的碎片,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和人类写作中都存在相关的问题,本质上说,这是写作本身的失败。
D.现象学对算法时代情感与文学的深入探问,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与意识科学,更有可能促进人工智能和人类“知情意”的互换和相溶。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发展的愿景远远不止让机器拥有情感,而是希望拥有“情感机器”,借助人类的诗性智慧重构情感的机器及其创造的逻辑。
B.诗歌作为非通用语言,其语义内容往往是意象叠加,相较于通用自然语言,人工智能在学习其语言的过程中理解的复杂程度有所降低。
C.AI诗歌创作浓缩出的“剪句”带来超凡、空灵、多元贯通的新灵感,人工智能在面对“属性级”微观语义时,似乎能把握得游刃有余。
D.人工智能已经在音乐、绘画、棋艺乃至文学等方面取得令人惊叹的进步,这也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
9.请简要概括现阶段人工智能在诗歌创作方面尚存在的问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焰火(节选)
周晓枫
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遭遇的第一件事是流了鼻血。
窗户上铺满冰凌,像厥类植物交叠着。冬天有一根透明的魔术手指,趁着所有人都在入睡,它绘制图画。我喜欢把掌心紧贴那些冰凉的枝叶,细细水流从手的边缘流下来……用体温化开的地方,残留下来薄薄的冰片,可以被手指摁着在玻璃上滑动。当继续这个游戏,我发现,旧年留下了最后的礼物——雪。
流鼻血的沮丧一扫而光,我尖叫着跑上阳台,满心欢喜。我对过年时候的雪保持格外的热情和期待,它就像好老师写下的期终评语,允许你用橡皮擦掉过去,重怀希望,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开始。雪在继续。地上积了厚厚一层,说明从昨夜就开始了——雪悄悄绕过梦境,使梦境中,叶脉般纤细又交错的小径能够通往黎明,天使搭建的火柴天堂不在临近时陷落。非常缓慢,非常轻,雪不增加光线的重量,剔除阴影使它具有失重的轻盈。在雪天,我们全是幸福的聋孩子,只要闭上眼睛,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发生,包括悄无声息的寒冷……微乎其微的残疾让我们聪颖。冬天适合讲述童话,因为雪和童话相仿,都透明,晶莹,钻石一样闪亮,开花一样短暂又无声。
日历上,年庆以红色标记出来,那些弯曲的数字像钨丝一样被接通了电流。无论元旦还是春节,其实不过某个平庸的日子因为集体的认同而生发喜悦和繁荣,如同凡人被拥戴为王,王冠闪熠的光彩使他的面孔突然与众不同,甚至显出几分神迹。节日是人类为自己编造的神话。人们平时忙忙碌碌,各怀心事,而节日这天,他们的情感汇聚并沟通。这是一种由于相互靠近而产生的暖意,也会因彼此的远离而消失,所以备受珍惜。节日承载着欢乐,并保持着欢乐的本质:易逝。踩在凳子上的孩童迫不及待地撕去旧历,无名的喜悦扩大在他无邪的眼睛里……孩子不知道要面对怎样伏笔深藏的一年,也没有兴趣推测它留给记忆的遗产会有多少,他只是比大人更热烈地欢迎着节日气氛——无拘无束,肚皮丰收。
