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引用了圣经中的一个故事。一个人有一百只羊,一只迷路了,你们的意图怎么样?他不是要抛弃这99只去山里找迷路的羊吗?如果找到了,我真的告诉你们,他为这只羊高兴,比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高兴还大。
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罪的人,可以惩罚或者纠正别人。
以上两段话是全书结尾,作者为了总结聂赫留朵夫经过三个多月的赎罪之旅所领略出的人生真正的意义而从圣经中找到的理论依据。
正如前两天看的一本书《摆脱共情》中所说的,人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共情会让你考虑问题变得狭隘,往往会顾此失彼,难以做到真正的兼顾公平和维护最大利益。
复活,是复活的一直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对人的善良,对物的善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喀秋莎都在这个救赎之旅当中,找回了真正已经被埋葬多年的自我,那个想帮助别人、拯救众生的原始冲动。
还是一样的原因,小说之所以试过百年经久不衰,正是源于文章对于社会的真实描写,尤其是对于人性的深刻解读,不是只看到人性的一面而逃避另一面。作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人,是经历过社会磨砺与摧残而真实的人。不是全文描述一个一位富家公爵突然良心发现走上赎罪道路的故事。如果是那样,估计不会这么一直流传下去。
作者描述的聂赫留朵夫,直到顿悟的最后一刻,他都在与自己前半生所过的优越生活所带来的的满足感做斗争。一次偶然的庭审唤起了他内心的赎罪的冲动,可仅仅是冲动。支撑他一直坚持下来,做出改变的,并不仅仅因为一念之差的冲动,而是源于他一次次对苦难大众现实生活的接触和了解,和对上层贵族生活的欲望的对抗。读者能够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斗争的人。