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干货看这篇!「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8

【高考作文准备考试】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分析48

1、阅读以下资料,根据需要写作。

近日,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悠悠,经常肚子痛却总查不出病因。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去了市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和医生单独交流时,她说出了实情。原来,每次考试失利,父母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成绩一退步,马上就给她增报培训班。这一切让悠悠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她害怕自己难以达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只要一紧张,就会肚子痛。

上面这件事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围绕“学习与健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观点鲜明,层次清晰,体现辩证思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该作文所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看待事物。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增强思维表达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写作指津】

1.肚子痛的病因在于父母给予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造成孩子的心理、精神负担,因此,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2.孩子考试失利后,父母劈头盖脸一顿批评,增报培训班,这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因此,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亟待改变,父母应该科学地指导孩子,使其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3.父母的期望和要求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映出父母望子成才、一味关注学习成绩的社会现象,因此,要批驳这种“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丰富孩子成人成才渠道。

4.材料反映出的只顾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应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要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加以引导,比如“双减”政策。

【注意事项】

1.这是时评类材料作文,写议论文更便于阐明观点;若写其他文体或编写故事,只要符合写作要求,亦可。

2.写作时必须结合材料分析,不能脱离材料空谈理论道理。

3.要阐明“学习和健康”的辩证关系,不能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

4.要厘清概念,材料中的“学习”是指“唯分数”的学习;“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大学毕业去养猪、名校毕业生为50万年薪去当保姆等新闻事件,频频引发大众讨论。有人认为:“养猪并不卑贱,将养猪作为职业目标也不应该被嘲笑。”也有人认为:“寒窗苦读数十载,结果因高薪去养猪而不管专业是否对口,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人问:“如果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都一窝蜂地去养猪,当保姆,做网红,那谁来突破技术难题?谁来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生职业选择已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你对“高学低就”现象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回应社会舆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倡导青年在进行个人职业选择时应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增强思维表达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写作指津】

此次写作具有任务驱动特征,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即阐述大学毕业去养猪、50万年薪的名校保姆等新闻事件所引发的人们对“高学低就”这一现象的看法。关于“高学低就”,材料中已给出社会舆论中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赞成“高学低就”,第二、三种观点是反对“高学低就”。根据写作要求,学生需要表达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观点。具体来看:

观点一:有人认为“高学低就”并不卑贱,这是肯定个性化职业选择,肯定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因为社会是开放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择业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

观点二:从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有人认为寒窗苦读后的择业,不应只看薪水,不应功利化,要人尽其才,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对所受教育的尊重。

观点三:有人认为一味地“高学低就”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会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这体现了忧患意识。

写作时,可以针对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进行阐发,也可以针对某一种观点进行辨证地分析,在肯定自己观点的同时使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学生针对材料外的其他观点进行阐发,只要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表达合理,也是可以的。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黑塞认为读书能获得真正的教养;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中生的你,时常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对于“读书”,你一定有着深刻的体会,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

【文题解析】:

材料由三个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分的共同话题是“读书”。第一部分是说“读书”对于人的作用,可以让人获得真正的教养;第二部分是说“书籍”对于人类的意义,也就是说读书可以促进人类进步;第三部分指向考生,指出读书的感受——快乐。

关于“读书”这一话题,读书人和不读书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而作为高中生,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经验体会,感触自然更深一层。考生可以讲述读书的故事,奏响买书、读书中的小插曲;可以记叙读书的经历,见证读书陪伴成长的过程;可以品说读书的滋味,酸甜苦辣咸,味道各异,一一道来;可以漫谈读书的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抒写读书的收获,书中自有为人之道、作文之法;可以渲染读书的陶醉,沉醉书海自然如入仙境;推介所读的好书,或简叙书本内容,或与书中人来一场心灵的交汇;可以评价对书的态度,说长道短自有一番道理;可以谈论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影响。考生可以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选取上述几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或记叙,或议论,或抒发感情。

