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到了,又到了年轻人奔到酒桌宴之间,就像奔赴战场一样的一天。
如果要问最让你畏惧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回答怕被问考试分数,年轻人可能怕被问男朋友女朋友,结了婚的又被催着生孩子……不过,只要你还是一个小辈,就一定逃不掉绞尽脑汁地想祝福语。而在一系列祝福语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定是出镜率最高的其中一个。
只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寿比南山”的南山,到底是指的哪里呢?
说到寿比南山,我们要先讲讲这句成语的出处,那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无数人中学语文背诵默写的噩梦——《诗经》。
在《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名为《天保》,周宣王的臣子、抚养人召伯虎写给周宣王的,其中有一句即为“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了“寿比南山”,又叫做“寿比南山不老松”。
周宣王和召伯虎是什么关系呢?
原来周宣王的父亲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厉王。周厉王遭到了国人暴动,被赶下台以后,仓皇逃出了国都。当时还是周宣王还是太子,生命遭到了威胁,召伯虎冒着危险将太子藏在家中,保全了太子的性命。周厉王死后,太子周宣王即位,召伯虎与周定公辅佐周宣王,史称周召共和。
要知道,召伯虎是召公之孙,召公是和周公一起辅佐武王击败商朝、又辅佐幼年成王安定天下的人物。因为其采邑在召,世代称为召伯、周公。又因为是周成王的老师,所以世代被任为太保,以至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
因此,按照辈分,召伯虎是周宣王的长辈;按照关系,召伯虎是周宣王的老师、又对周宣王有救命之恩。虽说两者是君臣,但有这么一层亲缘关系在,可以说是非常亲密的了。
不过,我们还是没有说到“南山”是什么地方。
要想知道南山的位置,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周朝当时所在的位置。
据记载,周人因受戎﹑狄逼迫﹐周人先祖公亶父率众越过漆水﹑沮水和梁山﹐到达岐山以南的周原(今陕西岐山﹑扶风间)﹐兴建居室﹑城郭﹐建造了周人最初的都城岐邑,在那之后,周人一直在自已岐邑居住、生活、繁衍直至兴盛。直到文王在该地建成新都丰﹐才从岐邑迁离,并将岐邑辖境分封给周﹑召二公作为采邑。《水经‧渭水注》等文献记载,召公采邑在现在岐山西南八里的刘家原,当地也曾发现太保玉戈等物,或许正是召公担任太保时的器物。
而召伯虎继承了先祖召公之名外,还继承了先祖在召地的采邑。召地(岐山)以南的太白山,海拔三千七百余米,其它最高的山也不过海拔两千六百余米,是周人放眼四周,最高的一处山,对其敬畏之心,可想而知。
不过,太白山最初并不叫太白山,“南山”也只是周人的代称。
在汉朝,太白山被称作“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从魏晋之时,传说是因为有奇异之事,时人以为是太白金星坠落至山上,其精华如美玉,于是称之为“太白山”,名字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不过,太白山最早的名字,还是出现在《尚书·禹贡》中,被称之“惇物山”。惇,物之丰厚也。惇物山的名字,正说明了太白山物产丰厚、是周人先民赖以生存的保障、食物和生活物资的重要来源。
事实上,直到今日,太白山仍旧留有大量常见中药材,还有中国独有的植物独叶草。在山上,除了有金丝猴、羚牛、太白虎等动物出没外,甚至还有大熊猫。不说四川话的大熊猫,也是相当新奇。
不过,在今日尚且能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那么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初年,太白山的物产资源之丰富,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我们再回来看一看原先那一句诗。
《天保》这首诗是周宣王的臣子献给周宣王的。因为诵诗的场合,大多宴劳嘉宾、亲睦九族,不像大雅一样用于祭祀典礼,故为小雅。而《天保》其诗,被称为“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乃是召公祝贺宣王亲政的诗。在诗中,臣子召伯虎祝福周宣王“如月之恒(緪gēng),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翻译过来就是希望周宣王“像上弦月,像初升的太阳。像南山一样长久,不会亏损也不会崩塌。像松柏一样茂盛,没有人不是承受你的福泽。”
可以想象,召伯虎一定对周宣王报以相当的期待。在周厉王乱政、遭到国人驱逐以后,国家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君主,由周召共和执政,想必周王室因此威望大跌。因此,作为赫赫有名的召公后裔,同时也是周宣王的老师和近亲,召伯虎必然对周宣王抱有殷切的期望,希望周宣王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
事实上,召伯虎也具有一个政治家的敏锐性。周宣王前期,任用贤臣辅佐朝政,又借用诸侯之力讨伐外敌,一度恢复了周王室的威严,使诸侯恢复了对周朝的朝贡,史称“宣王中兴”。但宣王年间又不断发生奇怪的鬼神之事,比如大街上兔子会跳舞、马变成了人、褒姒的来历、周宣王死于杜伯索命等,可谓是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更重要的是,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的频繁失败,以及他插手鲁国国君更替导致周王室名声大损等原因,使得周朝国力大为下降,为其子周幽王失国埋下了伏笔。
不过,话虽如此,国人暴动时正值周厉王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843年,而周宣王去世则是公元前783年。国人暴动之时,周宣王并不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已经稍微长成,更何况极有可能是二十岁及冠后才亲政。因此,周宣王的政治成就暂且不提,仅说其享年六十余岁、接近七十岁,在两千八百年前,考虑到还要东征西讨、日夜操劳,真的算得上是高寿了。没准“寿比南山”是一个很有用的咒语也说不定呢。
从“惇物山”到“南山”,再到“太乙山”和“太白山”,名字的变迁,也象征了我们祖先视野的开阔。随着他们走出了一片小小的天地,“物产丰饶之山”或“南方之山”已经不足以指明位置了,于是连山水的名字也多了文化典故的内涵。
所以,过年的时候,当别人还在念着千篇一律的祝福语的时候,你可以洋洋得意的炫耀“寿比南山”的来历,还可以自由发挥一下:“如月之恒(gēng),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说不定,还能多拿一点压岁钱呢!
文:杨端和
参考文献:《诗经•小雅》、《毛诗正义•小雅》、《尚书•周书•康王之诰》、《尚书•禹贡》、《礼记•王制》、魏收《魏书•地理志》、郦道元《水经注》、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