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爸爸,我会和你商量的。
”儿子从西安打来电话。“您能不能把咱安康屋里备用的钥匙给我送西安来?”“钥匙丢了?我的马大哈儿子。”
“不是,锁到屋里了。我刚刚出门和邻居说话,嘭!风把门关上了。”
“找开锁的师傅给你开门。”
“找师傅开门可以,有效证件都锁屋里了,还要在物业开证明,派出所备案,我还得请半天假,扣出勤奖一百,损失够大了。老爸您从安康坐‘绿巨人’,不到70元钱,两个小时就来了。麻烦老爸啦!穿越秦岭给儿送钥匙吧!”
这口气,能让我拒绝?只好答应。
话音刚落,儿子就把给我买的动车票截图给我发来。
“绿巨人”是安康至西安对开的动车组列车,时速160千米。8节高大上的车厢,由一枚“子弹头”的“复兴号”车头牵引着。车厢内环境高雅,播放着悠扬的乐曲。人人都有座位,空调舒适,准点发车。汉江,山峦,白云,刚刚从车窗前掠过,列车又“嗖”一声钻进隧道里,一杯茶还没喝淡,就看见终南山了。操着安康土话的一位老大爷,望着高耸的终南山,捋捋胡须说:“动车好啊!一天拽着咱们安康、西安打转转了。想当年我步行去西安,那个苦啊,现在想一想都浑身发抖啊!”
老大爷的话语,让我思绪万千,听盐夫的爷爷讲,他们那代人去长安挑盐,备上30双草鞋和一袋炒面,走子午道或古盐道,蹚深深河谷,登莽莽野山,爬悬崖陡壁,穿无边森林,就着溪水和炒面度饥,哪黑就在哪露宿。去时挑上香菇、木耳、茶叶、蚕丝等安康土特产,与盐商兑换。盐道让多少盐夫走上了不归路。
上世纪80年代,我和几位朋友第一次出远门去西安,坐的是走阳平关、过大秦岭的绿皮烧煤火车。那是暑假的一天,我们8点从安康上了火车,3个愣头娃第一次坐火车,那种快乐劲甭提了。我们是站票,车厢里挤满了人,座位下也躺着人,过道车厢连接处的我被挤得斜靠在车厢的连接门上。那时火车上没有空调,车窗都打开着,车顶上的摇头扇呼呼地转着,仍然闷热,对面被挤得歪歪斜斜的朋友,热得满头大汗,满脸通红。
火车像一头笨牛,哐当哐当慢悠悠走,不时长长地吼一声“呜”。每一个小站都要停上三五分钟。车上人越来越多,空气沉闷,特别是火车进山洞,煤烟窜进车厢里,呛得满车人咳嗽。中午,肚子饿得直叫,列车上两块钱的盒饭吃不起,也吃不到——送饭车根本无法通过车厢过道,热水、凉水都没了,哎!这幸福的苦旅。
火车爬秦岭坡,前面的火车头拉,后面的火车头推,哐当当,哐当当,像只千脚虫,慢溜溜爬,爬到一个大湾处,火车长鸣一声,车头两侧喷出长长的烟雾后停了,摇头扇也停了,我伸到窗外看,火车头跳下3个人,紧接着从一节车厢跳下戴红袖章的列车长,揪下挎在脖子上的哨子,一边“瞿瞿瞿”吹,一边喊:“火车晚点了,大家赶快下车,到秦岭溪边乘乘凉去。”
跳下车,先深深地吸一口秦岭的空气,顿觉凉爽起来。连绵秦岭,伫立眼前,满目翠绿,青云缥缈。林荫下的小溪,清水明亮,溪中卵石密布。6节车厢一千多人欢呼着、雀跃着涌向溪水,有的坐在溪边绿荫下,享受悠悠清风,有的跳进溪中,洗一把汗脸,有的在树林间踱步,聆听鸟的鸣叫,还有的坐在鹅卵石上,凝望秦岭顶上云聚云散。猛一看,溪谷挨挨挤挤的人们,也成了灰石头。不远处的铁轨上,前后两个火车头还喘着气,不时吐一口白烟。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列车没有丝毫要走的感觉。我们肚子饿得前心贴了后背,只好趴在溪边喝溪水充饥。有人在小溪石板下摸出了螃蟹,拧下腿嚼。我们也去摸螃蟹,嚼了一些螃蟹腿,便有了一点精神。
火车到西安,已经是下午6点了。那次刻骨铭心的西安之行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绿巨人”飞速前进,玻璃外的美景流过。偶尔,火车桥与西康高速公路桥相遇,或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或并肩前行,在满山流翠的秦岭山谷中,构成了一幅多彩立体画卷。
改革开放以来,安康发生了巨变,西康铁路贯通,安康人告别了去西安走阳安线的历史;西康高速通车,缓解了人流压力;特别是安康新机场航班的运营,更是缩短了安康与世界的距离。如今西康铁路又开通了动车专列,更是缩短了安康与西安的距离。
“旅客们,您已经到达古城西安火车站。”运行1小时59分,“绿巨人”准时到达西安站。下班的儿子在站口接我。先给我一个拥抱,然后,在我的口袋里掏钥匙。
“给你带两把钥匙,一把放单位备用,免得风又替你锁门,我还得穿越秦岭给娃送钥匙。”
“主要还是想老爸了。”儿子又贫嘴。
“老爸,西康高铁就要贯通了,时速350公里,您下一盘棋的工夫就到了,到那时候,儿子想老爸和老妈了,一呼,你们可要来呀!”
我俩都哈哈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