每到过年,我就被提醒了一个重要的词:时间。尽管我在作文里遵从老师的指导,千篇一律地强调着“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时间总是空气一样在弥漫中消失,为我所忽略。滴答,滴答。每个生日妈妈让我靠在门边,为新的身高在白粉墙留下一个刻度:平行线逐步抬升,叫做成长。岁月被压缩,有一天我可以凭借记忆捞取坠入水中的那把剑,却取不出曾经围绕着剑鞘的细腻波纹。滴答,滴答。时间代替上帝的手,代替匿名的命运,安排万事万物行走的路线——病入膏育的人流露久违的苍白笑容,因为他刚才听清了窃窃私语的时间俯在他耳边说出的那句话。滴答,滴答,输液瓶不能缓解血管中的干涸;滴答,滴答,世界在通过一只漏水管道时被缩小。事实上我们缺乏对待一切的耐心,包括时间,所以需要为之划分段落,叫年月日;时间也将我们划分,叫生死——它只切出整齐的一刀。有人迷惘,蜻蜓点水一样从日子上浮掠而过;有人不断沉溺,在疾病、激情、忏悔的循环之中……生活节奏需要适当的缓冲和停顿,于是节日出现,一个必要的休止符,让全体合唱队员能在同一个地方偷偷换气。节日有如孩子手中鲜艳的气球,它被鼓吹,虽然内部空空如也,却能升到被仰望的高处。
大人们说“纸包不住火”,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忽略灯笼的存在。过年的时候,大人允许孩子破例接触一些危险的事物,比如火。大多数时候,火居住在灯笼里非常安全,连一只莽撞的蛾子都不会被伤害;但奔跑和风会使火苗改变方向,然后燃着了的灯笼就像魔鬼的黑舌头舔进嘴里的桔子糖,消失得一点儿不留痕迹。节日比平时更集中了危险的可能。小孩子喜欢亲手点燃咝咝作响的引线,胆大的男人则坚持用手捏着药力猛烈的二踢脚,尽管每年都发生崩伤手指和眼睛的事故。一个小孩在放“彩明珠”的时候由于紧张改变了花炮的方向,燃烧的彩珠落在对面楼层的阳台上,烧着了长年积存的旧物。高举到空中的火焰的舞台,那上面开放着一朵硕大的娇艳夺目的昙花,它真美啊。直到它渐渐收拢怒放的花瓣,我们还在欢呼。
灯笼、炮仗和礼花,让我觉得节日就是一场盛大的纵火仪式。每个节日下面都埋藏着暖人的火堆,人人添捡着柴枝,持续上升的温度使一切变得轻盈、透明而光亮,即使有所忧伤,有些孤苦,也可以忍耐的。篝火映衬,时间的脸生动起来。在节日的火边烤暖了手,我们能否抵御寒冷,然后在漫无际涯的放逐中且歌且舞,并生生不息?
我们再次看到只能发生在节日的挥霍。它美得惊心动魄,美到可以让最任性的孩子一声不吭地听从。焰火在靛蓝的夜空绽放,过于壮阔的美让我虚弱。施放焰火的夜晚,大人和孩子站满楼顶,看那高大的植物瞬间生长到天庭,果实缀满枝头,又一齐被摇落。我感到内心仿佛经历一场风暴——只有头顶的丰收被神采摘,风暴才能被我承受。从万花筒的这端张望,每一次轻轻地旋转,天空就展现璀璨的新图案——沉迷在似乎是无限的变幻里,感恩的泪水慢慢压弯我的睫毛。神会不会轻视人类的赞美?那些构成焰火的,是否不过是上帝眼睛中的彩色纸屑,轻飘,琐碎,暂时被保留,仅仅被儿童宠爱?但无数和我一样的孩子,多爱万花筒的伟大魔法,它用简单材质筑造辉煌的宫殿,用微小的种粒,铺开朗阔的春天。凝望焰火……无边的飨宴啊,却让我对美保持了永久的饥饿。节日到处是无边的焰火。爆竹的纸屑,就像落了最热烈的花瓣,碎了的点点红色映现在雪地,像小型的焰火。那些举着灯笼兴奋地跑来跑去的儿童,不知道桔色的焰火正因他们的走动在黑色衬底中变化了图形。灯盏不眠,人间的礼花终夜不败……谁会坐在剧场最后尊贵的包厢里,缄无一语地观看。星星,那些瞬间冻硬的礼花,使黑暗闪闪发光。那么,来吧,我要那满天的星光,像突然定格的大雪天——而雪天,施放着一场盛大的洁白焰火,我站在雪地之间,就是站在焰火的中心位置,不知不觉,被抬升到天堂的高度。
是焰火深处不熄的火焰,赐福我一双白痴般永远置身幻觉的眼睛。
10.请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1)滴答,滴答,输液瓶不能缓解血管中的干涸;滴答,滴答,世界在通过一只漏水管道时被缩小。
(2)是焰火深处不熄的火焰,赐福我一双白痴般永远置身幻觉的眼睛。
11.文章标题为“焰火”,为什么开篇要用大量笔墨写“雪”?
