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棋逢对手造句我想说养成一个小书虫,无非三个字:放,懒,夸|6岁前读完6000本书

邻居看到我不能养花,就说。勤奋的人不能养花。——家人善意地提醒我,不要浇水,不要老折腾,顺其自然,静静地等待花开。

我见人抱怨孩子不看书,就说:他喜欢什么,就给他什么书看——“哪有时间,早上六点多起来背诗,晚上十点多写完作业,没时间呵!”言下之意,份内的课业还应付不完,哪有闲情去看“喜欢的书”?家长们焦虑的“不看书”,八成是指孩子不看课本;但,孩子若连感兴趣的书都不能碰,又如何会喜欢大而化之的教材?

我家的小姑娘还不到六岁,还没有上小学,某天,她抄起一年级语文第一册,一气儿念了一多半——我鼓掌欢喜,我没有提前教过她,她也没上学前班,能把一本两百多页的书念得势如破竹,自主阅读能力可以打95分了;语文书在她手上也不过是一本书而已。掐指算下来,这娃六岁前的阅读量大约在6000本书左右,包括耳朵听的《西游记》、《伊索寓言》《中国民间故事》《西方长篇童话》《成语故事》等有声书。

养成一个小书虫,无非三个字:放,懒,夸。

这小妞半岁多能爬行了,干出的第一件猛事就是撕书:我抱着小说正哭呢,一只小手扑过来,扉页哗啦一声裂开,还咯咯儿直乐。为博小女一乐,我家书柜里的新杂志旧菜谱,基本归了她,能撕的撕,不能撕的搭积木,这就是“放”,放手让她各种玩书,朋友送来的二手童书,《巧虎》,《东方娃娃》,学前班课本,三四箱子之多,一多半都给她拆了,旧书的好处像旧衣服,用起来不心疼,涂色,画画,剪纸,做双面胶贴画,小妞把书当玩具在玩,玩到五岁,手上一把真剪刀,一圈双面胶,剪下来的小动物贴在门板上,各种故事就组合出来了: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细听之下,“小猪下了粉红色的甜甜圈雨”,“一朵黄色的玫瑰做了一个恶梦”,“我想去看海”,“我也想飞”——别小看这些语言碎片,里面藏着她近期阅读的N多绘本呢:《不一样的卡梅拉》《阴天有时下肉丸》《七彩下雨天》《小王子》《晚安,黛西》《PEPPAPIG》(小猪佩琪)故事盒……嗯,这滋味有点酸爽,这娃一手印刷体口语,雅驯有余,土味欠费。

好在我还有一大法宝:懒。

眼睛不好,或者对某书不甚感冒,闭着眼睛不看字,对着图画胡乱编,在她还不识字的情况下:一套83本的《奇先生和妙小姐》,每次都离题万里地讲,话匣子小姐,古怪小姐,公主小姐,哎呀小姐,颠倒小姐,快乐小姐,生日小姐,幸运小姐,忙碌小姐,圣诞小姐,贪吃小姐,帮倒忙小姐…次次讲都用女儿的名字当主角,也用她的“事迹”作素材,她一开始乐不可支,后来半信关疑,终于识破机关,指着字儿要求指读:“妈妈,照着书讲!”她渐渐知道,惟有自己识字,才能摆脱被糊弄的读者待遇——恰好,此际,网络电台上绘本爸爸们逐鹿中原,我娃儿的阅读量一天可达30余本——我们原开过绘本馆,馆里有1000来册精装书,1000来册平装书;婆婆家边上有一家公立图书馆,每次可以借七本书,包括合订本幼儿杂志;我们曾办过乌鲁木齐市图书馆的家庭联卡,一次可以借24本书。另外,我购买了两家有声图书馆的会员,其中一家定向为9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有声读物。

钱儿爸,凯叔,大红妈妈,钱儿妈,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亲子朗读声音档案……一把把好听的声音,将我家书架上的千余本绘本复活了,人家讲到哪一本,我妞爬到书架上取下哪一本,耳朵坚着,眼睛转着,主播的职业素养决定着人家的字正腔圆,我女“照着书讲”的执念棋逢对手,认字成了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上午醒过来就看,晚上沙发和床上堆着她翻过的几十本绘本。日本出版人松直居有一个说法,大意是小孩子有一种“吃语言”的能力,小小孩子的阅读就是听,爱上阅读,不是靠文字,也不是靠图画,而是靠耳朵——姑娘三岁的一天,在客厅里,自己钻到一个纸箱子里,假装上了电视,给我和婆婆讲了一本《我的催眠树根》,口齿还不算清晰,但流利地脱稿讲完,她听了N多回的故事,完整复录到舌尖上了。

