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漳职院:​双高标准工匠精神 助力滨海城市建设

记者招待会现场

东南网州12月29日、12月29日(本网记者阵地原文/度)12月29日,漳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专题记者招待会。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布了“双高计划”建设成果。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培榕介绍了有关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学森,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小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水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丽红等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首轮建设单位名单。三年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双高计划”引领下,围绕“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的任务,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国家“双高”专业群,以更高水平服务漳州经济发展。

发布会上,林培榕介绍了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建设工匠学府、服务漳州发展”的办学目标,着力“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方面的总体情况。林培榕介绍,开启“双高计划”建设工程以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一马当先”带动各项工作“万马奔腾”。聚焦“四个打造”,即:创新“三个融合”机制,打造技术技能人才高地;“政校行企”协同发力,打造产教融合服务平台;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通过加强“人才、平台、专业、师资”四个方面建设,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贯穿办学治校始终。力促“五个提升”,即: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地方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把“建设工匠学府、服务漳州发展”的办学宗旨落到实处。

现场,媒体记者代表聚焦“双高计划”建设期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发挥龙头专业引领作用、人才培养的创新做法、地方政府的支持举措、学校服务区域发展具体举措的主要情况踊跃提问。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回答记者的问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的食品专业有哪些优势?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丽红:食品专业能够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我感觉很自豪,因为这个专业在全国只有两个入选,我们是其中之一。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创建于1984年,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这几年培养的毕业生达5000多名,覆盖漳州市80%以上的规上企业,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都能吸引200多家企业进校招聘。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了三高,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以及高的工资水平。食品产业的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

人才培养质量高。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办学条件,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新、教师教学团队强以及实验实训基地优。目前建有专业实训室2000多平方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000多平方米。在这些实验实训基地中,始终坚持“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儿得到很好的培养,真正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社会服务水平高。食品专业可以说是漳州市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较大的行业影响,有效支持食品的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的实验实训正是围绕产业特色建成的,集“教、学、做、训、创、研”六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我们专业群最大的特点就是省部级平台多,我们建有的二中心、二院、一基地等多平台,经过这几年的整合建设,已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有效的架起了一座联系企业与学校、技术与人才、项目与资金的桥梁。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双高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在培养高质素技术技能人才有什么创新做法?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水琦:“一切为了学生”。学生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发力方向。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助推“双主体”育人,依托各类产业学院、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毕业生。我们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覆盖学校专业与通过考证率都近90%,开设学分银行账户2287个,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建设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的国家、省级虚拟仿真基地,助力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

“为了一切学生”。这离不开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我们实施省、市、校“三级双师”培养工程,提升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2.5%,入选2020年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实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特色教材建设工程,入选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立项建设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8门。通过这些改革,最终形成“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从而让所有学生收益。

“为了学生一切”。我们培养的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为此,实施课程思政“十百千”建设工程,开展课程数量和教师数分别达到1347门次和503人,融合思政和专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高职院校中率先评选和表彰校友“工匠人物”,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弘扬工匠精神和文化。在省内高职院校中率先实施五育积分制度,打造“漳职品牌”育人体系。

漳州市在支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有哪些重要举措?

漳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学森:漳州市委、市政府将支持漳职院发展纳入漳州市“十四五”规划,以依托漳职院创建漳州市属职业本科为抓手,在政策、资金、土地、平台等方面给予学校充分的支持。

在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制定出台《漳州市关于支持市属公办高校创建职业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启动“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学校引育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目前,漳州市组织常态化赴省内外开展引才活动,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年纪放宽到50周岁,博士、副高职称人才年纪放宽到45周岁,省部级以上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台湾高层次人才还可再适当放宽年龄等条件。帮助漳职院聘请14名产业教授,聘用5位校外技能大师,建立12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7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录取博士研究生9人。

在人事制度方面,支持学校机构编制改革,重新核定学校机构数、编制数;在编制核定、高级职称比例、绩效工资总量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

在财政经费保障方面,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解决学校建设资金来源问题,把学校的生均拨款从2018年的3500元/生提高到2021年的12000元/生,提高了3.43倍。投入3300万元“双高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和3700万元债券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11.2亿元,用于学校创建市属本科院校。截止目前,已学校累计净增加投入2.2亿元资金。

在增加学校办学用地方面,整合高校周边资源,在保持向社会共享功能基础上,已将毗邻漳职院的漳州体育场、华阳体育馆及周边配套设施,整体移交学校,使学校新增土地面积12.0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7亿元。此外,市政府支持回购西洋公寓、通鑫公寓,现已进入招标评估阶段;拟划拨马鞍山山脉地块用于学校园林专业实训基地,保留公园绿地功能;谋划建设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古雷校区暨石油化工学院,加速培养石化产业建设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在支持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多模式多渠道的政校行企合作,组建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漳州市河长制研究院、漳州市应急管理学院、漳州市乡村振兴学院等11个产教合作平台,结合学校食品工程学院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集技术创新和产教服务于一体的“一学院一平台”模式。

学校将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小海:下一步,我校将持续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致力建设工匠学府,服务区域发展,主要举措有: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整合资源优化专业结构,着力构建以国家级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为龙头,现代物流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示范,辐射引领应用化工、电子信息、建筑工程、文化旅游等专业群协同发展格局,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打造“平台+”,持续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依托“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京东产业学院”“神悦科技学院”“澄建筑产业学院”“漳州市乡村振兴学院”等,打造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缔造“平台+项目”“平台+团队”“平台+技术”“平台+服务”模式,突出平台集约效应,实现教师、技术、项目深度融合,服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文化育人职教模式”,服务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依托学校已有孔子学堂、漳大书画院、工匠文化研究院、王阳明(文化)研究中心、学而国学社及漳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漳州工艺美术传习中心、闽南文化学习传承基地等平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围绕“121+育人模式”,从工匠文化、青马工程、区域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个维度,着力打造“文化育人职教模式”,主动承担起区域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建设团队为乌干达、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食品企业制定标准,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开展培训,持续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云端援助“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

此外,通过重点项目提升国际化水平,在前期“戴姆勒”和“中德机电”两个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教育部——瑞士的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及教学资源中心,探索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为漳州智能制造行业如关节轴承、钟表仪器和闽台精密机械制造等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新途径。

来源:东南网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