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环境描写的段落】《孤独之旅》中的环境描写

教材阅读技巧

小说与都江堰的心理变化紧密结合,展开叙述和描写,在特定环境下书写人物的情感波澜,心理描写细腻细腻。

此外,大量的环境描写对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阅读时找几个触动你心灵的段落,细细品读,体会小说的诗意。

教参教学重点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诗意,细腻生动,意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例如小说第4段描写鸭群的游动,既是情节上承前启下的一段,同时也写出了环境的寂寞和人物的“孤独”之感,还通过“奋力”等词语暗示了成长所必须的某种精神品格,具有多方面的意味。教学中,对于这些文字,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会,特别是要与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和小说主题的把握结合起来。

教参整体把握

小说充满诗意的环境描写,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象征性地呈现了小说的思想主题。如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又如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再如写暴风雨,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但恰恰是在这场暴风雨里,杜小康表现出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暴风雨既是杜小康成长的舞台,更是一种象征,是人成长过程中关键的考验的象征,也是人心灵斗争的象征。

教参资料链接

景物化的诗意描写(篇幅所限,只摘录重点)

传统小说也有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但一般只会在交代故事背景或者描写人物活动场所时才出现,起到铺垫故事背景或者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散文化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却不同,它更强调一种诗意葱茏、生动新鲜的自然境界和情绪氛围的营造与创设,它的作用不仅仅是铺垫、烘托、侧面突出等理性的逻辑表达,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情语”“心语”会不自觉地随着“景语”的流动而流动,这是一种“物我一体”的诗意境界。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