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白门柳我想说秋天,有一种美味叫“莼鲈之思”

吴原创

1700多年前有一个关于秋天味道的故事。

公元302年的初秋,西晋京都洛阳城里,一位年轻文官站在庭院里,看细绵的秋风吹拂树木枝叶和清清池水,忽然发出一声长叹:好想吃老家的茭白、莼菜和鲈鱼啊!

江南秋色

这位文官叫张翰,字季鹰,在后代许多文人作品里,几乎都称他为季鹰。张翰是江南吴江人,其家族是江南四大望族之一,他父亲是前东吴国的大鸿胪,这个职位在东汉位列九卿之一,主管朝廷礼宾事务,包括宫廷礼仪和外交接待。

张翰是个十足的官二代。他在外出行走时遇到一位非常投缘的朋友,一路同行来到洛阳,很快被当时执掌朝政的司马冏延聘入府,授了个东曹掾的官职。司马冏当时担任朝廷的大司马,军政大权在握。东曹掾是大司马的属官之一,七品,级别不高,地位重要。

被秋风引动了对家乡美味的思念,张翰写了一首诗向领导辞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然后租了一叶扁舟,返回江南。

诗仙李白对张翰的这种好吃精神十分仰慕,他在金陵送朋友张十一前往东吴时写了一首诗说:“张翰黄华句,风流五百年。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北宋名家苏东坡更是直接称赞:“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

《晋书•张翰传 》记载了这个故事:“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人生贵在自由快乐享有自主的意志,怎么能够被功名利禄羁绊在千里之外呢!原来,张翰好吃的深处是另有情怀的。

漫长的农业时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耕耘的季节,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外出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季节。张翰的这个故事,为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一个典故:莼鲈之思,指称对家乡生活的思念,习称“乡愁”,乡思。

江南不仅四季分明,四季美味亦非常分明,秋天的江南,美味脍炙人口。牵动张翰乡愁乡思的三种美味——茭白、莼菜和鲈鱼,都是江南特产。茭白和莼菜生长于池塘沼泽,是珍贵的水生蔬菜,尤以太湖流域的出产为好,名列太湖八鲜,四腮鲈鱼则是吴江特有,历来被人赞美。茭白和莼菜至今是上海本帮菜、苏锡菜和杭帮菜中的美味,虾子酱油拌茭白一向是苏锡菜馆的保留菜品,西湖莼菜羹流行了上千年,是杭州楼上楼菜馆的招牌之一,清蒸鲈鱼亦是江南城乡百姓的传统家常菜。它们都是江南人珍藏于心底的老味道。

油焖茭白

无锡茭白曾经名扬天下。老上海的菜场里卖茭白,标签上标的是“无锡茭白”。茭白春天种下水田,夏天后期就开始有所出产,秋天就到了丰收上市的季节。过去无锡人去上海走亲眷,除了带点酱排骨油面筋小笼馒头,茭白也是很好的应时伴手礼。茭白是可以适合各种搭配的食材,可以下到鱼汤肉汤鸡汤老鹅汤里,可以炒鱼片、炒肉丝、炒面筋、炒蹄筋、炒猪肝、烧鸡块、炒鸡蛋,还可以单独烹饪,如油焖茭白、酱拌茭白,无论怎么料理,都是绝佳美味。明人张岱对茭白是赞美不已:“寺前茭白笋,其嫩如玉,其香如兰,入口芬芳,天下无比。”

小时候暑假去梅村外婆家,外婆家后门不远处有一个小水塘,浅水处种了一些茭白。外婆会摘几根茭白,剥去外壳,洗干净,放进饭锅,饭烧好,茭白也熟了,拿出来,切成转刀块,再放到碗里,浇上一点酱油,撒点小葱末,拌一拌,就成了鲜美的酱油拌茭白。回到城里,告诉祖母,祖母去买来茭白,整个烧熟,转刀切块,用虾子酱油来拌,就成了我心底最美味的茭白,以后在各种饭店吃到拌茭白,总会自觉地用这个味道来比较评判。外婆和祖母做的油焖茭白也是非常好吃,不过那时食油计划供应,油焖茭白费油,不会常吃。后来一位学厨师的同学教了我一个省油之法,先把切好的茭白汆一下水,沥干,再用油煸炒,稍加盐、味精和葱花,一盘琥铂色的油焖茭白就出锅了,从此成为我家的保留菜品之一。煸炒时如果加一点泡软的小开洋更好。

