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对英大英语的关注!
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考试听力部分有效性分析
宋德龙
摘要:本文从Bachman的交际性语言能力模型出发,以关于语言能力、战略能力、语言运用情况的分类框架为基础,分析了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考试听力部分的内容可行性和结构效度。
文章通过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与考试说明,以及交际性语言能力框架的对比分析,发现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听力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和较高的结构效度,但在测试的内容选择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以后的命题者要关注内容选取的均衡化和广泛性,而语言教学者要切实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来进行教学。关键词:交际性语言能力;听力部分;内容效度;结构效度
一、引言
语言能力包括输入性能力和输出性能力,没有输入也不可能有输出,但人类语言交流的起点来自于听力,因此听力能力是所有语言能力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由于大规模考试对教学和社会固有的反拨作用(舒运祥,2001:65),高考英语听力部分试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更深远的影响。因此,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的测试效度的评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一份试卷的质量,效度,也就是测试卷的有效性程度,这是一项重要标准。Oller(1979:26)曾指出,如果一项测试没有效度,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为测试。效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Lado(1961:322)认为效度的本质是一种关联。如果一项测试测量了它要测量的,那么它就是有效的。Heaton(1975:153)则将一项测试的效度分为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四种。其中实证效度需要基于数据来分析,很难获得,而表面效度是指考生主观上对考试试题的感受,由于多年来高考主要题型已经固定,其表面效度变化不大。因此,本研究将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个方面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听力部分进行分析。
二、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听力部分的考查情况
为了分析整个听力部分的质量,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听力题目的考查情况。表2.1为笔者对各题的具体分析,包括题号、考查要点、考查内容、考试题型以及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的相对应部分。
三、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听力部分的效度分析
(一)内容效度分析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样本对于应测内容与行为领域的代表性程度(金瑜,2005:170)。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的测试内容和范围是由《课标(实验)》和当年的考试说明来决定的,因此,对内容效度的分析要将考试内容与《课标(实验)》或考试说明进行比对来进行。
首先,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4:2)对听力的要求,考生要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简短对话和独白,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通过表2.1中对听力部分试题的逐题分析,20道小题分别测试了考生的细节捕捉能力(8道题),信息推断能力(9道题),甄别观点、意图和态度的能力(3道题),这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要求吻合度较高,反映出听力部分一定的内容效度。但是,本次试题没有涉及获取主题大意的能力考查,缺乏全面性,同时考查三个能力点之间的平衡程度也比较低,细节题和推断题偏多,大意题和态度题偏少,这些都降低了听力部分的内容效度。
其次,内容效度还需依据《课标(实验)》中对语言技能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从表2.1的信息可以看出,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涵盖了《课标(实验)》中对听力技能测试所规定的大部分要求,内容涉及到各级别的一些要点,反映出了听力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但是,在《课标(实验)》中从六级到九级所列出的共21项指标中,只有7项指标被涉及到,占三分之一,这说明试题涉及面较窄,重复考查点较多。内容效度实质上是指考题对想要检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根据美国学者诺曼韦伯的分析测验与课程标准之间是否一致的理论模式,测验题目至少覆盖内容标准50%的知识点, 知识广度一致性才是可以接受的(Norman,2007)。2014年江苏卷听力部分33%的覆盖率远远低于50%,这说明从与《课标(实验)》吻合程度的角度来说,听力部分的内容效度不高。
综上所述,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具有基本的内容效度,但是内容效度不高,尚有改善空间。
