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2022江苏高考作文题我想说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模式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

邯郸市2022年高中三年级模型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有5道小题,19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 5题。

材料一:

虎吼一声,威震山河。自从老虎跻身十二生肖,这位森林里的大王,便带着威猛之气、骁勇之神、智慧之光,走进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十二生肖的动物中,兔、鸡、羊,甚至身高体大的牛和马都被人类驯化,老虎依然我行我素,或在深山老林,或在荒野僻壤,世袭着百兽之王的尊责地位。

威猛的老虎没能成为六畜中的一员。但是,这并不妨碍老虎与人的亲密关系,其幻化出的形象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最具代表性的化身应属布老虎。先民将仁爱寄寓在威风凛然的老虎身上,布老虎与孩童形影不离。

老虎变成布老虎,没有了威猛,没有了骁勇,走进中国人生活的老虎早就人格化了,如果说,布老虎身上体现的是仁爱,那出现在《醒世恒言》里的老虎便是道义的化身。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第五卷里写大唐天宝年间,福州有个勇武少年名叫勤自励,打猎归来路过大树坡,看见陷阱里掉进了一只黄斑老虎。老虎见到他便前足跪地,像是磕头求救。勤自励心一软放走了老虎。

这只老虎后来大义报恩,为他拦下要改嫁的媳妇。冯梦龙将人间大义维系在了老虎身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用《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人,而且将老虎人格化了,让它承载了大义,感染人。这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明代的冯梦龙让老虎承载了道义,清代的蒲松龄也不甘人后,《聊斋志异》里蹦出来一只“赵城虎”。

赵城虎吃了人,吃掉的还是一个寡身老太婆的独生子。儿子死了,谁来供养老太婆?老太婆痛不欲生,哭闹到县宰那里状告恶虎。捕捉猛虎是件危险事,弄不好会搭上自家的性命,县宰担心无人领命,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忙碌数日,没有交差,还挨了一顿板子。李能跑到庙里哭诉。门口竟蹲着一只老虎,乖乖待着,他绑缚着老虎并带到县衙,完成了差事。

县宰问老虎:“你吃了老人家的儿子?”老虎居然点头承认。县宰要老虎给老太太当儿子养老,老虎又点点头。要老虎给老人家当儿行孝,岂非笑话!次日老太太开门,门前有一只死鹿。是老虎送来的。老人家卖了鹿皮鹿肉,买来柴米油盐度日。老人家衣食丰裕,安享晚年。老人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左邻右舍帮助安葬了老人家,平日的积蓄足够所需费用。老虎跑到坟前,大声吼叫,声如雷鸣,胜似痛哭。蒲松龄真乃大手笔,老虎被赋予了道义、诚信和礼仪。

冯梦龙和蒲松龄笔下的老虎,比照儒家的“五常”还差一个字:智。老虎是智者还是愚者?小学课本上出现过《狐假虎威》的故事。是呀,大老虎竟被小狐狸玩弄了一把,还能说老虎聪明?《黔之驴》与《狐假虎威》正好相反,似乎是要给遭到贬损的老虎正名。柳宗元从容走笔,一步一步展示老虎的智慧。第一步写老虎从没见过这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小心翼翼地挨近。第二步写驴一声高叫,老虎以为要吃它,吓得跑出好远。森林之王吓成这般样子,实在可笑,不过老虎并未吓破胆,一走了之。第三步写老虎觉得这庞然大物无能,却没有轻易冒犯。第四步写老虎稍微接近并挑逗,看看老虎多有心计。驴子大发雷霆之怒,不过就是跃动后蹄来踢老虎。老虎暗自欣喜,庞然大物就这般本事。第五步写老虎“断其喉,尽其肉”。

老虎乃大智者也。

即使老虎身上不携带仁、义、礼、智、信的基因,也难以动摇其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老虎是力量的象征。东汉应劭辑录的《风俗通义》指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何其勇武!何其威风!国人视之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

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随处都活跃着老虎。书籍里有,绘画上有,最传神的是成语。如形容身体健壮的虎背熊腰,如形容智慧谋略的调虎离山,如形容胆量过人的降龙伏虎,如形容人才济济的藏龙卧虎,如形容威武气势的虎啸龙吟……

数千年积淀的丰厚的虎文化,影响着国人的思维。简而言之,虎是威风凛凛的图腾,虎是势运昌盛的象征。虎文化的精髓是威武雄健,勇往直前;虎文化的标识是王者气魄,无往不胜。