莼菜是春天就可以采摘的,春天是莼菜的萌发期,最为鲜嫩。夏天是莼菜的疯长期,到了秋天,莼菜就大量上市了。莼菜属于睡莲科,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水莲、马蹄草、水荷叶、水葵等,供食用的是它尚未长出水面的嫩叶。中国人吃莼菜的历史很早,《诗经·鲁颂·泮水》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之语,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茆,江南人谓之莼菜。据现代研究,莼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微量元素锌和酸性杂多糖。

莼菜最适合烹饪汤、羹,如莼菜鲫鱼汤、莼菜银鱼羹、莼菜鱼片羹、莼菜鲜虾羹、莼菜鸡丝羹、莼菜鲜菌汤、莼菜竹荪汤、莼菜牛肉粥等,亦可凉拌了吃。莼菜与其他江南水生蔬菜相比,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口感:肥厚嫩滑。但江南人家日常并不太会吃莼菜,一般以饭店料理莼菜汤羹为多。因为莼菜本身并无味道,需要用鸡汤或火腿汤做底调味,正如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在《藕与莼菜》一文中说:莼菜“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与好汤”。

莼菜

当茭白和莼菜开始上市,鲈鱼也到了它最为肥美的季节。唐代诗人白居易《寄杨六侍郎》写道:“秋风一箸鲈鱼鲙,张翰摇头唤不回”。南宋诗人陆游写道:“今年菰菜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陆游应该是煮了一锅茭白鲈鱼汤,吃得相当的有滋有味。松江鲈鱼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其它三种是太湖银鱼、长江鲥鱼和黄河鲤鱼。四大名鱼,有三种出自长三角地区的江南水乡。

因为张翰的故事,松江鲈鱼名气很大,唐代杜宝《大业拾遗录》记载:“六年,吴郡献松江鲈鱼乾脍,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鱠,东南之佳味也。”北宋苏东波在《后赤壁赋》中写道:“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金人党怀英《黄弥守画吴江新霁图》诗曰:“中流水肥鱼逆上,受网应有松鲈鲜。” 清代王士禛《午食得鲈》诗曰:“蜃虀鴈醢百不爱,缕鱠爱斫松江鲈。”传说隋炀皇帝吃过松江鲈鱼,称它为“东南佳味”;乾隆皇帝则评它为“江南第一名菜”。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宴请,菜单中就有一道松江四腮鲈鱼。

在张翰的时代,江南流行用鲜活四腮鲈鱼做成鱼片蘸了酱料来吃,一直到宋代,这种鲈鱼片被称为水晶脍。宋代皇帝喜欢钓鱼,钓到鱼后就做成水晶脍,赏赐给官员分享。这种水晶脍的吃法,直接成为唐宋文化忠实学生的日本人喜吃“鱼生”的最初源头。江南人烧鱼,有红烧,糖醋,清蒸,汆汤,油煎,糟溜等多种烹饪方法,对鲈鱼这样的上品鱼类,一般是用清蒸、汆汤和红烧之法,鲜活鲈鱼更是以清蒸为多,江南人口味清淡,本味为上。出于健康饮食的理念,生鲈鱼片现在是极少再吃了。