(二)结构效度分析
结构效度也称构念效度,是指测试是否以测试者所倡导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为理论根据为命题依据(赵发成,2000)。《课标(实验)》规定,我国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教育部,2003:6)。这实际上和Bachman(1990:85)提出的交际语言能力一脉相承。因此,为了弄清楚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听力试题是否考查了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从而判断其结构效度的高低,需要对交际语言能力结构中的主要要素加以分析,并将它作为结构效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Bachman(1990:85)所提出的交际性语言能力模式(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包括语言能力、知识结构、策略能力、心理生理运动机制和语言使用场景等(见图3.2.1)。知识结构指的是学习者对世界的知识,非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心理生理运动机制也非语言活动所独有,因此对语言测试题的评价通常可以从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语言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
语言能力由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ability)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ability)组成(见图3.2.2)。组织能力包括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是语言方面的掌握情况。语用能力涉及到语言使用与交际环境之间的关系,由语言功能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两方面组成。
策略能力包括评价策略(assessment strategy)、确定目标策略(goal-setting strategy)、制定计划策略(planning strategy)和执行计划策略(execution strategy)四个部分。评价策略包括对语言情境和自身语言能力的评价,以及对交际目的达成程度的评价。确定目标策略主要是确定自己要做什么,是对任务的目标定位。制定计划策略就是要对自身的语言知识、情感图式和知识图式等加以计划,以便更加经济高效地完成任务。执行计划则是考生运用自身心理生理机制结合交际情境而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
交际性语言能力观认为,上述策略能力、语言能力会在不同的运用情景中交织在一起,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共同发挥作用,影响着交际的最终效果。因此,对试题结构效度的评价可以从Bachman(1990)的交际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情景设置三个部分来进行。
根据前文的分析,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中的20道听力小题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信息综合能力和信息推理能力,这实际上对应了交际语言能力中的语法能力、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首先,要想捕捉听力中的信息,需要有语音、词法和句法知识。例如: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Find a place. B. Buy a map.
C. Get an address.
听力原文为W: Excuse me. This is the address. How do I find it?
M: Right. You’ll need a street map. Here’s one, and I’ll show you where it is.
问题是询问女士将要做什么。在完成此题任务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听懂“How do I find it?”和“I will show you where it is.”这两个关键句子,还要听清address,map和place等关键词汇。这也正是Bachman理论框架中所包含的语法能力。
对于语段、语篇信息的捕捉需要有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可以第20题为例:
20. What kind of life does the speaker seem to like most?
A. Busy. B. Colorful. C. Quiet.
该题既考查了信息对比和综合分析能力,也考查了信息转换能力。此题听力原文内容是说话者在陈述自己对于城市生活和小镇生活的观点和看法,说话者比较倾向于城市生活。该题是问说话者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三个选项在文章中都没有直接提及,而是以“exciting, wonderful, a variety of, big”等词语暗示出大城市生活比较丰富, 用“dull, small, careful, safe”等词暗示出小镇生活比较安静。听者没有一定的语篇能力(情境衔接、词义转换)和功能知识(表意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是不能推理出正确答案的。同样,这一题原文中也没有直接陈述作者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其对生活的态度需要通过一系列转折、对比后让听者自己体会出,其中多次使用了but, however, of course, still等用来粘合意义的联结词语(discourse marker)来完成,这正是Bachman(1990)提出的交际性语言能力中语篇能力的体现。