(摘编自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里的虎》)

材料二:

西方人把狮子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则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自古就崇虎,喜爱老虎的勇猛和力量,认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古老的农业社会中,老虎是“四瑞兽”之一,它能“驱恶镇邪”,是保护神。据说,古时中原有个“虎氏族”,是黄帝的一个胞族,后来曾建立过“虎方国”。而在川蜀一带,古代巴人也有一支叫白虎巴人。

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较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属于初民原始文化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虎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但它一直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如虎符、虎将、虎师等。在普通民众的心里,虎是力量和正义的象征,能驱除灾难和邪恶。受其影响,在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如民间年画、民间剪纸、民间雕塑、民间刺绣、民间布艺等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都在反复地刻画虎。人们以虎为瑞兽,认为它是力量的象征,让它来守护家、保卫家人;认为它是正义的化身,用它来镇宅、驱逐邪恶。

虎文化最早分布在以狩猎为主的黄河流域。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有了虎图腾。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对蚌塑龙虎图形,由于其年代很早,被称为“天下第一虎”,可见虎是中原地区的原始图腾之一。黄河流域的虎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贯穿于人生礼仪的各个方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虎文化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从远古到北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由于受战争影响,主要是唐末战争、宋朝南迁,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到江南的,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他们将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也一并带到了江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慢慢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摘编自刘涟《虎文化在中国的诞生和流传》超然客公众号)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虎能够跻身十二生肖,是因为老虎威猛、骁勇、智慧,拥有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

B.先民将仁爱寄寓在老虎身上,将老虎变成布老虎,表明先民畏惧老虎的威猛和凶悍。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用《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人,还让人格化的老虎感染人。

D.老虎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数千年积淀的虎文化主导着国人的思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聊斋志异》里写县宰担心无人愿领捕捉猛虎的差事,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最终没能交差,还挨了板子。

B.国人视老虎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老虎活跃在书籍、绘画、成语里,活跃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里。

C.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崇虎,认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

D.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被中原人带到了江南。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支持“虎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风俗通义》里写“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B.和虎有关的成语众多,形象传神,如调虎离山、三人成虎等。

C.统兵将领使用虎符调兵,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虎符吻合,才能生效。

D.人们张贴刻画着虎的民间年画和民间剪纸,让虎来守护家、保卫家人。

4.老虎在材料一的相关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人格化而赋予“义”和“智”的?请简要概括。(4分)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虎文化,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鸟又飞回来了 京格格

小镇在北方,四季分明。马嫂望着衣带渐宽的河床叹息着:蒲河都开了,咋不见鸟儿的影子?

婆婆去世了,儿子去南方读研,五十岁的马嫂从岗位上退下来。马嫂以往照亮无数人的精气神一点点暗下来,她感觉自己成了孤灯一盏,从未有过的空落。就连门外料峭的春寒,在她门前打个转,也“嗖”地就走了。

打从丈夫马哥出事,天塌了。马嫂的心上了一把锁,用她的话说,一岁的儿子与年迈的婆婆,哪个都是她的命,一个都不能舍。

转眼,马哥已走了二十一个春秋。马嫂的青丝也被风雪刮得褪了色,守着儿子侍候着婆婆,任凭月老踏平门槛,鸟儿飞来飞去,马嫂的心搅碎了一朵又一朵泛起的浪花。

可不知咋了,这第二十二个春天刚刚掀开三月的盖头,马嫂耳边总是回荡着鸟儿叽喳的声音,整夜翻腾着无法入睡。天一放亮,马嫂就脸不洗头不梳奔向蒲河岸。

让马嫂失望的是,没有鸟的天空混沌沌的。封冻的河面如男人铁青着脸,白杨耷拉着头杵在两岸,桃枝没有一丝笑容。马嫂长叹一声,趁小镇还没醒来赶紧回了。

这里是马哥的家乡,马嫂是羞成一朵花那会儿被大卡车送来小镇插队的。在马家村遇到一身绿军装的马哥,第一次见面就在这蒲河岸。当时河床干瘪成一条龙须沟,堤坝窄得就剩两条车辙,他俩一人一条车辙拘谨地迎风走着。那天的风很柔很软,吹开了一树桃花。鸟儿飞过来飞过去,他说,这鸟儿不单羽毛美歌声更美。她笑眯了眼说,她也喜欢听鸟儿唱歌。车辙的尽头成了一条小路,他们肩头挨着肩头,幸福被鸟儿带向天空。

