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那么复杂。卷起袖子,动手,什么都不能打倒你。
——题记
无欲则刚
以前理解的这个词语都是字面上的意思,真正的明白了这个词以后,才发现嘴上说说是一回事,真正的做到“无欲则刚”是这样的困难。
首先,人生在世,谁没有自己的一点点欲望?金银珠宝,美食美色,幸福生活,成功人士……没有一样不让人心动贪恋。这一点点小小的欲望原本无伤大雅,但是它们一旦积累起来,慢慢地就开始膨胀,渐渐地成为一种贪念,什么好东西都想要占有,化身饕餮之徒,极尽所能地掠夺攫取,直到吃不下撑死了自己,还要抓一把紧紧的攥着不放。
有了贪念,就有了软肋,别人就开始投其所好,自己也开始放松警惕,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被拖进欲望的深渊,身败名裂粉身碎骨。
名利场上,没有心思纯粹的真小人,多的是心机深沉的假君子,自己完全陷入了泥潭,怎么可能允许身边人独善其身?一点点的拉拢腐蚀,慢慢的推你陷入贪念的囹圄。
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努力的满足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的一个个小小欲望,那是对于如何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任由它们膨胀,然后害人害己,那就是一种贪念,最终只会吞噬你的灵魂让你陷入黑暗,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无欲则刚,既是人品的较量,又是意志力的较量,还是你自己一生一世、初心不改的坚守。抗住了,你就是圣人;扛不住,你就泥足深陷万劫不复。
凡事都有出路
三叔经常说:不要怕,车到山前必有路。年少时候不相信,老觉得那些愁人的事情都好像大山一样,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怎么可能轻轻松松的放你过去?
那时候家里穷,一年的收成只够一家人半年的口粮,父亲总是在所有粮食入仓之后,拿一把算盘“噼里啪啦”计算一番,然后就宣布:这些收成只够几个月的口粮。我小小的心里面经常就充满了恐慌:几个月?那剩下的几个月吃什么呢?难不成真的要这样子慢慢地饿死?
然后,小孩子很快就忘记了那些忧虑,每一天照常上学、回家就吃饭,没有发现一年到头,地里面又开始种新一年的庄稼了,父母也没有说起过啥时候家里面没有了口粮,又是怎么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这样傻乎乎的吃饭穿衣、皮猴子一样的傻玩疯玩。
我们都长大了以后,父母才会经常这样感慨:当年差一点就穷死了!没想到能过上如今的好生活!父母因此格外感恩,常常告诫我们都要珍惜自己的工作,不能耍奸躲滑、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培养。
每一次遇到困难,去找父母亲诉说,二老就批评:有啥难的?有我们那时候缺衣少食难?现在的社会这么好,有啥难的?我们当年那么困难,就凭自己的一双手,苦死苦活的,还不是一点点都熬过来了?你们现在有啥难的?
仔细想想,真的觉得没有什么好难的,不过是自己觉得吃了一点亏,或者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罢了,想象中的那些困难,只不过都是自己的想象——以为是别人的排挤,以为是社会的不公,以为是自己的命运不济,以为是自己受了太多的委屈……
遇到困难,一味地躺在那里,抱怨别人抱怨命运,实在只是给了自己一个不努力的借口,非但于事无补,还会让你懈怠了精神,涣散了斗志,放弃了自己。
疫情期间,八十岁的老母亲学会了玩微信,和我们视频聊天,还学会了跟着电视机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我们都很诧异——母亲大字不识几个,是怎么区别我们的电话号码、我们的微信,然后准确的联系我们每一个人的?
母亲总是说:谁说自己不会干活,那都是懒病。只要好好的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一档节目中,有人分享自己的老母亲总是喜欢捣鼓新事物,偌大年纪自己维修屋顶,维修半导体,维修各种各样的物件,老母亲的口头禅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凡事都有出路,只需要你卷起袖子加油干,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你。
走过的弯路都是积累
当年的我,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总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着也许有一天,可以走出山沟沟,去到我心向往的大都市,开辟一番事业,然后才能让余生风光无限好。
就这样幻想了许多年,蹉跎了许多岁月,终于可以沉下心来,愿意踏踏实实的做一点事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最美好的时光里,荒废了最应该努力的自己。
好在明白的还不算太晚,总算是没有把自己的一生都葬送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荒唐半生,换来一个幡然醒悟,也算是一种收获。自此开始勤勉度日,也算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很多父母,都喜欢把孩子阻挡在危险前面,让孩子把自己经历过的艰难困苦一一回避。我经常认为他们是一厢情愿——孩子只愿意相信自己,别人的忠告都是耳旁风,年少轻狂的时候,谁没有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谁都会觉得自己必然会有一番与众不同的奇遇,怎么可能被困难吓到?什么困难可以难倒这样优秀的人?