写作的时候,考生可以从价值角度入手来谈“读书”,如“读书使人于峻峭呼啸处可得岿然,于清风朗月处可见飘逸,于百花争艳处可嗅独芳;读书会使你心驰神飞,奇思遐想,思载千接,视通万里,可上九天揽月,亦可下五洋捉鳖,可朝谒秦皇汉武,幕访孔孟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踯躅于江南雨巷”,接着联系具体的篇目来展现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心灵的交流,如“看《红楼》:识聪慧黛玉,痴憨湘云,豪爽探春,更有怡红公子——宝玉”,最后收束全篇,展现书籍对于人的意义,如“读美文,如春风,如雨露,一丝一缕,一点一滴,浸润着你,同化着我,改变着我,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厚”。

【立意】

1.书海泛舟,风景这边独好。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

3.与书为友,以读为乐。

4.书香伴我行,读出一个多彩的人生。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陆游有诗云:“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蚕为什么要吐丝作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呢?因为蚕有个生长过程,蜕皮变蛹,蛹化为蝶。而蛹很弱,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为了避免被吃掉,蚕就吐丝给自己编织一个“防护罩”。但这滋养生命的“容器”,慢慢却成了束缚它进一步成长的“藩篱”。此时这蚕虫就需要去努力咬破这“藩篱”,最终演绎出“蝶化”的生命乐章。而曾经的茧则成了其生命蜕变的见证,因为每一只破的茧都证明那里面飞出过一只蝶。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身实际,以“作茧自缚与破茧自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

材料由陆游的诗歌引发,重心在“作茧自缠裹”和“钻破亦在我”两句。而“作茧”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保护和滋养,最终的结果是“自缚”;为了突破这个“藩篱”,蜕变成蝶,需要的就是“破茧自救”。由此可知,“作茧自缚”是条件,而“破茧自救”是目的,也是结果。

命题作文需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内涵进行揭示。“作茧自缚”虽束缚了自己,但实际上也是积蓄力量的过程,只有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积蓄,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干什么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板凳要坐十年冷”,才可能“一朝天下闻”。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这个道理,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些默默无闻很多年,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即可。比如勾践灭吴之时,勾践隐忍多年,最终灭掉吴国,恢复越国。

而“破茧自救”的内涵指的是一旦意识到了“藩篱”或障碍,需要我们去打破,只有打破这个障碍,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突破一些东西,比如突破一些常规、一些陋习,或者是祖宗传下来的很多年的思想等等,这些东西就像是蚕茧束缚着我们。比如伽利略敢于当场论证落体定律,比如凡高顶着“疯子”的名义作画等,这都是敢于突破“束缚”的例子。

写作这篇文章,必须要兼顾“作茧自缚”与“破茧自救”,不能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只谈一个方面则写作偏题。

参考立意:

1.作茧不是自缚,而是为了破茧而出的辉煌。

2.“作茧”是为“破茧”积蓄力量。

3.今日的“束缚”是为了明日的自由。

4.突破自缚之“茧”,提升自我境界。

5.打破思维定式之“茧”,实现创新这一“破茧”的目标。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以学姐的身份于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20多年的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怀疑的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学者徐贲撰文《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评论卢新宁的观点:“怀疑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所有的‘信仰’,都必须建立在一些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价值之上。人们只有确信这些基本价值,即使在现实生活中眼见无数糟蹋、破坏这些价值的行为,但仍然对这些价值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具备了信仰。”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第一段选自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演讲稿中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关键词是“怀疑、信仰”。语段的前两节是从反方面说这个时代让人“怀疑”,因为有时会“规则能战胜潜规则”“学术不等于权术”“风骨远胜于媚骨”;最后一句是说“因为坚强和信仰更让人屹立不倒”。

第二段以学者徐贲的文章明确观点“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可以怀疑,但要坚信“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价值”。“在怀疑的时代,我这样信仰”的题目,和材料的核心词语“信仰”是一致的,所以考生要抓住“信仰”,紧扣材料作辩证分析,立意就切合题意。以前两段内容为切入点,学生可批判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实质与危害,呼唤“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即呼唤信仰的回归。考生可讴歌信仰的力量,呼唤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到这个社会,表现生活的美;可以展开阐述具体需要“我”具体需要怎样去做。论述是要关照题目关键词“怀疑”与“信仰”。

大背景:怀疑的时代

身份意识:“我”

写作方向:这样“信仰”——信仰什么、如何信仰

立意参考

1.信、知、行,摈怀疑,得大成

2.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3.坚定信仰,知行合一

4.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坚定信仰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