一年书信纷飞。鸟儿再飞来时,马哥回来了。她成了马嫂。

二十二个春天了,马嫂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春天后的春天是她的期盼,鸟的歌声撑起她的天空。马哥出事时,部队首长把一枚军功章递给她,她感觉沉得捧不住。她是烈士的家属,儿子是她的希望。婆婆临终时还说,让她为自己活活吧。超 然 客 公 众 号

多少个春天里,马嫂不敢看街上鸟儿似的飞来飞去快乐的身影。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经历了生活的多少艰难,她的心里有多少凄苦。这么多年,马嫂熬过来了,婆婆去世了,儿子长大了。

现在,马嫂的心里空空的。渐渐地,马嫂喜欢恋床,夜长梦也长

梦里马哥又回来了,一身绿军装,非要看她穿旗袍的样子。说他在那边很好,儿子大了,老人也送走了,让马嫂该为自己活了。马嫂醒来时枕头湿了一大片。马嫂翻出当年压在箱底的旗袍,左看右看穿在身上,把散乱的头发盘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由自主地笑了,问自己这样要干吗呀?家里除了自己就是自己,给谁看呀?

一天接一天,梦中马哥再三央求她穿上当年的旗袍去蒲河边,他会在那里等她听鸟儿唱歌。马嫂信了他的话。

马嫂,一大早打扮成这样,去干吗呀?

街头有好事的,见了她就话里带话地叫着。起初她只是笑不作声,后来扛不住嚼舌的姨婆们纠缠,就实话实说了。

可谁会相信呢?背后指指点点,马嫂感觉脊梁骨刺痛,更有甚者当面就问她。马嫂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马嫂感觉这辈子活得太憋屈了,她转身奔向蒲河,眼泪哗哗地流,她一步步走入蒲水。岸边不远处的垂钓者,丢下鱼竿奔过来,马嫂感觉到背后有一只热乎乎的手抓住了她,就晕了过去。

马嫂出院了,提着一袋水果来蒲河边,答谢恩人。

垂钓者自称马宏强,喜欢钓鱼,常在蒲河岸边消磨时光,还说之前见过马嫂一次次在岸边徘

“谢谢,要不是你我可能早没命了。”

“言重了,妹子,谁见了都会搭把手的,不要在意。遇事想开点,没有过不去的坎。”

“嗯!嗯!你喜欢钓鱼?咋没见鱼?”

“哈哈,退休后闲着没事,就喜欢上这里,起初我是钓上鱼来就放生,后来干脆改成喂鱼了,我的鱼竿没有钩的。”

“我当过兵,脾气坏,我本来是为了磨性子,可渐渐地就喜欢上了这里。”

“你天天出来,又没带回去鱼,家人不会说你吗?”

“唉,老伴前年得病走了,女儿在国外读书,我自个管自个。”

“哦,你这么善良,女儿一定差不了。”

“别夸我了,你的事我可听说了。”

一句一句的,搭起话来一个下午过去了。鸟儿归巢时,他们的背影,随着夕阳滑入蒲水。

从此,老马的头顶多了把遮阳伞。马嫂来去的路上,耳边常响起鸟的歌声……

好心人劝他们一起做个伴。

梦中,马哥也劝马嫂找个伴。马哥盼望马嫂幸福,马嫂希望马哥安息。

马嫂与老马的事很快在小镇传开了。

蒲水结冰了,鸟儿丢下老马与马嫂,唱着歌飞向了远方。

又一个春天来了,鸟又飞回来了。马哥可以安息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丈夫马哥出事后,马嫂“舍不得”一岁的儿子与年迈的婆婆,她觉得他们是她的“命”,马嫂愿意承担起抚养儿子、侍奉婆婆的重任。

B.马嫂因梦里的马哥说“非要看她穿旗袍的样子”,就一反常态穿上旗袍,街头好事者对此“指指点点”,甚至当面问她,马嫂却无法解释清楚。

C.马宏强用没有鱼钩的鱼竿在江边垂钓这一情节表面上看可有可无,实则不然,表明马宏强不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寻找伴侣,引出下文。

D.“马嫂与老马的事很快在小镇传开了”,马嫂为自己活了一回,获得了幸福,她从“空落”中走了出来,但这并不能否认她对马哥的情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冻的河面如男人铁青着脸,白杨耷拉着头杵在两岸,桃枝没有一丝笑容”运用比拟手法,意在描写初春蒲河岸边的环境特点。