至于社会语言能力方面,第11题即为一例。
11. Why are the speakers making the trip?
A. For business. B. For shopping. C. For holiday.
此题询问说话人旅行的目的,原文中没有直接说出,通过“The company car will pick us up and take us there; the company pays for our trip, including hotel and food”等句表明公司为他们的旅行买单并接送到机场,考生既能明白此趟出差的目的是公司生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事实上这考查了考生的语用方面的言外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考生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对文化所指的敏感性才能正确作答。另外,在第六段对话中,当Harry被邀请出去活动时,他回答中的“I’d love to ... , but ... ”和“I’d like to, but ... ”则是语用知识中的操作功能(表达拒绝)和社会语言能力中的语言使用规则(拒绝时需要委婉)。虽然试题并没有直接针对这个进行考查,但考生在听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这些语言规则才能帮助他们正确快速地明了所听语料的大意。
以上各例都说明了听力部分考查了Bachman交际性语言能力中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
另外,为了准确判断信息选出正确答案,学生需要运用合适的策略,如在听力录音播放前的看题、记录、预测等。这实际上考查了对目标评价的策略。同样,听力过程中根据不同题目采用不同方式来获取信息,考查了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策略。例如,在第七段材料中,考生被问及最终说话者决定去哪里看电影时,在听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反复根据所听内容来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原文中提到了三个选项中的所有电影院,而且对前两个都有赞赏性的话语,只是在提到第三个“ ... the 7:00 one at the UME Cinema is even better.”时得到了对方的认可,“OK, that’s fine.” 这些转折变化实际上考查了考生的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策略。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考点涉及到了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中的语法能力、语篇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等大部分要点,体现出了交际性语言观,与《课程(实验)》所体现的语言观相吻合,这说明听力部分命制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四、结语
本研究首先对2014年江苏省高英英语试卷听力部分考查内容进行了逐题描述,然后比对了试题考点与《课标(实验)》及考试说明中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运用了Bachman(1990:85)的交际性语言能力框架对该试题进行了效度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总体而言,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听力测试部分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和一定的内容效度,但部分试题的内容效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上述研究发现对高考英语命题和英语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给将来的高考命题工作的启示是:在命题理念和结构效度上,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命题风格,执行交际性语言测试方法,以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为测试目标。但是,在细节性的内容选择与安排方面, 要加强听力技能的测试宽度,并在细节、推断、主题大意等不同层次的能力点上合理分布,真正测试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以后的命题者更加仔细地研究《课标(实验)》和当年的考试说明,命题前认真制定双向细目表,并严格遵照细目表命制和调整试题内容和考点,以期命制出更加完善的听力测试题,对中学阶段英语语言教学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对于教师和学生们来说,一方面,要克服2014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考查中所反映的内容效度方面的缺点,在复习过程中要以《课标(实验)》和考试说明的主要内容为学习目标,认真梳理,避免疏漏。教师要清楚《课标(实验)》和考试说明对听力方面的要求,通过材料的选择进行科学化、全面化的训练,让学生在听力的复习中形成体系化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避免学生考前在能力结构方面还有盲点。另一方面,要关注本次试卷结构效度所秉承的理念,在听力学习中强调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采用不同的听力方式来进行,不能只用高考题型的选择题方式,在不同的类型中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例如,可以用听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词汇、语音等方面的运用能力,用语篇填空题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语篇能力,用观看讨论原版电影等听力材料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地道英语的敏感程度,同时加强社会和文化知识积累。另外,在听力部分的学习准备中,坚持强化听力学习策略意识,每次的听力训练在材料选择时就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结构现状对应所需培养的听力技能,在听的过程中和考试后的讲解分析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技能的变化和听力策略的运用情况,利用元认知能力,总结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听力方法,提高自身的策略能力。
参考文献
[1] 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Heaton, J.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 [M]. London: Longman, 1975.
[3] Lado, R. Language Testing [M]. London: Longman, 1961.
[4] Norman, L. W. Issues related to judging the alignmen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 [J].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2007 (1): 7-25.
[5] Oller, J. Language Tests at School [M]. London: Longman, 1979.
[6]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考试说明[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7]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 金瑜. 心理测量[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舒运祥. 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M].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10] 赵发成. 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An Analysis of the Validity of Listening Part of 2014 Jiangsu NMET
Song Delong
Abstract: Based on thre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Bachman’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Framework, i.e. language competence, strategic competence and context of situation,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ontent valid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listening part of 2014 Jiangsu NMET. After comparing the contents of the testing paper with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test specifications, this essay finds that the listening part of 2014 Jiangsu NMET has a high construct validity and a satisfying content validity,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bringing down the degree of its content valid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ery analysis, the essay advises test write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qualization and universality of test contents in sampling, followed by the suggestions to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emphasis of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test specifications of each year.
Key word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listening part; content validity; construct validity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