12.本文在谋篇布局和语言特色上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请结合文本分别进行赏析。
13.周晓枫曾说:“但愿我能获得能量和勇气,越过自恋、唯美和抒情的重重障碍,迫近生存真相。”请探究作者在本文中“迫近”了哪些“生存真相”。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廖氏文集》序
[北宋]欧阳修
自孔子没而周衰,接乎战国,秦遂焚书,六经于是中绝。汉兴,盖久而后出,其散乱磨灭,既失其传,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如《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而学者溺其久习之传,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欲夺众人之所信,徒自守而世莫之从也。
余以谓自孔子殁,至今二千岁之间,有一欧阳修者为是说矣。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然则同者至于三,则后之人不待千岁而有也。同予说者既众,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夫六经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视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是则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非汲汲有求于今世也。
衡山廖倚,与余游三十年。已而出其兄偁之遗文百余篇号《朱陵编》者,其论《洪范》,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有龟书出洛之事也。余乃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者。始余之待于后世也,冀有因余言而同者尔,若偁者未尝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然则举今之世,固有不相求而同者矣,亦何待于数千岁乎!廖氏家衡山,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以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嘉佑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序。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见 指责
B.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 改变
C.以无终极视数千岁 看待
D.始余之待于后世也 当初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徒自守而世莫之从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余乃知不待千岁 臣乃敢上璧
C.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以其不达而早死 洎牧以谗诛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谈了对儒家经典中怪诞之说的怀疑。由于典籍不少都散落、毁坏,失掉真传,后代儒者不免将自己不合正统的说法掺杂其中。
B.作者认为《河图》《洛书》是这些怪诞之说的突出代表。欧阳修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大胆的怀疑精神,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了。
C.欧阳修本以为没有人会认同他的观点,后来看到了廖偁的遗文,意识到世上本就有不用去寻找却可以和自己见解相同的人。
D.本序者介绍了廖偁的身世、才华、德行和怀疑精神,而对廖偁怀疑精神的称赞也表明了作者自己为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
(2)而偁尤好古,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拜月星慢
(宋)周邦彥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19.读此词至“苦惊风吹散”,可知上阕都是在______“我”与心上人相遇的情景。此词从“念荒寒”开始,则表达了一种含着_________的相思之情。(每空不超过四字)
只是,“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20.周词尤工于写女性之美。请分析此词上阕是怎样表现女主人公之美的?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材料二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荀子·礼论》)
(注)饰群:整治有亲属关系的群体。“饰”通“饬”,整治。
21.“钻燧改火”的意思是_________,宰我以此来说明______
22.孔子和荀子认为“三年之丧”不能改变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九、句子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十、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把“激情”一词释义为“强烈激动的情感”。人生早年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也有“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羁绊和愁绪;而人生晚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不已,也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和无奈。人生不同阶段,人生的激情会呈现出不同状态。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返璞归真”的“璞”应读pú;C.“并行不背”的“背”应写作“悖”;D.“切中肯綮”的“綮”应读qìng。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语序不当,“决心之大、成效之大、力度之大”语序不当,改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C.中途易辙,“话剧《红色的起点》作为……,院长……” 前一句话未说完,后一句换了话题主语,修改为: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演出季”展演剧目之一,由院长田沁鑫任总导演的话剧《红色的起点》6月30日晚正式演出。D.不合逻辑,“超过”后不能跟约数,可删去“左右”。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提问方式是启示,需要概括文意,选材文段通常是故事或者事件,启示就是我们通过故事或者事件得到什么启发。这段文字第一句讲古希腊人曾经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冲击,重点把握转折后面的中心语句,“认识你自己”,他们开始弄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也就是文化自主性,坚定自身文化。故选A。
4.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大凡:副词,用在句子开 头,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形,常跟“总”“都”等词呼应。此处用于句首,与“都”呼应,使用正确。B.甚至:表递进,此处属于选择关系,不合语境,可改为“或者”。C.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此处是说会用的成语贫乏,使用正确。D.萎缩: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经济)衰退。此处是说文化衰退,使用正确。故选B。
5.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都含有中国的历史“之后的分号使逻辑层次混乱,当为句号。故选C。