B.小说补充交代了马哥和马嫂的恋爱经过这一情节,为下文写马嫂对马哥的深切思念甚至在梦中与马哥相见做了铺垫。

C.小说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借助马嫂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及“街头好事者”和老马的衬托,使马嫂这个人物形象更鲜明、更饱满。

D.小说反复写到“春天”,春天寄寓着美好和希望,马嫂是在春天认识马哥的,是在春天嫁给马哥的,也是在春天过上了新的生活。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①以风俗奢靡,秋,七月乙未,制:“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锦绣。”山东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杀,姚崇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②之。议者以为蝗众多,除不可尽,上亦疑之。崇曰:“今蝗满山东,河南、北之人,流亡殆尽,岂可坐视食苗,曾不救乎?借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上乃从之。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蜒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上谓宰相曰:“朕每读书有所疑滞,无从质问,可选儒学之士,日使人内侍读。”卢怀慎荐太常卿马怀素,九月戊寅,以怀素为左散骑常侍,使与右散骑常侍褚无量更日侍读,每至合门,令乘肩舆以进。或在别馆道远,听于宫中乘马。亲送迎之,待以师傅之礼。以无量羸老,特为之造腰舆,在内殿令内侍舁之。丙申,以尚书左丞源乾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姚崇无居第,寓居周极寺,以病店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有删改)

[注]①上,这里指唐玄宗。②瘗,掩埋,埋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蜒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B.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蜒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C.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蜒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D.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蜒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未,乙未日,是干支纪日。乙未日的后一天是丙午日。

B.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C.尚书,古代官名,最初是掌管文书的小吏;也指官署名。

D.房、杜,指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房谋杜断”故事的主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玄宗认为社会风俗日益趋于奢侈腐化,于是颁布命令,要求有关部门销毁金银器玩等,还要求宫中自后妃以下不得用珠玉锦绣装饰衣物。

B.唐玄宗读书遇到疑难问题时,希望身边有可以请教的人。后来马怀素与褚无量两人轮流入宫侍读,唐玄宗每次亲自迎送,用礼节侍奉他们。

C.姚崇因身患疟疾而向唐玄宗请假,唐玄宗屡次派使者前往询问他的情况。朝中有大事时,唐玄宗就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该如何处理。

D.姚崇和宋璟相继为相,都能竭忠尽智地辅佐唐玄宗,在唐代他们可与房、杜相提并论。但李林甫为相时所受的恩宠和礼遇超过了姚崇和宋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姚崇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议者以为蝗众多,除不可尽,上亦疑之。(4分)

(2)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4分)


14.崤山以东出现特大蝗灾,卢怀慎反对大量杀灭蝗虫。姚崇是如何反驳卢怀慎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农家叹① 陆游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税②。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③。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注]①写作此诗时,陆游已71岁,在农村生活多年。②杭(jīng):同“粳(jīng)”,稻谷的一种,种于水田。③笞(chī)搒(péng):用刑杖拷打。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熟悉农村,借农民的口吻写下此诗,“农家”之“叹”主要体现在结尾两句。

B.第一至四句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辛勤劳作却生存艰难的现状。

C.第五、六句反映了农民非常朴素的心愿,这里的“太平”有“平安、安稳”之意。

D.第七至十句写农民在县衙遭受严刑拷打,诗句看似客观叙写,实则饱含情感。

16.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虞美人》中,对无尽的愁思进行形象化描写的两句是“ , ”。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 ”和“ ”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3)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古诗文中猿的鸣叫常常与愁、悲有关,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申奥到办奥,“绿色”理念 。场馆建设,能源供给,交通出行······处处体现着“绿色奥运”的理念。自北京向西北行进200多公里,翻过燕山,进入张北草原,徐徐旋转的白色风机和 的蓝色光伏板,在广袤的草原上 。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输往北京,首次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实现奥运场馆完全“绿电”。

时隔14年, 的奥运之火再次在“鸟巢”燃起。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曲面玻璃构筑造型的国家速滑馆,犹如美丽的“冰丝带”,晶莹飘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速度滑冰运动高度契合。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始终如一 错落有致 浩如烟海 熠熠生辉

B.一以贯之 错落有致 星罗棋布 流光溢彩

C.始终如一 鳞次栉比 浩如烟海 流光溢彩

D.一以贯之 鳞次栉比 星罗棋布 熠熠生辉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被输往北京,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绿电”完全覆盖奥运场馆的目标。