手机,音箱,点读笔,都是给娃听故事的利器;真心感谢术业有专攻的绘本爸爸们,配乐、声音、情绪、时机,不但把我们家里无声的绘本变成空中戏剧,还将我们无缘得见的作品演成诗意的期待,好多次,带女儿去图书馆,《小象的大便》是钱儿爸讲过的,《下雪天》是大红妈妈昨天说的,上面那个皮特猫系列蜜桃姐姐INSIDE(内置声音),下面这个丽声北极星故事是钱儿妈家的,女儿抱着一堆书,好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得,我一张借书证,她一张借书证,两证一合,一套童书便借了出来,我舍不得买的猪小妹系列、迪斯尼系列、小玻系列,慢慢给她过了眼瘾。有意思的是,小同学听了钱儿爸和凯叔两家的《西游记》,居然开口作了比较,她说:“我觉得钱儿爸讲得好,逗死我了,哈哈哈,凯叔的声音没钱爸好听,成语太多了……”然后,此妞原地出了一些杀招给老娘:“妈妈,东海龙王是谁,南海龙王是谁,北海龙王是谁,西海龙王是谁?哪吒有几个哥哥,他有什么法宝,谁谁的坐骑是啥,住在哪个山什么洞?毗蓝婆菩萨的儿子是谁?她和梨山老母是好朋友吗?”……我百度了几个,承认并确认自己没有读过《西游记》,至少是没她知道多。顺便说一句,她这提问的能力也不知打哪儿来的,一位朋友给我说,她十岁的儿子听足了《西游记》,也是这么提问的;她一家人逛成都文殊院,一众仙魔菩萨小伙子门儿清——杂学之识没什么用吗,让旅游更有意思了吧,这样的孩子写出的游记或日志,一定有他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吧。

夸字不难理解,嗯,娃儿爱阅读,难免自己会嗨一点,哪怕实质上,母女俩合体一般一起去图书馆,去书店,去旧书摊淘二手画册,不外是一种相互陪伴。六月,女儿参加了一场故事大赛,因为我的失误,她站在舞台上,尴尬无比地讲了一个原创的、只有我才听得明白的故事;评委给的分数不高,倒也给了一个鼓励性质的红本。活动结束,小姑娘怅然若失,闷闷不乐;我也看到,我的宝贝也只是早期阅读队伍中的一只小卒。母女两人的读书会,其实也只是烟火世间的小小片羽。但,怎么说呢,“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我还是希望她上学能碰到各种喜欢阅读的老师。

海量阅读,孩子的知识面在有趣的故事中无限拓展。前几天带女儿试了一节国学课,课上老师所讲的古代文化,涉及到诗词、天文、节令和造句,八大行星是哪些?为什么有些行星是倾斜着的?月字令的诗词是哪些,北斗的斗柄方向对应着春夏秋冬什么季节?小小姑娘居然胜过另外三个已经读小学的哥哥,其中那个9岁的哥哥还是老师的儿子,听课听了N回了。而且她很有节制,举手回答问题,答题就答一句,绝不叫嚷喧哗,不明白的北斗方向问题,仔细听老师讲解,再作练习,逐步就跟上了——她平时听的宇宙、动物、植物、海洋、人体、恐龙等科普与诗词、希腊神话、中国民间传说,交融汇合到一起,解释着世界的起源,宇宙的运行,季节的更替。我有一点点小小的感动,我也知道,娃儿所作的答案,皆来自她平时听到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只是她音箱中的沧海一粟,可爱的是,她小小的脑袋,能在刹那间整合、拼凑、表达这些知识颗粒,让它们在一个个崭新的问题跟前对号入座,不需要妈妈的提醒,亦不畏惧小伙伴指责她“抢词”,更不真的为了抢答而大喊大叫——呵,一节普通的私塾课,忽然让我对她的小学生活欣然释怀,如果一二年级真的不写作业,这个小姑娘应该很能享受种种挑战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