6.(1)示例:香港特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将于新学年起正式推行
(2)示例一:新学科让学生通过学习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的议题,建立坚实和广阔的知识基础,培养慎思明解、理性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并认同国民身份和发展国际视野。这是21世纪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示例二:课程发展是一个持续改进与优化的过程,公民科目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备世界视野,建立正面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厘清科目宗旨,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学科。
7.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对诗歌的创作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错,原文第一段“对诗歌的创作一般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选项少了“一般”。B.“使其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进步巨大”强加因果,原文“人工智能在学习诗歌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理解‘篇章级’的语义,而只需要理解到‘属性级’或者‘句子级’”与“人工智能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进步巨大”没有因果关系。D.“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与意识科学”错,原文最后一段“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意识现象学)与意识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的沟通”。故选C。
8.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也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逻辑错误,原文第三段“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的是“在文学创作领域比较滞后”。故选D。
9.(1)人工智能在诗歌语言理解和情感分析上存在局限,对于诗歌创作“句子级”的语义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篇章级”的理解和把握上,人工智能更容易陷入混乱与错位。(2)现阶段人工智能难以满足文学连贯性的更高要求,整体结构与全局视野上的缺陷难以弥补,(3)现阶段人工智能诗歌创作停留在表象思考的浅薄抽象水平,缺乏“自我意识”的诗性思维。
10.(1)“滴答”表面上摹拟输液瓶的声音,实质上写出了生死的急迫和时间的不可逆,表现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2)“焰火”象征人们对美好的期盼和渴望,“深处不熄”表明这种期盼是深埋在心底的、永恒的。它让人们得以暂时超越琐碎的现实,仿佛“置身幻觉”一般。
11.①雪是“旧年最后的礼物”,提示了过年的时间;②引出下文节日的焰火,并将雪的冰冷和焰火的温暖进行对比,增强了文章的张力;③丰富焰火的内涵。雪如同一场洁白焰火,也具有闪亮、短暂、美丽等特点。
12.谋篇布局:①紧扣对“焰火”的思考写了雪、时间、节日、灯笼等内容,大开大合,思维开阔,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结构完整,首尾暗合。从雪到时间的流近,再到节日这特殊时间以及节日中的焰火,最后又和开篇的雪遥相呼应。
语言特色:用词繁复华丽,细碎绵密,精致考究。②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有审美上的陌生感和新奇感。③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⑥兼具诗化的表达和深沉的哲思。
13.①尽管人们非常重视时间,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控、不可逆的。②人类是渺小和孤独的。③生活本是琐碎庸常,故而人们创造节日,给予生活适当的缓冲和停顿。④美好欢乐的时光是短暂易逝的,故而人类要对美保持敬畏和“永久的饥饿”。
14.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视:比较。句意:用它们的没有尽头来和几千年作比较。故选C。
15.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第一人称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乃:都是副词,才。C.其:代词,代“六经”;抑,或许。D.以:连词,因为;介词,因为。故选B。
16.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欧阳修本以为没有人会认同他的观点”错,原文“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是说欧阳修相信后世一定会有人认同他的观点。故选C。
17.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呜呼!懂得有所等待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收获;懂得蕴蓄才智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施展。如果有志向,不必去刻意追寻就会有与其不谋而合的人。我为廖偁和我不用相互寻求而能心志一致而高兴,于是我写下了这段文字。
“呜呼”感叹词,用在句首,独立成句,其后断开;“知所待者”与“知所畜者”、“必有时而获”与“必有时而施”是两组结构对称的短句,中间和前后分别断开;“焉”是句尾语气词,其后断开;“余”作主语,其前断开;“也”为句尾语气词,“于是”是句首连词,两词之间要断开。
最后的断句是: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18.(1)我曾经哀叹那些求学的人只知道墨守经书,并深信不疑,却不知道这些欺人之说是在扰乱经典,(我)多次写文章驳斥这些欺人之谈。(2)而廖偁尤其喜欢古文,擅长写文章,他的道德品行在乡里闻名,当时的贤能之人都和他交住。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学者,求学的人;笃信,深信不疑;乱经,扰乱经典;屡,多次;黜,驳斥。(2)好古,喜欢古文;能,擅长写;闻于乡里,状语后置;游,交往。
19. 追叙(追忆、回想) 埋怨(无奈、悲苦)
20.①以“清尘收露”“竹槛灯窗”陪衬(衬托)出人物之美。露水收尽了街尘,阑槛外种着竹子,窗户里内着灯光,景物的清幽陪衬出人物的淡雅。
②“似觉”两句用比喻写出人物之美。写女子像琼枝和玉树互相交映,是写其明洁耀眼:写女子像暖日和明霞般光辉灿烂,是写其神采照人。
③借助对比(反衬亦可)手法写出女子之美。“似觉"两句写乍见之初,顿感光芒四射,眼花缭乱,这与“夜色”“月暗”的背景形成对比,更突显出女子之美。
④以议论收束,总写女子之美。“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由描写转向议论,更为确定地写出女子“稀见”之美。
21. 新的一年开始 三年之丧不符合自然节律(不合天道)或答“一年之丧符合自然节律(不合天道)”
22.孔子认为三年之丧是对父母的感念和爱的回报,以此宣扬仁爱推行孝道。荀子认为三年之丧是用来愈合父母去世后的巨大创痛,借此来整饬亲族,分别亲疏和贵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材料二:
守丧三年是根据什么制定的呢?答道:“这是根据与哀情相称而制定的礼文,藉此来表明亲属关系,区别亲疏贵贱的界限,因而是不能任意增减的。所以说这是不能更改的原则。”创伤巨大,复原的日子就长;悲痛愈深,平息的时间就迟,所以要守丧三年,这是与长久的哀情相称的礼文,也是为极度的哀痛而制定的。
23.浴乎沂 风乎舞雩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