B.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这些“绿电”被输往北京,首次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实现“绿电”完全覆盖奥运场馆的目标。

C.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这些“绿电”被输往北京,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绿电”完全覆盖奥运场馆的目标。

D.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输往北京,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奥运场馆完全“绿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很多人对“长河落日圆”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落山时的太阳不是圆的而是扁圆的。落日为什么是扁圆的呢?这是 ①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斜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筷子看起来像被折成两段似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一来,王维的“长河落日圆”似乎有些不正确了,但这个结论下得太早了。我们的眼睛在正常的情况下,对物体形象的判断有很高的准确度。但是在特殊的条件下,眼睛对物体形象 ② ,这是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称为“错觉”。很多人都知道,人们的衣着会引起身材高矮的错觉,衣服上的横条纹可以令人产生矮胖的印象,而人们穿有竖条纹的衣服, ③

现在,我们再来看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大漠的孤烟正好耸立在落日前面,这时人们看到的扁圆的落日在孤烟的衬托下又会变得圆起来了。太阳是圆的,但光线的折射让人们看见的落日是扁圆的,( )。看来,“长河落日圆”并没有错。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看见的“扁圆”又变“圆”了,在孤烟的衬托下

B.而孤烟的衬托让人们看见的“扁圆”又变“圆”了

C.人们看见的“扁圆”又变“圆”了的原因是孤烟的衬托

D.在孤烟的衬托下,人们看见的“扁圆”又变“圆”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冻死在阵地上。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中,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坚持到最后一刻。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些年轻的战士?“冰雕连”已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

孟晚舟滞留异国他乡1028天,历经艰辛才踏上了归途。她在归国飞机上发表感言,“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人民坚定的国家认同感与精神信念赢得了和平,成就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的强盛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也不断强化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与精神信念。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老虎能够跻身十二生肖“与"老虎威猛骁勇智慧拥有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不构成因果关系B项无中生有"表明先民畏惧老虎的威猛和凶悍“于文无据D项曲解文意"数千年积淀的虎文化主导着国人的思维“错误原文是”数千年积淀的丰厚的虎文化影响着国人的思维“。

2.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不合文意"但李能最终没能交差还挨了板子“错误原文是"但李能忙碌数日没有交差还挨了一顿板子。李能跑到庙里哭诉。门口竟蹲着一只老虎乖乖待着他绑缚着老虎并带到县衙完成了差事”。

3.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调虎离山”是形容智慧谋略的。“三人成虎”意思是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调虎离山”“三人成虎”不能直接支持“虎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的观点。

4.①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勤自励救了一只黄斑老虎这只老虎后来大义报恩为他拦下要改嫁的媳妇。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赵城虎“吃了一个寡身老太婆的独生子后来为老太婆养老送终。②柳宗元在《黔之驴》中一步步展示了老虎的智慧。写老虎先是小心翼翼地挨近然后观察试探并确认驴子没有本事最后"断其喉尽其肉“。(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首先通读文章读懂大意然后梳理和“义”“智”有关的内容重点分析最后整合概括分点作答。

5.①材料一侧重从老虎被人格化的角度阐述了人们将仁义礼智信等寄寓在老虎身上形成了积淀丰厚的虎文化。②材料二侧重从诞生和流传的角度阐述了虎文化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最早分布在黄河流域后来流向长江以南地区。(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概括内容侧重点的能力。首先通读两则材料概括内容要点然后比较分析找出差异最后概括内容侧重点分点作答。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不合文意“表明马宏强不是为了钓鱼而是为了寻找伴侣引出下文”错误。马宏强江边垂钓这一情节表现了马宏强消磨时光的孤单生活状态也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救了马嫂又为下文两人的故事做了铺垫。

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分析不当“封冻的河面如男人铁青着脸”运用了比喻另外不是“意在描写初春蒲河岸边的环境特点”而是“意在刻画马嫂的心理”。

8.①多年来马嫂扛起家庭责任抚养儿子侍奉婆婆。现在婆婆去世了儿子长大了自己也退休了马嫂心里感到空空的。②马嫂希望在梦中见到马哥表达了马嫂对马哥的无比思念。(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探究句子内涵的能力。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还要结合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等深入分析其内涵。