世事沧桑,水环境的巨大变化,使松江鲈鱼早已不见了踪影。现在淡水养鱼技术普及了,鲈鱼也被大量养殖了。鲈鱼营养价值比较高,富含易消化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宋代奉诏编纂的《嘉祐本草》认为:鲈鱼可“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鲈鱼是体型不大的鱼种,从前的松江鲈鱼大约六七寸大小,现在养殖一年的鲈鱼一般在500克左右,稍大些的约750克,挑选鲈鱼以鱼身修长的为好,鱼身滚圆的稍差,不是太肥而是喂食太多了。这是一位行家告诉我的选鱼秘诀。

清蒸鲈鱼

前些年我曾在苏州乡村作一些调研。有一次到达一个小镇已经过了饭点,找到乡政府食堂,师傅已经基本打扫完工,准备休息。这个食堂属于外包性质,有点像饭店。说了几句好话,师傅同意为我再开灶烧点菜。我说有鱼吗?师傅说,池里还有几条活鱼,鲫鱼、鲈鱼,大头鲢鱼,你要吃什么?我说,到了苏州得吃鲈鱼啊。师傅用网兜捞起两条鲈鱼,一条滾圆一条修长。我当然选了那条胖的,师傅笑着说,还是选那条瘦的好。肚子圆的那条吃太多饲料了。鲈鱼杀好之后,师傅用白酒加细盐抹了,腌了大约十几分钟,再洗净,用猪油起油锅煎鱼,加水,煮了一锅鱼汤,汤里放了点茭白和毛豆,撒了白胡椒粉和大蒜叶末,热腾腾端上来,汤色乳白,鲜香扑鼻,我居然吃了两碗饭,把一锅鱼汤喝得一干二净。从前在家里我喜欢清蒸或红烧鲈鱼,自此,我知道了鲈鱼炖汤可以如此鲜美。

中秋吃月饼,是江南人的传统之一。每年,上海人苏州人会去排队买热炉鲜肉月饼,大街小巷,名牌热炉月饼处处受到追捧。南京一位七旬老编审,居然换乘几种公交地铁跑了80公里,去龙潭老街买老式月饼,他发了个微信朋友圈,许多老同学跟着去买。这是他们的“莼鲈之思”。我的“莼鲈之思”则出自农家的老式麦饼。

计划经济时代,即便是江南的农村人,也是很少吃得起月饼的,中秋节他们自己做麦饼当月饼吃。外婆每年会做一大篮子麦饼,然后辛辛苦苦拎到城里,分给城里的孙儿和外孙。外婆的麦饼是老式的,只有咸的和甜的两种,很简单地在饼里放了点糖酱或者葱油搭点盐,饼坯的表层撒一点黑芝麻,然后放在大灶铁锅里,慢火烘烙,事先稍微在锅里刷一点油。烘熟的麦饼呈象牙色,干而坚硬,咬一口,嘎嘣脆。后来,母亲把麦饼改进了,用家里不吃的肥肉和糖揉在一起做成馅心,再把表皮改成近似油酥饼式的,烘熟后,口感接近常州大麻饼,但形状仍然是老式麦饼,完全不像现在无锡一些乡镇的推酥麦饼那么油腻。

那些面粉里和了太多油的推酥麦饼与太甜太油腻的月饼一样,必须与红茶配在一起喝,但我们家的老式麦饼适合与老鸭汤、鲫鱼汤、排骨汤、莼菜鱼片羹、咸菜豆腐汤、咸泡饭、新米粥等搭配着喝,就如现在北京流行的鱼头泡饼一样。每年吃月饼时,我都会想起外婆的老式月饼,好想自己动手做一回……

农家麦饼

江南的秋天有太多的食物丰收上市,成为各地的风味美食,魅惑无限:桂花糖芋头,糖炒栗子,乌菱红菱四角菱,鸡头米,桂花盐水鸭,五仁月饼,椒盐月饼,百果月饼……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自己的“莼鲈之思”,无数个“莼鲈之思”集合起来,就是江南的某种集体记忆、美食理念和美味追求,是江南人剪不断抹不去的心仪。

作者简介:吴歌,文史学者,品牌战略学者,资深媒体人,大学教师,正在努力成为有文化有情怀的“吃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