读过几本书以后,自以为尽知天下事,一时间觉得运筹帷幄之中,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个时候,如果愿意撸起袖子加油干,未必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如果仅限于空想,那就注定了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开始,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怎么可能理解这些?书中的道理,不亲自体会,怎么会明白其中滋味?我经常告诫一些父母:该走的弯路,放手让孩子去走!该栽的跟头,就让孩子去栽跟头!该受的委屈,就让孩子一遍遍的去受!只有这样,才会磨砺孩子的心智,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慢慢的明白道理,慢慢的成熟心智,慢慢的成长起来。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什么是跨的过去的艰难险阻,什么是栽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什么是万劫不复的选择,一旦开始,永远都没有回头路。
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的资本,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体会。人生在世数十年,不要怕走弯路,走过的弯路都是经验,都是你后期努力的资本,都是你人生的点滴积累,它们会在一定的时机,给予你最大限度的帮助,让你突然感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艺多不压身
岗位的变化,让我突然有一种挫败感,发现自己好像是个傻子,而且还是个年纪有点大了的傻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看不明白。
以前是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种,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自己学会的这一点事情,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保证自己混吃等死,余生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轻松到头了。
岗位变了,突然之间就傻眼了,才明白以前的那个我,只不过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壳里,目及之处都是泥土,足之所至不过就是方寸之间。所谓的掌握,不过是皮毛,走进大千世界,不知不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才知道井底之蛙的可笑。“温水煮蛙”的故事一度被传说,一度很是自负——自己是不会丧失警惕心的,毕竟还算得上是热爱学习的人,怎么可能陷在舒适区不可自拔活活溺毙。
以前的理由是:有些东西不需要搞明白,我一生中绝对是接触不到;有些知识没有必要去学习,往后余生用不着。用不着的知识,学习它们做什么?不过是白白的浪费力气。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书中的主人公常常告诫别人:人从书中乖,艺多不压身。我以为那些都是伟人、奇人的气度,觉得自己一个普通人,羡慕羡慕就好,不需要懂得太多,平白的给自己增加负担。
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时代,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努力的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改变自己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要改变这一切,唯有不断的改变自我,打破旧有的生活模式。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的。
什么知识都要学习,指不定哪一天就派上了用场、帮到了你。学习更新自己,是适应现代生活的必须,最起码经过知识更新的你,在一群人聚在一起侃侃而谈的时候,不至于像个傻子一样一无所知。
尽管努力
不知道是那一年的高考作文,给出的是几幅图:同样的地方,不同的几个人都在挖井,第一个人挖的很浅,没有发现有水渗出,转身离开了。第二个人挖的深了一点,但是还是差的有点远。第三个人其实是最接近水源的那一个,他只需要再坚持一下下,就可以挖出甘甜的井水。
之后类似的画面换成了深埋在地底下的金子,不管是井水还是金子,需要的都是细掘深挖的精神,只有锲而不舍,最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以前住过的那个小区,门口粮油店老板娘六十多岁,说话嗓门大,干起活来精神头十足,她的丈夫因为驾驶的客车出了事故,一车人几乎全部丧命,年纪轻轻就被送进了监狱,留下她和一双年幼无知的小儿女,以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开始是给粮油店老板打工,帮忙卸货赚钱养家,每天扛着米面油,给顾客送货上门,三层楼轻松一点,四层楼咬咬牙坚持,五层楼还可以挺住,六层楼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高,扛着东西终于上去了,下来的时候腿就抖得走不下来了。
女人就是这样坚持着,一天天一年年,孩子都长大了,一个个都成家了,女人也有了自己的粮油店,成为了自己的老板。她说,那时候,扛一袋面一毛钱,一袋米两毛钱,一天到晚就是十几毛钱的收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是坚持。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觉得挺难的,熬过来了,觉得好像没有那么难。
努力的人,实际上并不在意未来会发生什么,自己的努力最终会改变什么,这些他不会去思考太多。他们只是默默地努力学习、认真生活,专心做事,剩下的,都交给时间,只有时间,才可以证明,他们的默默付出到底赢得了什么。
小时候写作文,喜欢故作深沉,尤其喜欢使用那些“漫漫人生路、”“坎坷曲折、”“艰难险阻”……等等这一类的字眼,感觉好像有点饱经沧桑的沉郁。长大了懂事了,才明白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真正的人生艰难,自己一生都不曾领略过多少;真正的坎坷曲折,是一种让人说不出口的沉重。
不过,再苦再难也要坚持,没有什么困难抗不过去,再漫长、再苦难的岁月,架不住你的努力与坚持。慢慢地改变,长久的坚持,不变的努力,最终会改变一切。
所以,不需要想象未来,不需要询问结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尽管努力,其他的都交给时间,唯有时间,会沉淀岁月,沉淀过往,积累经验,凝聚精华,让生命在沉淀中得以超越,让心灵在沉淀中得以宁静,最终成就那个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