9. ①结构上结尾处的“鸟又飞回来了”呼应了开头“不见鸟儿的影子”也紧扣了小说的标题使结构完整。②人物形象上丰富了马嫂的形象。“鸟又飞回来了”一语双关预示着马嫂开始了新生活为自己活了一回获得了幸福。她希望去世的丈夫安息不为她担心。③情感上表现了马哥和马嫂深厚的夫妻感情。④读者上小说圆满的结局给读者以愉悦之感。(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人物形象情感(主题)和读者等角度进行分析。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超然客公众号J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蜒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丙午日”错误应是“丙申日”。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但李林甫为相时所受的恩宠和礼遇超过了姚崇和宋璟”错误根据原文“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可知等到李林甫做宰相时虽然在官位和恩宠方面超过了姚崇和宋璟但他所受到的礼遇就很卑薄了。

13.(1)姚崇奏请派遣御史督促各州县捕杀并掩埋蝗虫。议论的人认为蝗虫数量太多无法全部铲除杀灭唐玄宗也怀疑这种做法(能否奏效)。(“奏遣”“以为”“疑之”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朕)让你住在那里是为了江山社稷。(朕)遗憾不可以让你住到宫中这怎么值得(你)推辞呢[这还有什么值得(你)推辞的呢]?(判断句“为社稷也”、“恨”和“禁中”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奏遣奏请派遣。以为认为。疑之怀疑这种做法(能否奏效)。(2)为社稷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恨遗憾。禁中宫中。

14.①姚崇列举楚庄王和孙叔敖的例子反驳卢怀慎的说法。②姚崇将蝗虫与百姓对比反对不忍心看到蝗虫被杀死却忍心看着百姓被饿死的做法。③姚崇说倘若杀死蝗虫会使上天降罪那么请求自己一人承当罪罚。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昔楚庄吞蜒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唐玄宗认为社会风俗日益趋于奢侈腐化,秋季,七月乙未(初十),唐玄宗颁布制命“乘舆服御金银器玩,都应由有关部门负责销毁,以供军国财政支出的需要。凡属珠宝玉器锦绣织物,均在殿前销毁。宫中自后妃以下,一律不得用珠玉锦绣装饰衣物。"崤山以东出现特大蝗虫灾害,有些灾民甚至在受灾田地的旁边焚香膜拜设祭却不敢下手捕杀蝗虫,姚崇奏请派遣御史督促各州县捕杀并掩埋蝗虫。议论的人认为蝗虫数量太多,无法全部铲除杀灭,唐玄宗也怀疑这种做法(能否奏效)。姚崇说“现在崤山以东蝗虫漫山遍野,黄河南北两岸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岂可坐视蝗虫吞噬禾苗,却不动手灭蝗救灾呢?即使这样做真的没能将蝗虫全部杀灭,起码也要比养蝗虫成灾要好一些。"唐玄宗这才同意按他的意见去办。卢怀慎认为如果杀灭的蝗虫太多的话,恐怕会对天地阴阳的和谐之气造成妨害。姚崇说“当年楚庄王吞吃了水蛭,他的病痊愈了;孙叔敖杀死了两头蛇,后来却做了御相。怎么能因不忍心看到蝗虫被杀死却忍心看着百姓被饿死呢?倘若杀死蝗虫会使上天降罪,那么我姚崇请求一人承当罪罚!"唐玄宗对宰相们说“每当朕读书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都找不到一个可以请教的人,你们可以挑选儒学之士,每天入宫侍读。"卢怀慎推荐了太常寺卿马怀素,九月戊寅,唐玄宗任命马怀素为左散骑常侍,让他与右散骑常侍褚无量每人一天地轮流入宫侍读,唐玄宗每次都是让人用肩舆将他们抬进宫内。有时因为在别馆道远,就允许他们在宫中骑马。唐玄宗还每次亲自迎送,用对待师傅的礼节侍奉他们。由于褚无量年老体衰,唐玄宗特意让人做了一只腰舆,褚无量在内殿侍读时,唐玄宗就让内侍们一起抬着腰舆。丙申(二十四日),唐玄宗任命尚书左丞源乾曜为黄门传郎同平章事。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疟疾而向唐玄宗请假,唐玄宗屡次派使者前往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源乾曜在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唐玄宗旨意时,唐玄宗就会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如果有时回答得不符合唐玄宗的旨意,唐玄宗就会说“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源乾曜也常常向唐玄宗谢罪并承认确实是如此。朝中一有大事,唐玄宗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该如何处理。癸卯日,源乾曜请求将姚崇从罔极寺搬到四方馆,并且仍然恩准其家属入馆侍奉照料他的病情,唐玄宗答应了这个要求。姚崇认为四方馆内存有官署的文书,不是病人应当居住的地方,因此坚决不肯搬来住。唐玄宗对他说“设置四方馆本来就是为官员服务的;(朕)让你住在那里,是为了江山社稷。(朕)遗憾不可以让你住到宫中,这怎么值得(你)推辞呢[这还有什么值得(你)推辞的呢J?"姚崇和宋璟相继担任宰相,姚崇擅长于应付突然事变,圆满完成任务,宋璟则擅长于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地严格执法。两个人的志向操守有所不同,却都能竭忠尽智地辅佐唐玄宗,使得这一时期的赋役宽平,刑罚简省,百姓富庶,安居乐业。在唐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觐见时,唐玄宗常常要站起来迎接,他们离开时,唐玄宗便要在殿前相送。等到李林甫做宰相时,虽然在官位和恩宠方面超过了姚崇和宋璟,但他所受到的礼遇就很卑薄了。

15.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分析不当“农家”之“叹”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结尾两句”错误。

16.①农民的悲苦之情。农民耕作劳苦但赋税繁重农民不能保障家人的温饱可见生存之艰难表达了农民的悲苦之情。②诗人对农民的同情。诗人在农村生活多年了解农民疾苦对他们怀有深切的同情。③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人已经年迈退居在家面对现实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借农民的口吻空“叹”。(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超然客公众号)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大意然后分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最后分点概括作答。

17.(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犹有未树也犹有所待者也(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示例二: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示例三: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对无尽的愁思进行形象化描写”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古诗文中猿的鸣叫常常与愁悲有关”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恰;(2)犹树;(3)示例一啸渚;示例二巫沾;示例三冥。

18.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一以贯之:用一种思想或理论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始终如一:从开始到结束都一样;形容有恒心能坚持到底。根据语境第一空选用"一以贯之"。鳞次栉比: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形容建筑物等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错落有致:形容事物布置安排得参差交错富有情趣。根据语境第二空选用"鳞次栉比"。星罗棋布:像星星那样罗列着像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分布得多而密。浩如烟海: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多极其丰富。根据语境第三空选用"星罗棋布"。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流光溢彩:形容形象美好光彩照人。根据语境第四空选用"熠熠生辉"。

19.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结构混乱将"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被输往北京"改为"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这些绿电'被输往北京"。B项语序不当将"首次"放到"实现"前面。D项结构混乱将"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输往北京"改为"风机和光伏板将能量转化成绿电'这些绿电'被输往北京";成分残缺将"奥运场馆完全绿电'"改为"绿电'完全覆盖奥运场馆的目标"。

20.①比喻句由本体"国家速滑馆"喻体"冰丝带"和比喻词"犹如"构成。(2分)②把曲面玻璃构筑造型的国家速滑馆比作"冰丝带"写出了国家速滑馆造型的美丽和晶莹飘逸。(1分)③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让人们对国家速滑馆印象深刻更好地了解速度滑冰运动。(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并分析比喻句的构成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然后要在语境中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概括分点作答。

21.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人们看见的扁圆'又变圆'了"放在后面与后文衔接更好排除AC两项。而B项句式与前文一致衔接更好排除D项。

22.①光的折射现象导致的②会做出某种错误判断③往往显得瘦长(或瘦高)(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文"落日为什么是扁圆的呢?这是"的提示和后文"……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内容应填"光的折射现象导致的"。第②处根据前文"但是在特殊的条件下眼睛对物体形象"的提示和后文"这是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称为错觉'"的内容应填"会做出某种错误判断"。第③处根据前文"人们的衣着会引起身材高矮的错觉衣服上的横条纹可以令人产生矮胖的印象而人们穿有竖条纹的衣服"的内容应填"往往显得瘦长(或瘦高)"。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材料第一段讲述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故事“坚持到最后一刻”绝不屈服于冰雪。坚定的信念让“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第二段写孟晚舟在滞留异国他乡1028天后终于回来了她发表感言,“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材料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增强国家认同感坚定精神信念肩负时代责任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参考立意1.增强国家认同感坚定信念2.个人有信仰国家有力量3.国家的强盛让人民更有信念。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

1.感悟和思考

作文必须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体现自己的一些思考。

2.结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明确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